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探究楊樹栽培技術及造林方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了提高人們居住環境的質量,我國采取“退耕還林”措施加強綠化造林,增加林木覆蓋率,使得生態環境得以改善。楊樹是楊屬植物的通稱,楊樹是用材林、防護林和四旁綠化的主要樹種,木材多用作民用建筑材、生產家具、火柴梗、鋸材等,同時也用作人造板及纖維,是良好的飼料。下面就楊樹的栽培技術和造林方法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旨在提高楊樹的栽種成活率。
關鍵詞:楊樹;栽培技術;造林方法
1楊樹栽種地和楊樹苗木選擇
在我國實施“退耕還林”政策后,許多地區加強了林木種植。楊樹作為四旁綠化的主要樹種,雖然其適應性強,栽植范圍廣,但在實施綠化造林中,不僅要對林地進行嚴格的選擇,還要選擇適宜的栽植品種。根據科學研究,楊樹在雨季雨水充足的情況下生長速度比較快,而且種植的土壤厚度也要達到1m以上,地下水位要求保證在1.5~2m,同時還要確保土壤的有效厚度在90cm左右。楊樹栽種需要選擇排水暢通的環境,以免出現楊樹苗木腐爛的現象[1]。除了楊樹栽種地的選擇外,還要注重楊樹苗木的選擇。由于我國地域比較廣闊,各個地區的環境差異也不同,因而培育的苗木種類也比較多。在選擇楊樹苗木時,要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國內推廣的楊樹的品種有幾十種,要根據栽植地的土壤環境、氣候條件選擇合適的楊樹苗木,對于新的楊樹品種引進需要謹慎。根據楊樹苗木的生長情況,一般選擇2年生的苗木,也就是2年的樹根1年的樹干,苗木的高度一般在3m以上,挑選樹梢不彎曲的壯苗。楊樹栽植時,要選擇合適的造林密度,從而確保能夠培育出大徑級的木材。一般采用稀植的方法,確保每株楊樹苗能夠得到充足的光照,滿足苗木的光合作用。一般采用的行距為10m,株距4m。也可以采用大行距20m、小行距3m的大小行距結合的方式進行栽植。如果造林地采用農林間作的方式,農作物間作期可6~7年,如果行距比較大,其輪伐期比較長,一般在11年左右,其成材的胸徑可達40cm;如果栽植行距比較小,則輪伐期比較短,一般在5年左右,其成材胸徑可達20cm[2]。
2楊樹造林方法
2.1常規方法。在楊樹常規種植中,一般提倡的是大株行距、大穴、大苗,栽種要深,栽植穴規格一般在80cm×80cm×70cm、90cm×90cm×70cm、100cm×100cm×80cm,栽植深度70~80cm。之所以選擇深栽法,主要是為了讓楊樹能夠扎較深的根,并吸收土壤深層的水分,從而提高楊樹的抗旱能力和樹苗的成活率。2.2插干深栽造林法。該造林方法適合在河灘和階地中推廣,在北方地區也比較常見,一般在地下水位1.5m深的地區,主要運用的是大楊樹苗深栽地下水中,栽植時采用的工具是鐵桿打孔,將樹穴打至地下水位,然后將截根苗插入水中。一方面能夠使得土壤變軟,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沙土坍塌現象,并提高楊樹造林的成活率。2.3平茬造林法。該種造林方法主要運用于造林地區干旱比較嚴重,且常規造林成活率把握不準的情況下。如果造林地區比較干旱,而且其干旱時間比較長,則需要采用平茬造林法,也就是在楊樹苗木莖下的水分比較少的情況下需要強行截干[3]。當然,平茬造林方法對苗木的平茬時間要求比較嚴格,如果錯過了平茬造林的最佳時機,則楊樹苗木的成活率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從而降低成活率。為了提高楊樹苗木的成活率,可以在春秋兩季實施造林,并在造林期間要將樹穴挖至60cm深,在苗木根頸以上的30cm處進行截干,然后將苗根和苗干的基部全部埋在樹穴中。同時,也要確保楊樹苗木水分的平衡。但該方法的不足之處是楊樹苗木的生長是零基礎,因而苗木的成活率比較低,不利于提高楊樹造林的經濟效益。
3結束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綠色植被的破壞程度越來越大,自然生態環境也受到很大的影響。隨著林業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工造林技術日臻完善,為綠化造林提供了技術保障。楊樹作為綠化造林的主要樹種,其栽植應用范圍將會越來越廣泛。加強楊樹造林技術研究,對提高楊樹造林成活率,發揮楊樹在綠化環境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尹艷平.速生楊樹苗栽培技術與造林密度管理[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4(05):37.
[2]尹艷平.速生楊樹苗栽培技術與造林密度管理[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4(04):24.
[3]王志明.淺議楊樹造林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J].科技與企業,2015(02):255.
作者:李青陽 梁龍 李尚 單位:駐馬店市驛城區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