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學生作文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如何從生活中挖掘寫作素材
寫作,離不開生活。因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在截取生活的畫面,感悟生活的真諦,反映學生的喜怒哀樂,書寫學生的心聲,表達學生的心靈。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贊揚之,歌頌之,學習之,培養高尚的情操。有人認為,農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生活天地狹窄,所以寫作素材匱乏,其實錯了。農村雖然沒有城市的高樓,卻有溫馨的炊煙;雖然沒有繁華的街道,卻有廣袤的田野;雖然沒有城市的繁華,卻有鄉村的靜謐……這是農村得天獨厚的優勢。一年四季,風景如畫;幾代生活,樸實敦厚……這些是寫作取之不盡的生活素材。為何不激活學生對自然、對鄉土的認識和熱愛呢?如果教師都沒有感受到,那么學生怎么會體味到呢?
二、怎樣上好語文課
語文教材,沒的說,都是精品,是范文中的經典,需要充分利用,使得學生在學習教材中潛移默化,享受美的語言,美的篇章,學以致用。如果教師只是按常規教生字、詞語、篇章結構,不開啟學生享受美的窗戶,這樣的教學會與寫作嚴重脫節。比如,肖復興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還有老舍先生的《養花》,寫得多么細致入微,多么貼近生活,這些內容在農家院里很多都有,怎么不引導學生去觀察、去體驗呢?美存在于生活里,體現在文字中,這些并不需要高深的文字,只需淡如清水的描述,在平實的語言中顯露情感。如果教師講完了課文,然后結合課文內容布置一篇作文,引導學生去觀察、去感悟、去體味、去描述,學生會不愿意寫?如果教師的教學造成了學生寫作的瓶頸,就不能埋怨學生寫不出感人的文章。
三、如何引導學生去閱讀
閱讀是開闊學生視野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沒有閱讀就沒有語文。閱讀會和陽光促膝,會和天籟交談,會從古今中外的名人身上汲取能量,會給貧瘠的處女地補充養分。這樣幼嫩的禾苗才能在這里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如何引導學生閱讀,值得每一位語文教師思考。因為通過閱讀學生欣賞了精彩,積累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激發了興趣,引發了表達的欲望,這樣寫作就能水到渠成,文字猶如小河涓涓流淌了。
四、怎樣擺脫考試的桎梏
雖然國家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減少義務教育階段統一考試的次數,但考試分數仍是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所以部分教師為了班級的名次和學生的好成績寧可讓學生去背范文,這難道不是當今農村語文教學的悲哀嗎?所以教師要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擺脫考試的桎梏,培養學生創作的靈感。
五、總結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只要廣大農村語文教師立足學生的長遠發展,以飽滿的熱忱、高度的責任心精心設計每一次作文課,引導學生親近自然、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我想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擺脫當前農村小學作文的現狀,一篇篇異彩紛呈的作文就會呈現在大家面前。
作者:馬鳳亮 單位:河北省南皮縣寨子鎮六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