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論中學教育與學生全面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升高
十來歲的青少年正處于反叛,心理與生理都由幼稚向成熟轉變,在不能很快適應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對家庭及社會高度依賴,往往這個時候就會產生逆反心理或者其他的心理問題。據國內流行性調查資料顯示:有10%—30%的兒童青少年存在各種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強迫、人際關系的敏感、抑郁、偏執和敵對等癥狀方面,因心理障礙等問題而退學的兒童青少年占退學總人數的30%—60%,特別是在重大生活事件中的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發生率更高,且有繼續上升的趨勢。中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有:學習壓力大,對挫折承受力較差、人際關系相處不協調、自信心不足和早戀問題的困擾。由于我國很多地方的心理健康教育尚處于萌芽階段,學校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知識教育意識淡薄,忽視對其進行全面發展培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亮起紅燈,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挑起這副擔子,著手嘗試解決實際問題,讓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變得更具實際意義,培養21世紀祖國所需人格健全的創新型人才,促進社會進步。
二、教師素質不高與學生的學習障礙
近年來有些學校因為生源短缺而出現學校合并的現象已屢見不鮮,很多學校由原來的自然班教學班相對減少,大班教學方式逐漸普及。傳統的粉筆教學模式也逐漸被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取代,而老師在黑板上的板書也漸漸減少。近段時間新聞不斷播出老師因學生上課不遵守課堂紀律而誤手或誤口傷學生。雖教學設備技術是有所提高,但一部分老師的責任心不足、自身素養缺乏,特別是年輕教師有時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而做出傷害學生自尊心和健康的事。據目前不完全統計,我國約有10%的中小學生存在學習障礙。何為學習障礙?目前心理學界的定義是智力正常的兒童,看上去聰明,但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出現困難,并因此而落后于其他同齡同學的現象。但某些老師和家常常誤以為這些學生貪玩,不愛學習,其實我也接觸過這類學生。在同一個輔導班上課,有些孩子很容易領悟老師所言,總很快地完成作業,但每個班上總出現一兩個做作業拖拉,速度很慢。這些個別學生其實需要老師更多的關心和耐心輔導。曾經有位資深退休老校長對我說,孔子的三句話沿用至今仍然沒被人否認。教育工作者不能因學生貧富而選擇性教導學生,這就是“有教無類”;要根據學生自身情況而進行“因材施教”;同時也要引導學生“舉一反三”。由古至今,教育作為文化軟實力絕不容忽視。
三、社會環境、教師與家庭對學生教育的重要性
所謂的教育,是教之、育之。教育之責不僅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它依賴于社會、家庭、教育工作者三者,任何一方面缺少,教育都不完善,學生也得不到全面的發展。我曾看過一則故事,有兩群鴨子,一群每天都勤勤懇懇的每天下大大的蛋,而另一群則是懶懶散散的喜歡什么時候下蛋就什么時候下蛋且只是普通大小的蛋,但有天一只懶惰的鴨子離群遇到勤奮的鴨子,見到這些勤奮的鴨子自己也變得積極,從前下普通大小的蛋現在每天都能下大大的蛋;同樣偶然的機會,一只勤奮的鴨子迷路到懶惰的鴨群,一段時間后變成不會下蛋的鴨子。由此可知,良好的社會環境,會給學生形成一個積極的生活和學習態度。遠航的船只不會迷失方向是因為前方會有電量的燈塔指引。然而在教育中,良師便是學生成長的指引者,老師不會明確地畫出一條路讓你死板地沿著走,而是當你走歪的時候就在旁提醒一下。教育工作者若不能真正了解學生和熱愛學生,那么教育就只是形式主義。相反,他們重視學生的數理化同時也重視思想教育、藝術等科目,那么學生才算得上真正的全面發展。人初生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家庭教育在學生的成長也尤為重要。一年多前電視播出“狼爸”蕭百佑用棍棒式的傳統教育方法把孩子打進北大,而“虎媽”蔡美兒中國式教育教導女兒,雖然培育出出息的孩子,但這樣的教育方式讓人堪憂。我依舊深刻記得這兩個真實事例,一位初中成績名列前茅的女生由于承受不了父母每天的吵架和鬧離婚,便對自己自暴自棄,跟著校外小混混在外面闖蕩,后來成績急劇下降,最后連二流的大學都考不上;另一則是一位來自貧困家庭的高中男生,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努力地學習,最后他如愿以償考上理想大學,但在大學期間也從不放松學業,并且參加各種校內活動鍛煉自己,最終以優秀成績順利畢業,并能很快地適應社會競爭的壓力。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們不能因為忙著事業而忽略自家孩子的健康成長。
四、美國教師與中國教師講述
《灰姑娘》的差別為什么有錢中國人喜歡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外國進修?那我們先看看下面的分析,在美國教師和中國教師中他們對于《灰姑娘》的理解就決然不同。美國教師會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回答問題,并且讓他們能從中明白要做一個守時的人,不然就會給自己帶來麻煩。認識到我們身邊時刻需要朋友,想要成功自己便要踏出第一步,老師讓他們自由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從快樂中接受教育。而中國老師則為考試教育學生,告訴學生哪些是重點,哪些是必考題等,學生的思維就被固定了,教師這種固定的教學思維模式會影響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也會影響學生們的全面發展。盡管進行素質教育多年,但這個現狀尚未取得成效,這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不斷地提升自我教學水平。當代教學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著重提出情感策略和文化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思維發展并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但面對上述當代中學教育出現的種種問題與不足,中學教育工作者應該對自身的教育過程進行反思,不斷探索參照國外先進教育方式來總結如何才能讓素質教育真正地應用于實際日常教學,培養21世紀的中學生更具主動性,創新性思維,培養適應時展需要的全面發展人才。
作者:周巨鑒 單位:江西尋烏桂竹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