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學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思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科學探究
多媒體網絡提供的外部刺激具有多樣性和綜合性,既看得見又聽得見,還可以動手操作。好奇是孩子們的天性,計算機中有太多奇妙的東西,計算機世界里充滿了聲音與色彩的交響,使左右腦半球都受到刺激,智慧與靈感的碰撞,創新思維的火花隨時被激發,用多媒體很適合創造出學習的情境,使學生從五官感覺乃至心靈的撞擊,也更能幫助他們諳知內涵而舉一反三。研究表明,精彩的多媒體演示會使學生的刺激記憶延長,這種刺激會在潛意識內滲透到學生對其它學科的研究,從而形成學科的交叉,而學科之間結合處更能激起學生的創造欲和靈感。實踐證明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中學科學教學,確實能有效地推動科學探究學習活動的深入發展,在探究課程開發建設上開辟了新天地,找到新的增長點。
(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
為了實現課程改革目標,就要把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這就要求教師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為“教教材”的教學,常常把目標單一定位于教知識;“用教材教”則是在更大的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能力、態度的過程中。因此,每節課的目標設計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識,這樣,才能把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有機地和學科知識目標結合在一起。現代信息技術在中學各學科教學中應用,能充分強化教師“用教材教“的意識。教師敢于對一個知識點進行深入的挖掘和擴展,這與信息技術的有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科學教學為教師“用教材教”提供了實踐的機會,改變了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
(三)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主席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對于中學生而言,創新就是指學生調動已知信息、已有知識,開展創新思維,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的新見解、新方法、新設想,或者做出新的成績或東西的智力活動過程。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自學能力,始于積極思維,始于動手時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起指導、啟發、達成共識的作用。教師應給學生留有更多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親身體驗創新的樂趣.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更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我認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就是培養以多向、逆向思維為主要特征的創造思維能力和富于創造的科學態度,是由模仿到創造的轉化。首先、在教學中應運用計算機的特殊功能多設計一些讓學生必須運用知識展開想象才能解決問題的環節,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其次、讓學生充分利用計算機這一通用的智力工具應用于他們的學習活動中。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讓學生利用計算機上各種課程,利用計算機創作音樂,甚至利用計算機學做科學試驗,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們的創新思維得到了發展,創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信息素養。
二、現代信息技術在中學各科教學中應用需注意的問題
1、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并不等于放棄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教師主導作用的側重點發生了變化。然而,有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把主體回歸的課堂變成了主體放任自流的課堂,過度弱化了教師的作用。在教學中出現了放手讓學生在網絡中自學而不進行監控,在討論區中自由發言而不圍繞主題的現象。這樣,在網絡環境下學習的優勢不但沒有發揮出來,而且連傳統教學的任務也沒有完成。教師應在實際教學中系統考慮教學活動諸要素和諸環節的相互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方式優化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生在通過信息技術、多種學習策略和多種活動形式主動學習的同時,不斷地將反饋信息傳遞給教師,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不斷地對教學過程實施隨機調控,達到和諧共振的狀態。
2、出現了過分依賴網絡資源而忽視其它教學資源的問題。從來就沒有唯一的教學媒體,網絡亦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學習資源,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影視廣播、圖書館等。
3、很多教師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教學時,只是把通過搜索引擎找到的相關網頁資源提供給學生,把大量素材性資源羅列在一起,這樣,學生在互聯網上學習獲得的都是無層次、無系統、針對性差的素材性資源,同時,一些信息垃圾也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所以,教師在提供相關網頁資源前,要做好引導學生對那些無關信息的篩選、過濾工作,利用局域網教會學生上網學習的方法,來防止學生受到不良影響。
4、從各學科課程的角度需求出發來使用計算機,而不是為了用計算機而使用。學習中,傳統手段仍然大有用武之地,掛圖、模型、標本、實驗能夠以直觀、具體的形象給學生以較強的感性認識,應鼓勵學生親自調查、實驗、制作,善于用簡單的工具測量、實驗、記錄數據、繪制圖表、制作簡單的模型,這對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和正確規范的操作技能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