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小企業大宗商品貿易融資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推進大宗商品和眾籌等金融創新的良性發展,是解決寧波大宗商品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有效手段,同時也可以促進社會資金的優化配置,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率。但是作為一種新興業態,大宗商品貿易公司正處在快速發展之中,缺乏成熟的經驗和規范,政府和行業協會的積極參與,不僅有利于規范該業態的規范運營和健康發展,也可增加政府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廣度、深度和能力,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關鍵詞:大宗商品;融資;企業征信
一、引言
2015年1月8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人民銀行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同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指出:“要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統籌實施“四大板塊”和“三個支撐帶”戰略組合”。在中國區域經濟新發展與金融風險共存的環境下,結合大數據理論與技術,從金融地理學空間角度研究供應鏈金融風險測度機制不僅有助于防范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加強對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的控制。推進大宗商品和眾籌等金融創新的良性發展,是解決大宗商品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有效手段,同時也可以促進社會資金的優化配置,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率。但是作為一種新興業態,大宗商品貿易公司正處在快速發展之中,缺乏成熟的經驗和規范,政府和行業協會的積極參與(包括監管、推動、教育等),不僅有利于規范該業態的規范運營和健康發展,也可增加政府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廣度、深度和能力,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二、大宗商品企業的融資需求
多數大宗商品企業從銀行、信托等金融市場很難拿到足夠的貸款資金,甚至根本拿不到。因為企業自身的問題:企業生產規模小,技術落后的等等,就算能拿到錢,手續也比較繁雜,大宗商品企業往往耗不起這個時間。由于類似的諸多困難,貸款公司成了大宗商品企業的借款主要選擇。央行的數據顯示,2013年底時,全國貸款公司已達到7839家。貸款余額8191億元,全年新增貸款2268億元。但是由于貸款公司相對較高的利率,融資成本是大宗商品企業融資的最大瓶頸。
三、融資困難問題分析
針對大宗商品特別是網貸平臺發展問題,截止2016年2月,各地政府在國家政策的框架下,紛紛出臺不同的規定和措施,希望通過各種“限制”措施來降低風險。管理措施中最嚴的是“暫停注冊”;北京、上海和寧波、紹興等對于名稱中含有“大宗商品”、“投資”、“擔保”、“財富管理”等字眼的企業暫緩審核登記。北京市工商局還要求各區下架所有跟民間融資相關的廣告。如果平臺不希望下架的,需要征得區以上級別金融辦的同意。但是,也有部分城市的地方政府采取正面的、積極的舉措推動大宗商品行業的發展。在行業還沒有特別繁榮的江西和陜西二省,不但沒有禁止大宗商品登記注冊,還出臺法令,歡迎企業入駐,以借力互聯網+,實現在金融行業“彎道超車”。不僅如此,兩省還對大宗商品企業贈送“新年大禮包”。在江西上市的大宗商品企業可一次性獲得上百萬獎勵,掛牌新三板也可得幾十萬獎勵。而陜西省設立大宗商品產業發展基金,專項用于大宗商品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為企業提供房租補助、人才引進、專項獎勵,大宗商品研究機構建設等。各地政策的不一致反映了不同地區對行業發展的不同需求,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不同的表現也會給行業帶來疑慮和罅隙。浙江和寧波是金融比較發達的地區,金融創新較多,相應地問題的數量和規模及影響也比較大,因此規范經營和政府的積極有效的監管也更為重要。中國大宗商品協會的成立有望打破上述僵局;該協會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大宗商品服務信息基礎數據庫”的建設工作;該數據庫通過動態共享會員的數據源并加以整理加工,協同人行等其它權威數據,可以構成較為完整的征信數據;但是根據目前的進度來看,其時效性還不夠令人滿意。
四、基層政府參與大宗商品企業征信的方案研究
1.大宗商品征信途徑分析。大宗商品的征信途徑,可分為“線上”和“線下”兩種途徑。線上征信方面:央行的個人信用數據庫是目前最權威官方信用信息,但僅僅覆蓋銀行信貸系統,采集的數據包括:一是個人基本信息、二是貸款信息、三是信用卡信息、四是信貸領域以外的信用信息,范圍相對狹小。早在2015年1月,央行就印發了《關于做好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批準了芝麻信用、考拉征信等8家機構開展個人征信市場化進程,但截至本文成稿(2016年3月),相關牌照至今仍未能發放。不過,行業對個人征信相關業務表現出非常積極的態度,多家企業陸續提出新的牌照申請,并已經有跨平臺的綜合數據庫試運行,例如螞蟻金服推出的“芝麻信用”、盈燦資訊推出的“蜜蜂數據”等。大宗商品平臺的線上的征信活動還包括使用互聯網公開數據(法院網、工商信息、百度搜索引擎等)搜查個人信息的真實度和負面信息等;購買電信和大數據公司的征信數據、互聯網數據等。但是,和信用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個人信用體系還差距甚遠,例如:技術落后,創新不足,信息隔離,數據共享差,以及缺乏自律等,加上民眾的對信用的重要性認識普遍不足,導致僅僅依賴線上個人信用數據庫無法對個人信用進行準確的評價;因此,國內大宗商品行業在對借款人進行信用評估的時候,不能僅僅采納線上信息,更需要輔助以線下手段。線下征信方面:國內大宗商品平臺采用的“P2P+O2O”模式進行征信,包括4種類型:直營網點模式(例如:投哪網)、擔保小貸模式(例如:有利網)、商圈模式(例如:積木盒子)、加盟模式(例如:翼龍貸)。O2O模式的征信調查,對平臺的業務素質和執行能力要求較高,同時成本也較高。而基礎政府和各類法人機構的天然征信作用,在目前的大宗商品征信中尚未充分發揮作用。
2.基層政府(及機構)在個人征信中的作用。基層政府在個人征信領域有著不可替代的權威作用。我國的基層政權包括農村基層政權和城市基層政權兩部分:按照憲法和地方組織法的規定,農村中指鄉、民族鄉、鎮一級,城市中指不設區的市、市轄區一級。為了便于行政管理,我國城市基層政權一般設有自己的派出機關——街道辦事處,下轄若干社區居民委員會,或有極少數的行政村。街道辦事處和居民委員會的日常工作包括:辦理公共福利、便民利民、城管衛生、治安、勞動就業再就業等社區服務工作其他事業,解決生活、學習、文娛、體育和衛生保健等方面的問題,排解民間糾紛,調解一般民事和輕微刑事案件,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由于街道辦事處和居民委員會直接和群眾相接觸,對轄區居民的經濟、社會各層面的基本情況有最為全面的了解,因此作為可靠的征信源,是構造居民信用信息的一個重要組分,但目前還沒有可對之利用的手段或平臺與之接口。各類法人機構或帶有官方背景的部隊、協會等對公機構,有著與居民委員會類似的特點,即直接接觸員工或成員個人,對其基本社會信息都有第一手的了解,可以為征信機構提供比較權威的數據。即便這些數據可能對不同的個體有所缺額,但是不妨礙征信機構運用大數據分析為征信對象做出較為合理的信用評分。大宗商品征信的最大成本,在于對借貸者基本經濟狀況和信用記錄的真實了解。而基層政府(及法人機構)由于其獨有的管理職能,積累有大量的信用相關信息。這些信息可以有效幫助第三方的征信機構或投資人了解借貸者的信用預期。除此之外,這些信息在用戶違約后還可以作為追討的依據。
參考文獻:
[1]蔣冠宏,蔣殿春.2014.中國工業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與企業生產率進步[J].世界經濟,(9):53-76.
[2]李科,徐龍炳.2011.融資約束、債務能力與公司業績[J].經濟研究,(5):61-73.
[3]李志遠,余淼杰.2013.生產率、信貸約束與企業出口:基于中國企業層面的理論和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6):85-99.
作者:王晨峰 周春良 單位:寧波大紅鷹學院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