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優化技術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重點以后澆帶施工技術為例,通過分析現階段后澆帶施工技術存在的問題,對其施工技術進行相應的優化,從而提高建筑工程質量。
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在結構設計中為解決地基差異沉降問題,需在主樓與裙樓之間或主樓與主樓之間設置沉降后澆帶。在后澆帶封閉施工中存在諸多不規范的方面,如施工工藝、后澆帶封閉的時間、新舊混凝土結合面處理及界面劑的要求等規范不明確,傳統做法都是按照施工隊伍的施工經驗,給后澆帶留設及封閉施工帶來諸多不確定的因素,不易保證后澆帶的質量,工藝標準不統一也給質量管理帶來一定的風險。
1對于沉降后澆帶現場施工工藝的要求
1.1沉降后澆帶結合面要滿足結構受力的要求
沉降后澆帶封閉之后要正常工作,結合面處必須要有符合設計及相應規范要求的粘結力和機械咬合力。由相關研究人員的研究結論[1-2]可知:影響新舊混凝土結合面性能的因素主要有結合面的粗糙度、混凝土的強度,結合面粗糙度越大、新舊混凝土強度等級越高結合面抗剪強度越高。實際工程中,在用混凝土本體材料對結構進行修復與加固時,結合面可以處理得較粗糙,結合形式若再適當處理成斜縫、階梯縫或齒形縫,可保證新舊混凝土的整體工作。
1.2沉降后澆帶結合面要滿足結構抗滲的要求
沉降后澆帶一般設置在沉降差異較為嚴重的部位,如主樓與裙樓之間或主樓與主樓之間,因此后澆帶結合面必須有滿足設計和規范的抗滲需求。由研究結論[3]可知:后澆帶在新老混凝土粘結面涂抹界面劑可提高新老混凝土粘結面的抗滲能力,界面的粗糙處理雖能提高粘結面的粘結強度,但對粘結面的抗滲能力并沒有多大的改善,反而在粘結面粗糙度較大時會加大粘結面的滲透性。
2目前后澆帶施工普遍作法及弊端
設計圖紙中對后澆帶的位置、鋼筋布置、止水鋼板都有詳細的標注,但是對于細部施工工藝沒有詳細的要求,由此帶來的施工質量千差萬別隨意性較大,施工質量完全取決于施工單位的責任心和項目部的質量要求。
2.1留設后澆帶時未考慮底板鋼筋保護層混凝土斷開
由于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小于混凝土粗骨料的粒徑,而后澆帶僅用隔斷鋼絲網將此處的混凝土斷開,在實際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由于振搗的作用水泥砂漿在此處流失而集中了大量的粗骨料,拆模后蜂窩麻面嚴重,對于此處的抗滲、受力以及鋼筋銹蝕有較大影響。如在后澆帶封閉前將此處全部剔除,則需要將后澆帶底模板及支撐體系全部拆除,不僅結構受力不允許,而且施工作業較為困難、施工成本較大、施工時間延長。
2.2止水鋼板設置以及在止水鋼板處上下混凝土的斷開
目前最普遍的做法是在底面鋼筋及頂部鋼筋即將安裝完畢時將止水鋼板用電焊焊接在上下層鋼筋上,最后在止水鋼板上下連接樁上用鋼絲網隔斷。因此處空間狹窄不易施工,隔斷設置質量無法保證同時工序檢查驗收難以實施。止水鋼板焊接在受力鋼筋上,對鋼筋的力學性能破壞較大并且不可逆。此種做法既不經濟又不安全而且還難以保證施工質量,澆筑后剔鑿時間長且影響結構性能。
2.3新舊混凝土接觸面鑿毛處理施工
由于前期工期安排緊工序較為繁多,鑿毛剔打的工序是在封閉前才開始施工。如建筑工期較長則后澆帶的封閉時間靠后。前后時間間隔較長加上施工中難免會有水接觸,長期處在潮濕環境中作隔斷處理的鋼絲網會嚴重銹蝕。最后在封閉沉降后澆帶時鋼絲網多數已嚴重銹蝕則需要全部用人工或者風鎬剔除。此種做法在工作面較為狹窄的同時需要借助動力機械經常會破壞止水鋼板以及從止水鋼板下穿過的管線,在板梁結合處無法同時保證結構和抗滲的要求,傳統施工方法在此處既不經濟又費時還難以保證質量。其施工的滯后嚴重影響了頂板整體的防水或回填土施工,也影響了場地的布置利用,并且可能導致防水效果不佳。
3沉降后澆帶現場施工工藝的優化
3.1后澆帶的平面布置
后澆帶的平面布置應以“抗防兼備,以防為主”的原則盡可能設計在結構內力較小的部位,對于地下室應設計在形體變化交界處;對于超長樓面后澆帶的設置,應通過以降低溫差和收縮應力的條件下計算。后澆帶的間距應合理,矩形構筑物后澆帶間距一般可設為30~40m。后澆帶的寬度應考慮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結構構造要求而定,一般寬度以700~1000mm為宜。
3.2后澆帶的支撐體系
后澆帶的模板及支撐必須經過計算獨立設置,盡量采用上下可調支撐,確保受力穩定,否則可能造成梁板上部裂縫和后澆帶下撓,頂板下沉等質量事故。注意事項:①后澆帶兩側保留受荷支撐不少于2排,排距不大于1m;②被后澆帶斷開而形成懸臂的結構梁,要留有早拆支撐,以備其他支撐拆除后留作受荷支撐;③后澆帶保留的支撐,水平方向應加設拉結,以防失穩;④模板的安裝尺寸按圖紙要求和現場的軸線定位安裝。模板拼縫嚴密,支撐牢固,圖1為支撐體系示意圖。
3.3后澆帶的鋼筋處理
后澆帶的鋼筋處理的規范與否直接影響后期的質量好壞。后澆帶的鋼筋處理應嚴格按照以下幾點進行:①后澆帶的梁板受力鋼筋必須斷開,筏板基礎底板受力鋼筋必須貫通;②受力主筋宜采用焊接連接,后澆帶的加筋一般不超過原配筋率的30%;③鋼筋綁扎時后澆帶兩側的混凝土墊塊及馬凳應增加用量,確保鋼筋網片高度和保護層,后澆帶范圍內的馬凳和墊塊也應加密放置;④當設計對后澆帶有附加鋼筋要求的,在后澆帶兩側鋼筋綁扎時,附加鋼筋一同綁扎完成,圖2為鋼筋處理示意圖。
3.4后澆帶的混凝土澆筑
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時應注意以下事項:①應留置混凝土強度塊及抗滲強度試塊(設計有抗滲要求),后澆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應提高一個強度等級后澆筑,且宜采用早強補償收縮混凝土,同時限制膨脹率等指標應符合設計要求;②澆筑后澆帶混凝土前,應清除垃圾,剔除表面上松動砂石及浮漿,同時加以鑿毛,用水清洗干凈并濕潤不少于24h;③在底板和墻位置,混凝土應分層振搗,每層不超過400mm;④收縮后澆帶一般在兩側混凝土澆筑完成60d,沉降后澆帶應在結構頂板澆筑混凝土14d后進行澆筑。
3.5留設后澆帶時未考慮底板鋼筋保護層混凝土斷開優化
在模板上用與保護層厚度相等的帶企口的混凝土條(與結構混凝土標號一致)安置在后澆帶混凝土斷開的位置作為斷開設置,在其上綁扎板(梁則是在梁底及梁側面安置混凝土條)的底部鋼筋,同時兼顧了抗滲及結構的要求,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省去了最后剔除舊混凝土的工序,節約工期、節約成本。
3.6止水鋼板的設置以及在止水鋼板處上下混凝土的斷開優化
底板鋼筋安裝完畢以后就進行止水鋼板等工序的施工,事先預制一定高度的混凝土支座(與結構混凝土標號一致),下端為混凝土墊塊上端預埋短鋼筋作為固定止水鋼板的焊點。在底部鋼筋綁扎好之后將止水鋼板支座的混凝土端綁扎固定在底板鋼筋上。支座安放間距視實際情況而定以保證能固定止水鋼板即可,固定好支座后在支座上沿止水鋼板方向綁扎密目鋼絲網作為止水鋼板下部混凝土斷開的設置,隨后焊接止水鋼板,在合適的位置焊接鋼筋樁用于綁扎密目鋼絲網,鋼筋樁應該與上部鋼筋等高。最后綁扎上部鋼筋,在上部鋼筋面以上混凝土斷開處綁扎與鋼筋保護層等高的木方條。
3.7接觸面鑿毛處理施工工藝
在混凝土初凝后應立即將鋼絲網拆除干凈,并用鋼刷將接觸面刷毛直到粗骨料形成“半露半掩”的狀態以形成具有咬合力的齒狀。最后用清水將浮渣沖洗干凈,用與現場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沒有粗骨料的水泥漿在沉降后澆帶的外露鋼筋與止水鋼板上涂刷,形成防銹保護層保證在封閉后澆帶之前鋼筋不銹蝕,然后將后澆帶用木板封閉防止水、灰塵等雜物進入其中。傳統做法中鑿毛是將所有舊混凝土表面全部剔除,混凝土沒有松動的或沒有嚴重污染的只需要鑿毛即可滿足受力要求,由于后澆帶的封閉一般是在主體結構封頂之后,此時對于混凝土雖然已終凝如果不是松動或者污染不會影響接觸面的受力。優化做法中不僅質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時省去了后期清理鑿毛的施工,明顯節約工期與成本。如工期要求更加嚴格,施工工作面明顯不夠時可將沉降后澆帶用預制板預先封閉以不影響頂板防水、剛性層以及園林施工,從而達到節約工期增加工作面的目的。在沉降后澆帶達到封閉條件后在預制板或者梁位置預埋的灌注孔里用預壓自密實混凝土的方法施工以滿足工期質量的要求。
4結論
本文是在工程界對新舊混凝土結合面關于受力要求的結論的基礎上對傳統后澆帶施工工藝優化。優化施工工藝是在不增加施工成本的基礎上優化施工方法,優化工藝簡單可靠,優化后的施工工藝不僅使沉降后澆帶的質量有可靠的保證,工序安排合理,后續處理簡單既節約施工成本也節約工期。
參考文獻
[1]續景瑞.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9(24):27-28.
[2]李宏偉.混凝土結構中后澆帶施工技術研究[J].安徽建筑,2018,24(4):88-89.
[3]黃文平.房建工程中后澆帶施工技術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24):818.
作者:孔小芳 單位:山西一建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