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藝術創作與產品造型設計關系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藝術創作屬于精神、感性的表達,產品造型設計則是對受眾心理和需求的反映與把控。二者具有一致性,但是區別也顯而易見。該文研究藝術創作與產品造型設計的相同點和區別,比較和分析藝術創作與產品造型設計的基礎、過程、心理等。
關鍵詞:藝術創作;產品造型設計;跨界融合
現在是一個追求美、創造美的時代,也是一個消費差異化、個性化的時代。人們在購買一款產品時,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外觀。這給產品造型設計師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舞臺,同時,產品造型設計師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一款優秀的產品,一定是藝術性與功能性完美結合的產物。藝術創作和產品造型設計本來是兩個不同的領域,但是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產品造型設計越來越與藝術創作相近。產品生產、銷售已經離不開產品造型設計這一“藝術創作”的過程了。
一、藝術創作
藝術創作一般分為三個階段:藝術體驗階段,這是藝術家道德情操樹立、藝術情趣養成、生活經驗積累、生活素材收集的過程;藝術構思階段,這一階段以藝術體驗為基礎,是藝術家對積累的原始素材進行加工、提煉,形成與之相關的藝術主題的過程;藝術傳達階段,這一階段是在經歷前兩個階段之后,藝術家借助一定的藝術語言,運用藝術方法和技巧,將已有一定創意的藝術形象轉化為藝術作品的過程,這時藝術創作過程也接近尾聲。藝術體驗、構思、傳達這三個階段不是可以截然分開的,三者之間是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關系。藝術創作體現著藝術家的心理活動和情感活動[1]。每個人的閱歷不同、情感體驗不同,情感表達自然也有差異,所以世界上不會有兩件完全一樣的藝術作品。藝術創作是厚積薄發的過程?!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藝術創作是對生活素材廣泛積累、深刻體驗后的頓悟,最后完成的是精神產品,如油畫、繪畫、雕塑、雕刻、樂曲等,這些精神產品一般被稱為作品[2]。這些作品為人們提供精神食糧,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是創作者內心世界的感性表達。這種作品一般具有獨創性和首創性。
二、產品造型設計
設計最簡單、直觀的定義,就是一種“有目的的創作行為”。一些設計大師認為,“設計就是創新”“設計就是追求新的可能”“設計就是文化”“設計就是協同”等。他們指出了設計的要義所在。歸根到底,設計是創作行為,是設計師的情感體驗與受眾之間、與材料工藝之間協同的結果。產品造型設計就是追求產品外觀的新意,求新、求變、求不同,它可以是對產品外觀的改良,也可以是新的創造[3]。也就是說,產品造型設計就是對產品外觀的改良或創造的過程。人們所說的產品一般指工業產品,任何一類工業產品,除了要具有功能性、實用性、經濟性、環保性、創新性,還應追求外觀的美觀和藝術性。產品造型設計一般包括產品形態、材質、色彩等方面,產品造型具有時代性。人們往往在不同的時代會有不同的精神向往,產品的造型形象要通過形、色、質體現時代精神,符合時代特征。產品形態的設計要把握產品的尺度比例,設計者往往首先要考慮到設計標準的尺度,然后才是造型的比例和細節調整,以及材質的選擇與色彩的搭配。觀察能力和感受能力是設計創造的基礎。產品造型設計師要有基本的專業素養和強烈的、敏銳的感受能力,要能夠標新立異,能夠突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同時,設計師要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準確表達自己的創意,需要具備全面的專業能力、美學修養和鑒賞能力。此外,設計師還應該擁有美學與設計基本理論知識以及更廣泛的邊緣學科知識,如心理學、解剖學、運動學、 材料學等知識。設計師不能只在設計室里對著電腦搞創作,而要像藝術家采風一樣,了解市場、客戶需求。設計無處不在,人們身邊充滿了賞心悅目和富有創意的產品,這正是工業設計師、產品造型設計師存在的意義。
三、藝術創作與產品造型設計
藝術創作可以給人帶來精神享受,豐富人的精神世界[4]。產品造型設計讓人們在享受物質功能的同時,獲得美好的體驗。二者都追求美,都是創造性的勞動,都需要藝術家或設計師有良好的美學修養和藝術鑒賞力。但二者又有區別,最大的區別應該是,藝術創作可以“獨樂樂”,而產品造型設計更追求“眾樂樂”。19世紀中期歐洲興起的工藝美術運動就提出了“美與技術結合”的原則,主張美術家從事設計。藝術創作需要獨立性的思維,創作過程是藝術家內心情感的表達和釋放過程,承載著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內容,但是藝術創作最終是服務于社會和大眾的。而產品造型設計師的目的,是創造標準化的、能大批量生產的產品,設計師要通過適當的外觀、色彩,充分地表現出產品的設計內涵。設計的本身是創造,設計師既要盡可能地擴大生產規模,又要適應和滿足不同個體的需求。藝術創作和產品設計屬于兩個不同的領域,藝術家和設計師有各自的舞臺與世界。但是,當藝術家做起了設計師,設計師開始了藝術創作,他們的“跨界”活動就注定會格外精彩。威廉•莫里斯出生于英國沃爾瑟姆斯托,他是19世紀英國著名的藝術家、設計師、作家。莫里斯在青年時期為了當牧師,就讀于牛津大學??巳貙W院。在此期間,莫里斯對藝術和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愛好中世紀的藝術、設計和建筑。22歲時,他和好友結伴去法國北部徒步旅行,汲取中世紀各種藝術的營養。后來,莫里斯先投身美術創作,主要從事油畫創作,而后又從事室內裝飾設計和產品設計。莫里斯設計的建筑“紅房子”外表敦實、內部舒適、功能性強,從整體到細節堪稱完美。他設計的花布、壁紙、花窗玻璃等的圖案花紋十分經典,這和他深厚的美術功底與豐富的創作靈感是分不開的。在莫里斯的推動下,英國開啟了工藝美術運動,并很快影響到歐洲其他部分。可以說,莫里斯將藝術與產品設計融合在一起,他開啟了藝術家從事設計的先河。一名優秀的設計師應該把自己視作藝術家,或者在主觀上要有為成為藝術家而努力發展的意愿,因為設計本身就是具有藝術性、創造性的活動,而且是一個人進行藝術積累、生活體驗、情感表達的過程,是獨一無二的。一名設計師只有把自己當成藝術家,進入一個更高遠、更超凡脫俗的境界,才能設計出有設計師性格、有氣質的作品。設計師應該實現精神“跨界”、實質“跨界”,有計劃地或隨性地進行一些藝術創作,以積累素材、激發靈感。設計師只有從靈魂深處將設計的作品當成藝術品,才能實現設計理念的飛越。
四、跨界合作案例
從同濟大學周洪濤教授的演講“跨界的藝術與設計融合實驗”,到2019年4月上海音樂學院打造的視聽盛宴——跨界融合藝術劇場《東去西來》,讓大家體會到了藝術多元化這一趨勢,各種元素在碰撞中形成全新的張力?;谶@樣的趨勢,筆者也在導師的指導下,和其他同伴進行了跨界合作,完成了“‘烤啦’——融合物聯網和云智控的烘焙大師”項目,并參加了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鞠涫且环N常用的工具,傳統烤箱大多是機械式控溫,受限于控制方式,需要由有經驗的面點師完成面包的烘烤,往往難以滿足規模化生產的需求?,F有的加盟式面包店對烤箱需求巨大,然而在空間上分散的各個烤箱的維護需要高昂的人工成本,同時,在人工維護的過程中難免出現維護不及時、維護有疏漏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該項目將烤箱加熱管的控制方式從簡單的旋鈕計時器式控制改進為基于STM32的分段PID控制,提高控制精度。這樣可將面包的烤制環節提前數據化為控制參數,實現無需人工干預,一鍵完成烘烤,控溫控時精確,保障良好的烤制效果。該項目引入基于NBIOT的物聯網芯片,解決廣域空間下多個烤箱控制參數同時修改問題,實現在Web界面上遠程下載相應的烘烤菜單,解決多臺烤箱的統一管理問題。這樣方便統一運營維護,降低運行成本。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筆者團隊對烤箱的產品外觀進行重新設計,并一起撰寫商業策劃書、演講等,最終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實現了一次成功的跨界合作。
結語
藝術創作是用自由的思想和表現方式,觀察、洞悉、審視社會。產品造型設計師需從社會需求出發,提出現有問題的解決方案。創新、實用、人體工程學、材料、工藝、美學、經濟學、綠色生態、環保等因素,是設計師在產品造型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因素。同時,從產品造型設計的每個單元到產品整體,又是設計師藝術觀、藝術水準、藝術鑒賞力的體現。對生活的觀察、積累、體驗,是進行藝術創作和產品造型設計的共同前提;良好的美術功底、較高的藝術鑒賞水平,是二者的共同基礎。藝術創作是精神層面的追求和表達,產品造型設計則更注重對人的需求的探知和對人心理的把控。設計師和藝術家的內在關聯緊密,跨界融合基礎深廣。跨界是當代藝術呈現出的一種趨勢,更是人們為了傳達自身的藝術思想和觀念作出的新的探索。
參考文獻:
[1]榮萬軍,丁倩.色彩在油畫創作中的作用及情感表現[J].美與時代(中),2018(8):39-40.
[2]葉彤.談當代藝術創作的解構[J].美術教育研究,2018(15):45.
[3]李敏,黃超.現代工業產品造型設計理念及發展趨勢[J].設計,2017(8):120-121.
[4]王慶功.技術形態與藝術形態在產品造型設計中的應用[J].包裝工程,2018,39(14):210-214.
作者:朱俐錕 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