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辦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評價體系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是教師素質中的核心內容,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當前,我國民辦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評價體系存在評價價值取向偏失、評價指標滯后、評價方式簡單等諸多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應建立和發展教師職業道德評價體系;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道德評價標準;構建多角度全方位的評價機制建議意見。
關鍵詞:民辦高校;職業道德;評價
高校肩負著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師作為學生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教師的素質和能力對學生的影響可謂深遠,直接關系到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廣大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職業道德素質是教師素質中的核心內容,鑒于此,我們有必要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及評價問題進行多方位分析和多角度研究,尤其是民辦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問題更應引起高度重視。
一、加強我國民辦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現實意義
職業道德評價是指“根據一定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對教師的職業行為進行評論、衡量和判斷的結果”[1]。民辦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積極健康的評價不僅可以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而且可以提升教師的道德修養和綜合素質,促進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加強我國民辦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評價具有深遠的意義。1.有助于教師把職業道德規范轉化為具體實踐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是促進教師把職業道德規范內化為自身信念并轉化為實際行動的有力保障。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不僅向教師提供與其職業行為相關的客觀準則,更要讓教師把這些職業準則內化于心并外踐于形,這必須依靠師德評價的助推作用。通過師德評價,不僅可以促使教師更深入地理解職業道德規范內容,還可以讓教師體會到社會成員和輿論對高尚職業行為的褒獎,對不道德職業行為的譴責,進而激發教師增強自身的職業榮譽感和道德責任感,自覺地選擇正確的職業行為。2.有助于提升教師道德素質,優化教風校風在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過程中,評價后的反饋尤為重要,它有助于教師辨別各種行為的道德價值大小,找準自身職業道德水平的差距,并明確自己的改進方向,促使教師形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和優秀的道德品質,最終不斷提高個人的職業道德素質。此外,教師隊伍整體職業道德水平的提升,也能展現一種良好的精神風貌,進而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帶動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從而在全校形成優良的教風學風校風。因此,要高度重視教師職業道德評價問題,有效運用其導向和激勵功能。
二、目前我國民辦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當前,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期,教師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發生了諸多變化,教師職業道德評價體系也出現一些問題。1.評價的價值取向出現偏失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評價,“從目的上可以分為兩種價值傾向:一是獎懲性教師職業道德評價;二是發展性教師職業道德評價,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2]。獎懲性評價是自上而下地針對過去的終結性評價,評價者與被評價教師之間缺少互動與共鳴,難以調動教師主動參與其中,不利于教師未來發展。發展性評價是一種形成性評價制度,能綜合考量被評價教師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尤其關注教師的未來發展。教師和評價者通過溝通協商共同制定被評價教師未來科學合理的發展目標,充分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因此越來越受各高校和教師的歡迎。但是,目前仍有部分民辦高校繼續單一地使用獎懲性評價方式,依舊存在優勝劣汰的競爭上崗制度,繼而容易誘發出某些人采取一些不道德的手段讓自己獲得肯定性評價的弊端。2.評價指標滯后,內容缺乏系統性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應該是與時俱進更新發展的。而有些民辦高校的職業道德評價指標更新速度慢,缺乏時代性,依舊按照滯后的標準和內容衡量新時代、新形勢下的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自然也就無法正確地評價和反映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另外,一些民辦高校在指標內容的設置上缺乏系統性,在德、能、勤、績4個方面的考察中,重點偏向教學和科研工作,過分看重教學工作量和科研成果量等量化指標,評價內容整齊劃一,指標內容的覆蓋面缺乏合理性,未能充分考慮和尊重民辦高校的特殊性以及教師個體之間的差異性。3.評價方式簡單,平均主義現象嚴重一些民辦高校的師德評價工作往往是一年或一學年開展一次,通常以一次性打分的方式進行,包括上級領導評價打分、同行評價打分、學生評價打分和教師自我評價打分四部分構成,評價方式簡單,缺乏多種評價形式的融合運用,尤其缺乏對被評價教師的深入接觸和全面考察。此種評價方式,往往容易流于形式,華而不實,影響評價結果的信服度。因此,目前很多民辦高校職業道德評價平均主義現象突出,教師在本職工作中只要不出現太大的教學問題,個人言談舉止不太有損職業形象的話,一次性打分的師德評價基本能認定為合格,似乎干好干壞一個樣,這樣的評價結果難以體現出教師間的個體差異,也無法起到激勵的作用。
三、關于我國民辦高校職業道德評價體系構建的幾點建議
鑒于目前我國民辦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評價體系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迫切需要構建一套科學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師職業道德評價體系,促使評價結果更趨于合理。1.建立發展性教師職業道德評價體系,堅持獎勵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相統一“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核心價值取向是為了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促進教師的全面發展。”[3]在對教師職業道德評價過程中,不能單一使用某一種評價手段,要堅持發展性評價和獎懲性評價相統一的原則。在評價過程中,適當采用獎勵性評價是有必要的,教師可能會由于畏懼道德失范行為的后果,而自覺規范自己的職業言行,但其作用有限、弊端明顯,有必要建立發展性教師職業道德評價體系。發展性評價遵循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當教師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需求得到滿足之后,就會產生較高層次的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希望自己不斷發展與完善。發展性評價的基本立足點在于發展,尊重教師追求自我實現的需要,堅持促進教師發展、提升教師素質為價值取向,要求評價者用動態發展的眼光考量被評價教師的職業道德,關注教師的成長與進步,用激勵的方式促進被評價教師的可持續發展,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此外,我們必須明確,教師職業道德評價不僅僅是一種手段,其最根本的目的是發展。因此,要堅持獎勵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相統一,充分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營造有助于教師職業發展的良好氛圍,這樣也有利于穩定民辦高校的教師隊伍,促進民辦高校的健康發展。2.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道德評價標準,評價指標必須明確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道德評價標準是進行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2011年12月30日,教育部、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印發的《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將教師的職業道德分為愛國守法、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為人師表6個方面。這些規范是公眾普遍認同的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根本標準,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在實際評價過程中如果僅依據這六大標準,評價難度過大,也很難做出準確評價。因此,在六大根本標準之外,還必須結合各地、各民辦高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六大根本標準衍生出來的具體標準與之相配合。《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的六大根本標準可作為一級指標,同時,各高校再制定出具有時代性、全面性、專業性的具體詳細的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可量化的評價指標必須準確量化,不能或者很難量化的指標必須清楚明確地描述其特征,讓人一看即懂。只有制定一套科學、合理、詳細的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指標體系,使評價工作更具有可操作性,評價結果才能更具有威懾力和信服力。3.實現多元評價主體的評價方式,構建多角度全方位的評價機制為保證教師職業道德評價工作做到客觀公正和民主公開,評價主體絕對不能是單一主體,應該是多元主體參與其中,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多元評價主體包括教師本人、學校領導、同行教師、學生和社會人士。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本人的自我評價是最重要的一環,自評即教師本人進行自我道德反思、自覺進行道德修養的過程,有利于教師發揮主動積極性,也是職業道德規范由他律轉為自律的重要步驟。學校領導、同行教師、學生是最了解被評價教師職業活動的人,三者都參與評價可以使評價結果更加系統、客觀和公正。社會人士參與評價主要是通過學校設立校長接待日、舉報電話、舉報信箱,或者不定期地采取教師職業道德問卷調查等形式,讓社會大眾或學生家長發揮他們的監督作用,對教師的職業行為進行全方位考評。他評可以給被評價教師一種無形的外部壓力,可以強化教師的職業道德提升意識,自覺規范自己的職業行為,并將職業道德規范內化于心,最終成為個人優秀的職業道德品質。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是教師綜合素質中的核心內容,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民辦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合理正確的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有利于教師不斷提高個人職業道德修養,提升教育水平。民辦高校必須對教師職業道德評價工作引起足夠的重視,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發揮師德評價的積極作用,促使民辦高校的教育事業向更高的水平和層次發展。
參考文獻
[1]童夏雨.關于高校師德評價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4).
[2]杜旭光.談書法學習過程中的幾種現象及對策[J].職業時空,2007(11).
[3]劉衛平.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評價對策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14).
作者:楊元芳 單位:四川工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