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生個性化作文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觀察生活,積累素材
我們所處的生活景況給高中生的寫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任何一種有價值的寫作都建立在生活的基礎之上,是生活給予了寫作充足的養料,因此教師一定要積極引導學生用發現的眼光來觀察生活,培養學生用心來感受生活。長此以往,學生的視野就能夠得以拓展,生活中的種種事例也能夠調動起學生寫作的欲望,基于此,教師便可以更為有效激發學生寫作的情感,將個性化元素融入到寫作當中。筆者認為,個性化寫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實現的,而是需要長期的積累,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寫日記,事實上,寫日記的過程就是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素材的過程,且日記更能夠貼近學生的內心世界,反應學生的真實個性和想法。其次,教師還應當給予學生一個自由的寫作空間。這里所說的自由空間主要是指內容方面不要有過于強制性的限制。由于學生個體之間也存在差異性,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潛在的能力能夠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挖掘。此外,教師要教育學生熱愛生活,讓學生的心靈和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溝通和聯系,從而才能夠在心底最深處產生獨特的感悟和體驗。
二、提供個性化寫作的時間和空間
首先,從時間方面來看,以往的寫作課堂上,教師往往會對學生的寫作時間有著明確的限制,當然這也是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但是對于個性化的寫作不應當有過多明確的時間方面的限制。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寫作題目的類型來靈活確定寫作時間,可以是一個周,也可以是一個月,甚至是更長的時間,要以寫作質量為主。在將寫作任務交代給學生的過程當中,教師也應當告訴學生將寫作建立在觀察生活的基礎之上,真正做到有事可寫,并且內容真切。其次,從空間方面來看,個性化寫作應當需要一個極為廣闊的空間,學生不僅可以在教室里完成自己的寫作任務,也可以將寫作任務帶到教室以外的環境當中,譬如說學生家庭、所處社會以及周邊的大自然,這些環境往往能夠給學生帶來意想不到的靈感。這里所說的空間還包括學生心理上的空間和思維上的空間,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之下,當代高中生的思維往往難以突破寫作當中固有模式的桎梏,因而也就難以形成屬于自己風格的文章。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和肯定,并盡量少對學生做統一的要求,只要空間上稍微寬泛一些,學生的寫作語言表達上就會多一點自由。
三、提高教師素質,形成鮮明的教學個性
在教育教學活動當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而教師卻是教學的主導,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高低,進而影響到學生的發展狀況。因此教師要善于學習,在教學活動當中不斷提升自我,一方面,應當汲取傳統教學當中的優勢所在,并將其不斷延續發展,另一方面,還要不斷研究國外教育當中的優秀成果,將其有效運用到自己的教學活動中來,使得二者能夠得到兼顧,在不斷探索實踐當中形成一套屬于自己風格特色的教育模式。當然,在課后,教師還要不斷反思自我,我們不能夠否定反思給教學所帶來的良性作用,事實證明,一個懂得去總結反思的教師大都能取得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只有教師的個性鮮明地體現出來,學生的寫作才能體現出來個性化的特征,也可以說是教師影響著學生,從而促進雙方共同進步,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學相長。
四、改進評價方式
教師對于學生作文的評價也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從評價主體方面來看,傳統意義上的評價主體呈現出單一化的趨勢,主要是學生寫作———教師評價,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這種評價方式已經不再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甚至會產生一定的阻礙。因此,作文評價的主體應當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不僅是教師在參與,還可以讓學生與家長共同參與其中,最終將多方面的評價結合在一起。其次,從評價標準方面來看,由于學生的寫作角度和語言表達方式有著一定的差異,所以說教師要尊重這種必然存在的差異,深入挖掘每一個學生寫作當中的亮點所在,將作文評價標準要有層次,有套路。最后,從教師的評價語言來看,我們可以將其作為作文教學過程的延續,也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的重要方式,教師要擺脫傳統教學上教師高高在上的地位,而是處于一個平等的位置和學生做好交流,主動去贊賞學生的進步。
五、小結
總的來說,個性化作文教學是高中教師所必須面對的內容,它不僅對學生的綜合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在個性化作文教學這一過程當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感悟生活,從生活當中汲取素材,進而實現個性和創新的目標。
作者:劉斌 單位:江蘇沭陽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