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生主體思維下的作文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寫作是一系列復雜轉化的心理過程,是寫作主體將所見的“物”(知識、生活)變成為“意”(思想、意旨)的形態后,再將“意”的形態轉化為“文”的過程。在這一系列的轉化過程中,教學行為是外因,寫作主體是內因。為此,作文教學應首先明確地指出學生的寫作主體地位,并努力地通過激發學生作文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來加速完成他的轉化。
二、作文教學,恰當地開放學生的寫作時空
作文不是“八股”,也不能以“八股”形式去限制。由于一些人為的因素,學生的寫作被禁錮在一個方格中,不能有自己的“叛逆背道”,不能有自己的“胡思亂想”,更不能有自己的“天馬行空”,因為有了種種的“不能”,最終導致了學生就真的“不能”寫作了。為此,我們應解放學生,為學生開放寫作的時空,讓他們自由的馳騁于作文的世界里。如何開放?(1)要開放寫作的立意。《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只有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減少對寫作的束縛,才能實現寫作的個性化,使學生表達出自己的主觀感受”。是呀,當我們為學生摘除束縛他們身上的“緊箍”,他們的作文就會呈現不一樣的精彩,例如讓學生自由表達春節假期,由于沒有“緊箍”,我不僅看到了“春節的鬧”“春節的樂”,還看到了“春節的傻”,更看到了學生的內心世界——“春節的苦”。(2)要開放寫作的過程。在傳統的寫作教學模式下,“教師命題—指導—學生作文—教師批改—教師講評”,一氣呵成。按理說,這樣的模式本應該培養出高寫作能力的學生,但結果常常事與愿違。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形?緣由學生的這一主體,要知道,學生是一群情感豐富、思維各異的群體,他們有著自己的情感歷程,有著自己的文脈建構思路,這種特性就決定著他們不可能“整齊劃一”,不可能都是“齊步走”,為此,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們應適當放寬寫作的限制,給予他們以充分的醞釀時間和表達時間,從而寫作在寬松的環境下進行。(3)要開放寫作的編排。寫作不是生活的點綴,而是自身生活的一種需要。目前,小學語文教材每學期都安排七至八次的寫作訓練指導,這樣的編排,只是站在“量”的角度,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因此,我們不能依靠那幾次集中的作文教學來提高,而要提倡隨機寫作,化整為零,從課內向課外拓展,開放作文寫作空間,讓學生時時感到作文就在身邊,滲透隨時運用作文表達的意識,強化作文的實用意識。
三、作文教學,努力地優化學生的寫作模式
在新課標理念的影響下,有時我們會唾棄寫作教學中“技法”“模式”的指導,誠然,寫作應倡導“我手寫我心”,但如果離開必要的“技法”“模式”,“我手”是寫不出“我心”的。當然,我們的教學也不能完全固執于“技法”“模式”,而是將“技法”“模式”慢慢地滲透于學生的寫作之中,以幫助學生們更好地掌握寫作技能,更好地進行“我手寫我心”的活動。在寫作過程中,(1)首先要幫助學生進行“審題”,審題是寫作的第一步,是理解、審視題目所提出的要求與指向,只有審好題,才不會“南轅北轍”。(2)要幫助學生進行立意,即根據題目所提出的要求,闡發觀點,這是避免千篇一律的關鍵。(3)要指導學生進行選材,即根據自己要闡發的觀點,選擇恰當的材料,因為觀點不一樣,材料也就不一樣。(4)要指導學生進行內容的布局,即根據觀點的需要,材料的屬性,進行合理的安排。(5)學生進行寫作、修改。
四、結語
總之,寫作教學只有基于學生這一主體,才能讓他們真正領會寫作的要旨,才能讓寫作進入他們的生活,才能達到“我手寫我心”的境界。
作者:張嫦姬 單位:浙江省浦江縣潘宅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