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高考下作文教學突破點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與傳統的江蘇省高考語文作文相比,全國新高考作文更具有應用性、時代性、開放性,與此同時,審題難度、行文要求都大大降低了,但是思維層級卻有了顯著提升,進一步防止了高考作文套作、宿構等常見問題。江蘇省的高中語文教師面對這樣的新局面有些不知所措,但是所有人都在積極探索新高考背景下的作文教學新路徑,試圖為學生的寫作保駕護航。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簡略地談談江蘇省語文教師應該如何突破新高考背景下的作文教學困境,讓學生寫出更多有個性而精彩的佳作。
一、立足傳統,夯實閱讀與寫作的基礎
傳統的江蘇卷高考作文雖然飽受教育界同仁詬病,但是也有其自身的優點。江蘇省高考作文文化氣息濃重,這也倒逼著江蘇省的教師、學生去大量閱讀,在閱讀中吸取養分,尋求素材,覓得經驗。我們絕對不能片面地、偏激地看問題,而是應該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筆者覺得閱讀是一個很好的傳統,我們應該繼承并發揚光大。讀書和寫作之間的關系必定是相互促進的,只有一個愛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的學生,才能寫出更好的上等佳作。可以說,古往今來,概無例外。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學生在閱讀時要做好讀書筆記,及時記錄閱讀的體會、心得。筆者認為讀書筆記可分兩類,其一是隨讀隨記。一般情況下可以記在書頁上。把閱讀的感受、體會,或者想要抒發的情緒都以批注形式記錄在詞語、句段的旁邊,以便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這是促進寫作的一種好方式,因為很多閱讀體會都會轉瞬即逝,只有記在書頁之上才能長久,日后再看再思考,才會形成對比,衍生出思維的碰撞,讓自己的思想隨著閱讀逐漸成熟起來。其二是閱讀記錄本。這樣的記錄可以選擇經典語句摘抄、優美段落鑒賞、全文讀后體會、與其他作品的比較、同一母體閱讀的關聯研究等。這樣的方式既可以學習、借鑒經典文章的表達方式,也可以系統地表達自己個性的思考。這也驗證了古人那句話:“讀書切記在匆忙,涵養功夫興味長。”我想只有堅持閱讀,廣泛積累,然后才能寫出經典的篇章,正所謂:勞于讀書,逸于寫作。
二、面向生活,注重應用文寫作的研究
新高考更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作文也不例外。如2020年新高考全國卷Ⅱ語文作文題目,要求學生寫具體設定情境的主持詞,這就是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考查。江蘇省考生已經適應了議論文、記敘文寫作,這樣的應用文寫作卻很少涉及,若學生不經過訓練就直接來寫,我想學生一定不會寫,也不知道寫什么。正是因為新高考作文的這種開放性,我們教師不得不在應用文寫作上下點功夫,讓學生充分了解每一類應用文的體例、方式,然后才能去面對新形勢下的高考全國卷作文。從目前各地的模擬考試的試題來看,應用文寫作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甚至出現了勢不可擋的潮流。一般常考查的有書信、演講稿、倡議書、主持詞、新聞通訊等。這些應用文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有著較為緊密的關系,不會讓學生覺得陌生,但是這些文章都有既定的文體結構,不是可以隨便寫的。因此,教師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每種文體的常式結構,文體常式結構是應用文的主要特征,我們不能拋離,也無法拋離,只有完全掌握了這種常式結構才能讓學生的寫作有的放矢。其次要讓學生把握每種文體的寫作特點,如語言風格、表達方式等,要盡量貼合每類文體的要求,達到特定的效果。最后要把握寫作的情境要求,這個寫作往往是在虛擬語境下完成的,所以,學生必須關注情境、對象、文體等問題,只有按照要求去完成作文才能算合格,不然即使你寫的文章再精彩也是徒然無用的。
三、迎接時代,關注時代浪潮中的人和事
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就告訴我們,任何人都不能脫離他所在的時代而獨立生存,只能和時代同頻共振,一起成長。我們都知道每個時代都能成就一批風云人物,這些人物也是我們銘記于心、深感敬佩的。他們身上有著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有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當今的社會雖然提倡張揚個性、活出自我,但也不能完全脫離大眾、主流,我行我素。尤其是新高考作文,無論是命題形式,還是內容指向,都迫使我們必須關注時代,把握時代的脈搏,順應時代潮流而上,成全他人,成就自我。在寫作中,學生首先可以以新聞事實作為素材,展現出當代青年“既讀圣賢書,又聞窗外事”的良好風貌;其次,學生可以以新聞事實作為提升思維的助推器。一般情況下,新聞事件、熱點事件都有很多的追蹤評論。對這些評論,我們要善于明辨是非,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習慣,不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對待事物有自己理性的判斷;最后,學生可以以新聞事實深入挖掘背后的文化基因。任何事情背后都有其產生的原因,很多時候,我們并沒有深入去挖掘它,而熱點事件一旦產生,社會各界必定是各種解讀,蜂擁而上。在這個時候,我們必須保持冷靜的頭腦,深入分析、探究,找出事件背后的文化邏輯。只有這樣,學生在寫作中方可以靈活運用、深層剖析,助力寫作思維的拔節生長。
四、建構語言,錘煉語言風貌
有人說當下高考的應用文寫作有點八股之意,形式固定,主題單一,語言缺乏鮮活和靈動的氣息。我卻不這樣認為,應用文雖然有文章總體結構的程式,卻又有著自己內在環節的多變;語言雖然不需雕龍畫鳳般的打磨,但也要符合語體特征、富有內涵、具有穿透力。因此,應用文的語言也是需要好好錘煉的,并不是做到簡易、通俗即可。我們都知道主持詞也好,演講稿、發言稿也罷,這些文體都需要精雕細磨語言的,在語言中打造其獨有的魅力和鮮明的個性。那么,如何構建好應用文的語言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三條路徑入手。其一,精準把握文體語言要求。如演講稿語言要生動、富有穿透力,如主持詞語言要鮮活,具有強大的情境性,再如書信語言要親切、動人等;其二,打造富有哲理的金句。無論什么文章,都需要有那么兩三句金句來點綴,讓文章的品質得以提升。金句的打磨并不是脫口而出那么輕易,而是需要長時間的模仿、訓練才能習得,因此,我們要注重平時的功夫;三是簡練、具有穿透力。這就要求語言要入心,這一要求也是比較高的,同時也是寫好作文的關鍵要素之一。如何才能入心,這就需要我們根據情境、指向、情感等對言語進行高階提升,然后反復打磨,最終呈現出來。總而言之,新高考背景下,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況,我們教師和學生絕對不能慌了步伐,而應把準新高考的動向,然后伺機而動,做到精準發力。筆者覺得作文寫作并不難。無論是傳統的記敘文、議論文寫作,還是現在全國卷的應用文寫作,只要我們教師認真鉆研其文類的特征,然后指導學生走上正路,再靠平時的閱讀推進,廣泛積累素材,錘煉打磨語言,提升思維品質,就必定能夠寫出富有個性的好文章。
作者:李梅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四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