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語文生活化作文教學模式的開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現今,絕大多數學生都懼怕寫作文,所寫作文內容空洞,言之無物,缺乏感染力,根源便是缺少真切的生活體驗,或不注重生活素材的積累,使所寫作文無法打動人。那么作為語文教師如何通過生活化教學模式來引導學生寫出有“人情味”“生活化”的作文呢?本文則結合課題研究,總結幾點落實策略。
關鍵詞:語文寫作;生活化作文;教學模式
一、積累生活經驗,豐富寫作細節
生活為寫作的源泉與基礎,唯有生活閱歷豐富,方可寫出感觸頗深的文章,寫作若離開生活,則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缺乏生活的色彩。寫作的本質屬于對生活素材的二次加工,以優美語句來對生活里常見狀態與細節給予精心整理,促其變成一篇優美作文。故而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時刻留意生活的點滴,進行生活經驗積累,多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與課外活動,使自己閱歷更豐富,感受更深刻,并在這一過程中獲得有用的作文素材。同時,由于學生每日學業負擔相對沉重,生活范圍基本都局限于家庭、學校,發生了一件事情后整個學校都能知道,故而教師就可在每周一引導學生相互間進行生活閱歷的分享,將別人身上發生的典型案例與事件融入到自己身上,也屬于不錯的素材積累方法,可使作文變得更豐富。
二、拓展教材內容,用心感悟生活
寫文章三分靠技巧,七分靠選材,如果缺乏有感染力的素材,作文則沒有光彩,也就不能展現出獨特的語文味。新課改下的語文教材均是經挑選的,文質兼優的名篇,涉及的內容廣泛,有不舍摯友離開的難分難別之情,有對某個人的崇敬之情,有對祖國秀麗河山的熱愛等,這些美文中所講述的內容均有共同特征,即源于現實生活,教師則可以教材內容為抓手,將其向現實生活拓展,與作者、文本等產生共鳴,激發學生的傾吐欲望。如在《背影》的教學中,整篇文章寫了通過對父親不美外表、笨拙動作與不漂亮言語的表述,并以背景為“點睛之處”來展現慈愛父親形象,屬于感人至深、文質優美的佳作。那么教師則可鼓勵學生觀察生活中父母親的背影,以及由此而得的感想,體驗人世間值得讓人感動與潸然淚下的親情,并以此為主題進行感想寫作,如此學生所寫的內容更具真情實感。
三、關注社會百態,擴寬視野認知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豐富多彩,不過我們卻因來去匆匆,而未留意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個簡單而暖心的問候、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一個感人的精彩瞬間等)有寫作價值的素材。加上學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語文知識,已能夠結合自己的認知來“慧眼識英才”。故而教師則應將學生現有能力利用起來,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百態,進行生活素材積累,可采取的措施具體如下:1.實地觀察。結合學生年齡特點、知識水平等多項要素進行《我的青春我做主》《最為感動的那一刻》《留守老人生活現狀》等作文題目,鼓勵學生根據題目內容,進行實地考察,總結要點,這樣學生“肚中”掌握的內容越來越多,在寫作時自然也就“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整篇作文無論是篇幅、內容上自然均獨具特色。2.社會調查。改革開放40年,科技、經濟、教育等各方面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采取的自行車出行方式現今已變成了高鐵、輕軌、飛機,以往的人們吃不起肉到現在肉已不是新鮮物,以往的土墻矮房到現在一幢幢的高樓大廈,均值得我們去探索、發現與調查。學生在調查后可根據結果寫作一篇體會與總結,因為在感受到這些變化的時候對學生帶來的震撼是相當大的,所寫的內容也必將是真實情感的迸發,可讓人眼前為之一亮。另外,雖素材的積累在學生寫作水平提升中很重要,但記錄習慣的養成也很關鍵,教師應鼓勵學生隨身準備專門的筆記本,時刻記錄下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一感一悟,并及時將其進行內化吸收,于恰當的時機將其融入到寫作中,可達到提高作文感染力的效果。
四、依靠多媒體,開展生活化教學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多媒體信息技術內容更多,涉及面廣,有很多書本上所沒有的東西,教師可定期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有教育價值的視頻、圖片,也可鼓勵學生自己上網瀏覽一些生活中的熱門事件,讓學生通過這些事件進行自身意見表達,情感抒發,這對學生寫出有感情的作文是有很大幫助的,也和學生追求新奇的心理需求相符,能取得良好教學效果。將生活引進課堂,將作文引進生活屬于一種可行教學方法,可讓學生勤于發現,樂于學習,進行真實生活描述,真實感想抒發,使學生思維于天地間自由翱翔,這不僅對他們健康成長有利,也能實現語文成績的提升,一舉兩得。
參考文獻:
[1]趙雯雯.生活化教學,提高初中作文教學成效[J].課程教育研究,2017(47).
[2]趙云洪.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運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6(12).
作者:俞天明 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九墩灘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