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學生日常消費水平調查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中學生消費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中學生走上奢侈消費的道路。在不同種類的消費場所中,中學生顯得越來越活躍,剩飯剩菜現象已經見怪不怪了。鑒于當前出現的現象,采用調查法,網上問卷等研究方法了解中學生月消費狀況,整理調查結果得出中學生月消費特點。并以此來宣傳節儉的生活方式,幫助中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關鍵詞:中學生;月消費水平;消費觀
在經濟日益騰飛的今天,家長面臨了新的棘手問題,中學生月消費水平過高,甚至出現了奢侈浪費的趨勢。在調查中發現,女生的消費支出主要集中在餐飲、服飾、娛樂和化妝用品等領域;而男生的消費支出主要集中在運動服裝和餐飲、娛樂等方面。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當前中學生的月消費額差異較大。
一、當前中學生消費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經濟取得的成績令世界刮目相看,與此同時,商品的競爭日益激烈。為了吸引消費者關注,商品在內在質量和外在包裝方面下足了功夫。于是,一些產品質量好,包裝有創意的商品逐漸形成了自身的品牌優勢。在消費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不同的品牌開始與個人的身份和個性等因素掛鉤。社會的總體氛圍勢必對校園的學生產生影響,作為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中學生,商品品牌意識更加強烈。特別是處于青春期這個特殊階段,攀比觀念尤為突出,名牌的服飾、名牌的學習用品以及名牌的電子產品,成為中學生標榜自身的重要標志。在調查中發現,在中學生群體中,有95%的同學都有自己的零花錢,擁有自己的零花錢已經成為當今中學生的一個“標配”了。但每一個中學生的零花錢的數額差異明顯,少則幾十,多則幾百甚至上千。除了購買必備的生活學習用品外,很多零花錢都在一些沒有價值的事情上揮霍了。總的來說,當代學生儲蓄觀念淡薄,理財觀念需要強化,個人購買力兩極差異明顯,消費結構不合理凸顯,中學生普遍存在著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現象。
二、當前中學生月消費中出現的社會特征
(一)過于看重個性需求,理想價值相對淡化
調查顯示,雖然多數中學生認同社會主流價值觀念,但其價值觀中個性特征十分明顯。有近30%的中學生認為,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不符合社會實際;另外有三成的人把財富和地位作為個人的首要價值追求。令人欣慰的是,有40%的中學生認為實現社會價值中才能更好的實現個人價值。由于個人個性化特點明顯,在中學生的消費中,很多中學生過于看重個人需求的滿足,而對家庭及社會的因素考慮不周。
(二)明星崇拜下的個人消費
互聯網的時代,中學生更多將一些娛樂明星作為個人的學習榜樣,幻想著一夜成名,而對那些對國家、對民族有著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和英雄缺乏興趣。榜樣對青少年作用非常大,從青少年的成功觀到愛情觀幾乎都帶有鮮明的明星的特色。在今天的一些娛樂選秀節目中,“投機取巧”、“一夜成名”的價值觀念被廣泛傳播,讓一部分青少年走進了錯誤的價值區,媒體的推波助瀾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明星崇拜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對明星的追逐和艷羨填補了中學生大部分的時間。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娛樂明星的高收入和高顏值可以最快的速度吸引更多的眼球,在各種利益的驅動下,明星自然被推上了高度。在明星的個人帶動下,明星代言的產品成為中學生追逐的對象。
(三)日趨現實化的消費需求
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成長一代人,對高度意識形態化的口號興趣不大,更關心于個人的現時的享受和個人美好生活的追求,過于高大上的宣傳對中學生的吸引力已經不夠了,中學生的消費呈現出來日趨現實化的特點。受成人文化的過度影響,當代青少年消費的世俗性傾向日益明顯。一些商家為了追求商業利益,在中學生的消費產品中添加了過多的成人因素,更多以娛樂消遣為主,不可避免的造成中學生消費的成人化特點。由于中學生心理認知不成熟,但獨立意識又非常明顯,一些中學生的消費行為已經超出了個人的年齡階段。
三、中學生的消費心理特征分析
第一、追求時尚化。處于中學生這個階段,思想先進且對生活充滿了幻想,對新事物富有好奇心。中學生自認為是社會時尚的引領者,在購買商品時,新穎與時尚成為中學生購買的首要標準,其次才是實用價值。在追求的時尚消費中,明星效應便被凸顯出來,中學生在消費過程中會有意或者無意的模仿明星的消費行為或者觀念,使得自己消費行為或者觀念不落伍。第二、追求個性化。在青春期的學生,自我意識不斷強化,自我個性充分表達。各類活動中,中學生都會通過外在行為表現而突出個人的個性化特點,來引起其他人關注。中學生在標新的同時,也在立異。在標新立異的價值觀念下,中學生在消費中喜歡購買能反映其個性的商品。當然,單個商品是很難反映各類中學生的不同個性的,因此中學生是在他們全部消費活動中來表現其個性的。第三、消費沖動性。雖然中學生個人的價值觀已經初步形成,但個人思維能力和決策能力還有待成熟,感情用事,沖動性的消費還是比較明顯的。在消費過程中,中學生過于看重的是商品的牌子和商標,其次關注到是上商品外形、款式、顏色等因素。至于商品的內在質量、價格等實在的因素,在外界因素的誘導下,反而作用不明顯了。在中學生的心理研究中,有一個詞叫做“同齡壓力”,意思是中學生力圖表現出與同齡人的“相似”之處,從而達到融入到某個團體并成為其中一員的目的。在“同齡壓力”下,中學生就會很看重同齡人的看法和評價。他們不但希望自己有實力、有成就、能獨立和自由,而且他們渴望得到高度的評價以及別人的尊重。在消費過程中,如果有同齡人因為名牌的商品或是消費時的出手闊綽,所得到的羨慕的眼神或者羨慕的驚嘆,這都成為中學生理解上的“得到尊重”。于是,在“得到尊重”的這一理解基礎上,增強了消費行為沖動性和盲目性。
四、中學生應該樹立的正確消費觀
中學生消費作為家庭消費的一部分,與社會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正確合理的生活消費觀念不僅既關系中學生個人的健康成長,更關系到社會整體水平的提高和社會市場的長遠健康發展。因此,幫助中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應當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的共同責任。首先,應適度消費觀。量力而行。適度,首先要適合中學生身心發展正常需求,其次要充分考慮到個人家庭的實際經濟情況。適合自身消費之度,意思就是,一些該買的就得買,比如說身體發育和學習生活方面的必備需求。但在享樂方面不過分追求,不應趕潮流地去穿、去吃、去玩,互相攀比。在消費過程中,中學生應該多聽從家長和老師的意見,不斷提高個人的的審美水平和消費觀念,多思考消費的目的和意義,防止盲目消費。中學生作為純支出的群體,尚不具有獨立的經濟能力,花錢要考慮到家庭的實際的承受能力,不能夠給家庭帶來過大的支出壓力。所以說,不顧家庭生活條件,而過度的追求自我消費需求的滿足是不應該的。其次,在滿足個人物質消費的同時,關注個人的精神層面的需求。作為在“甜水”中成長起來的中學生,中學生的消費應多關注在發展層面。例如,訂購有益的書刊,比如說中國的四大文學名著,一些學習參考書,可以參加一些機器人或者人工智能的培訓,參加促進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等等。另外,在充分考慮到個人家庭實際情況的條件下,可以在享受層面進行消費,比如可以旅游觀光名勝古跡,了解他鄉風俗人情,讀萬卷書,行千里路,體驗美好世界,領略大好鳳光。最后,中學生要自覺抵制不健康的消費內容。在當今互聯網的環境中,各種信息魚龍混雜。中學生個人辨別意識相對較弱,要學會自覺抵制不良文化。自覺抵制不健康的消費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學生是否培養了良好的生活方式,樹立了正確的審美觀念。作為中學生而言,應該吧主要的精力投入學習生活中去,防止校園外不良文化的侵襲,要有一個基本的是非觀和消費觀,“清貧之志不敢忘”、“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樣才是一個正派而有風采的青少年。
五、結束語
本文通過調查中學生每月消費情況,從中學生當今存在的消費問題入手,逐步分析中學生消費過程中出現的社會以及心理方面的特征,進而引導中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中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中學生有一個正確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功在當下,利在千秋。每一個中學從自身實際出發,把握好關鍵時刻人生的航向,走向更加輝煌未來。
作者:吳若嘉 單位:山東省臨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