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學教育階段創新人才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對于中學教育階段來講,創新人才培養的價值追求要緊扣基礎教育的基礎性,中學階段教育目標不是培養高精尖人才,而是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和潛能的開發。所以,基礎教育創新人才培養的立足點是為未來創新人才的脫穎而出奠定基礎,中學生創新素養培育的目標是促進中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基礎教育的基礎性主要指學生發展的基礎,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素質。創新人才培養首先應從基礎性抓起,培養學生發展的基本素質。基礎教育的基礎性決定了基礎教育的培養性質以及培養方向。基礎教育作為人終身教育的序曲,具有盡可能地為學生成長輸送全面營養的作用。基礎教育的基礎性體現在三方面,首先體現在培養學生的主體性上,學生是一個鮮活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有自己的判斷和選擇,不能把成人世界的標準和意愿強加給學生個體,而是應該尊重他們的主體性;其次體現在培養學生的身心健康上,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與人相處,這是學生成長的基礎;再次體現在培養學生擁有合格公民所具備的道德基礎上,擁有深厚的科學文化基礎,擁有創新和堅韌的能力基礎,這是學生成才的基礎。無論是從國家人力資源強國發展戰略為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各級各類創新人才來看,還是從個人適應未來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學生創新素養培育的意義和價值都是毋庸置疑的。創新素養培育已經成為教育界共同的價值追求。然而,從現實來看,家長及社會在思想觀念、行為舉措上都難以跟上創新人才培養的步伐,全社會對高考的過分關注導致了對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視淡化。家長、社會在觀念上的滯后反映了價值引領缺失的問題,人們對于教育的價值聚焦在“高分數”“高回報”等功利性目的上,缺乏個人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戰略定位,也沒有遵循教育的本質屬性和規律。所以,創新人才培養應該從小抓起,尊重學生的個性、思想、興趣愛好、創造意識,不能把對學生的培養固化在一個模子里,應進行多元化探索,克服功利性教育價值取向,從培養“人”的角度來解讀教育的本質屬性,放大創新人才培養的聚焦度,在全社會逐漸形成創新人才培養的育人氛圍,尤其要突破教育機制體制的局限,加大招考制度的改革力度,逐步實現創新人才培養與學生成長發展的雙向選擇,讓中學和大學的聯動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銜接更加緊密。
二、中學教育階段創新人才培養的策略與路徑
(一)以辦學理念統攝教育教學,更新教育觀念和管理制度
就現階段來講,中學教育觀念仍然停滯在以應試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模式上,這種模式過于強調格式化,忽略了人才培養的多樣性和自主性,不能滿足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和時代需要,中學階段教育需要更新觀念,以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和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為目標,充分發揮基礎教育的基礎性優勢,建立多元化的綜合培養體系。這就要求學校的辦學理念要著力體現對學生創新素養的培養,從教師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教學方式,拓展到教師以培養學生興趣、指導學生學習和關注學生多種能力發展為主的教學方式。在更新教育觀念的基礎上,還須改革學校的管理制度,讓新的教育觀念貫穿于學校的管理制度之中,通過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確保創新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在學校內部,通過體制改革和制度建設來掃除創新人才培養所存在的障礙。如在對教師工作量考核等方面,對創新人才的培養工作由原來的僅限于教學工作量的考核,延伸到對創新人才培養效果的考核。
(二)以“春筍計劃”為載體,釋放學生創新活力
近年來,國家把培養創新型人才作為一項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來抓。《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2010年初,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成為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春筍計劃”的基地學校,這為我校開展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了極好的平臺。“春筍計劃”是在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利用我省豐富的高校教育和科技資源優勢,通過選拔少數具有創造性潛質的高中學生進入高校實驗室參加課題研究,以及高校專家參與指導高中學生研究性學習等方式,培養高中學生的科學探索興趣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拓寬基礎教育階段創造性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旨在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潛質,依托學生的興趣領域發展及其個性化的認知風格和獨特的思維視角,激發學生對事物的廣泛興趣和敏感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為學生未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三)以國際視野審視基礎教育,為創新人才培養創造多元化發展路徑
中學階段教育教學在培養學生的思想認識、學習交流、實踐體驗、情懷感悟等方面要放眼世界,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學習和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和教育成果,這樣才能使創新人才培養與國際接軌,才能使創新人才培養不會局限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里,避免坐井觀天。教育教學方式和學校辦學理念要敢于超越,具備國際視野,不能安于現狀,在傳統的圈子里自我滿足,要積極探尋多元化的人才培養路徑。基于這樣的認識,2009年底,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經過劍橋大學國際考試委員會和英國北方大學聯合會學術專家的嚴格考評,獲得了劍橋國際中心資格和英國北方大學聯合國際本科預科西安考試中心的資格,成功創辦了民辦國際教育機構———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英中培訓學校。該學校承擔考試中心相應課程的教學和管理,學生在我校即可參加預科和A-LEVEL,報考包括哈佛、耶魯、牛津、劍橋等世界近2000所海外大學。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英中培訓學校把國際課程和預科課程引入國內,實行全部外籍教師小班制授課,擴大了學校影響力,提升了學校品位,打通了學生海外就學的渠道,開拓了師生的國際化視野,使中外基礎教育得到了有效的交流,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多樣化發展。
(四)以社團及課外活動為主渠道,構建勝任力模型,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度重視課外活動在創新教育中的作用,把課外活動納入創新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使創新教育落實到教育的各個環節之中。課外活動是一個很有效的創新人才培養環節。學校的學生社團作為中學生素質拓展的重要載體日趨活躍,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和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社團活動將更直接、更具影響力地深入到學生的特長建設中。目前學校有30多個社團堅持每周五下午活動,尤其是模擬聯合國社團、英語風采展示社團、星座文學社、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航模航海社團、話劇社團、機器人制作社團、網絡設計社團更為活躍。另外,通過開展各類科技節、體育藝術節、文化節等活動,挖掘特長學生,并吸納各類社團,提高生源質量。定期邀請著名學者、書法家、企業家等各個領域的知名人物進行講學或指導,挖掘學生興趣愛好和特長,形成特色優勢,為創新人才的培養創造各種可能性和發展空間。學校在社團的各種活動中,鼓勵學生積極擔任活動的各種角色和職務,激發學生的創新活力。例如模擬聯合國社團中各種職務分別由學生擔任,2013年在北京大學模擬聯合國大會上,我校學生表現出眾,獲得優秀獎。在商務社團活動中,我校與中信銀行合作,不定期組織學生到中信銀行擔任相關職務,參與多種商務談判,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應變能力。
(五)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實施個性化教學,重塑學生創新主體地位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也是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最根本的地方。在創新人才培養中,首先應該培養學生具備創新思維和意識,只有這樣才可能培育出拔尖型創新人才。為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將創新人才培養過程分割為不同階段,在不同階段里尋找關注點,并根據關注點培養創新人才,這是目前研究創新人才成長路徑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創新型人才在創新之路上需要的不僅是自身的努力,而且更需要他人的正確引導,中學時期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奠基時期,因此,教師要做好引路人,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引導和及時的矯正。針對我校的具體情況,在進行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中,我們更注重引導教師追求高效務實的課堂教學,遵循師生角色的科學界定、不斷豐富學生學習方式、關注課程資源的有效整合、高度重視教學評價等基本原則。在此基礎上,提倡不同學科、不同教師、不同層次班級、不同內容、不同課型的個性化課堂教學模式。在日常教學中,主要探索和實踐了小組合作式、情境設置式、案例討論式、問題提問式等課堂教學模式,這些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究與實踐是教師用教學藝術引導學生盡情體驗探究的過程,是師生互動、心靈溝通、共同提高的過程,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了師生的共同提高。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國家對創新人才的客觀需要,中學教育正在逐漸向著有利于每一個學生全面發展,有利于學生成長的針對性更強的方向轉變。從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來看,在基礎教育階段逐步完善創新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措施和培養體系,進一步將教學內容和各種教育資源整合與優化,在細節中滲透創新人才培養的思維、意識、興趣等要素,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大大加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學生在高等教育階段接受更高層次的培養打好基礎。
作者:邊團結 苗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