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番薯品種龍薯15高產栽培技術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錦湖街道緊臨瑞安市區,山邊一帶農民有在旱地種植番薯以鮮薯塊直接銷售給市區居民的習慣。常年種植番薯面積1300多畝,由于當家番薯品種龍巖7-3種性退化,品質、產量不理想,經濟效益低。為了提高番薯生產效益,2013年5月從本市陶山鎮桐浦村張松木戶引進番薯新品種龍薯15進行試種示范,表現優質高產生產效益提高,現將龍薯15品種生產效益和早熟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一、產量表現
2013年引進5000株藤苗,試種安排地點在五星村王忠和戶種植面積2余畝,并選擇一塊山園,面積0.313畝,龍薯15與龍巖7-3二個品種各扦插一半面積,扦插時間,密植施肥量,管理相同。10月26日各挖10株進行測產,龍薯15單株鮮薯1.28㎏,畝產鮮薯2816㎏,比龍巖7-3單株鮮薯1.08㎏,畝產鮮薯2310㎏,畝增506㎏,增幅21.9%。
二、特征特性
龍薯15是福建省龍巖市農科院選育的鮮食、加工兼用型品種,該品種表現中熟偏早,葉片雞爪型,綠色,頂葉深綠色。中蔓型,蔓一般是1.5—1.7m,蔓較粗壯,莖粗0.6—0.7cm,單株大分枝8—16個,節間均勻,小分枝4個左右,結薯3—6個,結薯集中,薯大小均勻,大中薯比率高,占80%以上,結薯塊紡錘型,薯皮紅色,薯肉桔紅色,無薯溝,光滑美觀,鮮食口感好,適合鮮食或加工薯脯,宜加工番薯鍋,烤番棗,烤番薯,蜜餞(番薯鍋、番薯棗為瑞安傳統特產)商品性能較優。
三、實施效益
據該農戶反映龍薯15產量與銷售情況:龍薯15不僅畝產比龍巖7-3增產21.9%,尤其是龍薯15鮮薯塊投放市場后,很受市民歡迎,比同類產品銷售快,價格高,每500g鮮薯塊價格高0.1—0.2元,一般畝產值5600元,比龍巖7-3畝增效益1400余元。2014年龍薯15番薯品種種植面積780畝,占全街道番薯面積60%,據五星、龍星、天河等村30戶統計,種植“龍薯15”45畝,平均畝產鮮薯2820㎏,畝產值8460元。2015年加大推廣龍薯15番薯品種與高產栽培力度,預計種植面積1200畝,占全街道番薯面積92%。
四、早熟高產栽培技術
龍薯15是一個適應鮮食與加工的優良品種,其產品以鮮薯供應市場為主,其次加工“番薯鍋”或烤番薯供應市場,再次加工番薯脯及無皮小包裝番薯絲供應市場。因此在保證紅皮紅心、甜度高的優質前提下還要達到早熟早收獲、早上市,往往比遲熟高產的經濟效益好,在栽培技術上應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
(一)備足秋番薯優良種源
番薯秋季扦插收獲薯塊作種薯塊,薯塊具有生命活力強、萌芽性好、出苗快、出苗數多的特點,可減少畝種薯塊用量,秋番薯在上年7月至8月上旬,選擇肥力中等無番薯瘟、無小象甲的旱地作種薯用地,剪取無病、無蟲的番薯園生長健壯的藤苗扦插,加強管理,適時收獲,防止霜凍,安全貯藏。春季種薯挑選健全無病、皮色鮮艷、不起泡、不干縮、漿汁多、活力強的薯塊作種薯,畝用秋番薯50—70㎏,采用夏番薯畝用100—120㎏。
(二)采用溫床地膜覆蓋技術,提早培育壯苗
選擇無病、無蟲,背風向陽、地勢高燥、交通便利的旱地作苗床,苗床施用腐熟有機肥作底肥,排種后在種薯塊上覆蓋焦泥灰再撒些巖衣,采用地膜覆蓋,于2月上旬育苗,育苗期間要精心管理,關注天氣變化,注意膜內溫度,做到高溫時及時揭膜通風降溫,低溫時及時蓋好地膜并加草簾保暖,加強肥水管理,防止鼠害蟲害,培育健壯藤苗。
(三)實行“五改”技術,加強田間管理
1.改習慣施肥為科學施肥。根據甘薯的需肥特點及早熟高產的需求,要做到基肥足、追肥速,有機肥、無機肥結合,氮磷鉀齊全。中等肥力土壤,基肥一般要求畝施有機肥100㎏,并施入氯化鉀5㎏、進口三元復合肥(N:P:K=15:15:15)35㎏,條施做畦。追肥宜在插后15-20d,開始分枝時施,促進其前期莖葉生長,對提早結薯,促進早熟和高產具有顯著成效。
2.改低畦為高畦栽培,改善田間環境,采用高畦栽培,具有增厚土層,擴大根系活動范圍,疏松土壤,擴大表土與空氣接觸面積,利于氣體交換和提高土溫,增大晝夜溫差,利于排水。根據園地的泥土厚薄程度確定畦高,一般要求畦寬1-1.2m,畦高30-35㎝。
3.改稀植為合理密植,提高商品性能。作為鮮食的甘薯品種,要求其大小勻稱,單個重量在150-400g為宜,因此要增加株數以降低大薯比例,改變過去稀植大薯的做法,根據試驗與有關報導,宜畝栽2500-3000株,改變過去畝栽1800-2000株的做法,在扦插時,采用斜插,要求入土2-3節4-5厘米左右。
4.改遲插為適時早插。我市夏插甘薯一般扦插時間為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適當早插有利于延長甘薯生長季節,提早上市時間,提高經濟效益,一般可提早到4月下旬扦插。采用地膜覆蓋,可在4月初扦插。
5.改粗放管理為精細管理,把好田間管理各環節。a、查苗補苗,力爭全苗:扦插成活以后,應及時檢查藤苗的成活情況,對死株要及時補插。b、中耕除草:中耕具有疏松土壤,防除雜草,增加土壤通透性和保肥保水能力,一般在薯苗成活后即可進行。c、破畦曬白:插后30-40d是塊根形成的重要時期,選擇晴天將壟兩側的部分泥土,剖下翻到溝中,讓其自然曬白,經一段時間后,再培成厚壟,有利于促進塊根形成。d、防治病蟲害:重點抓好小象甲的防治,在番薯扦插前用薯片拌95%敵百蟲晶體500-800倍液,誘殺番薯小象甲,每667㎡在基肥中混加3%辛硫磷顆粒劑2㎏,防治地下害蟲。
作者:周錫平 單位:浙江省瑞安市錦湖街道農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