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山區水稻節水增產栽培技術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1旱育稀植與泡耙結合
山區水稻的種植可以通過旱育秧苗的方式,將水稻種植在旱地上,秧苗的苗體會有所變小,這可以減少秧苗水分流失。同時,秧苗的抗旱能力也會隨著環境的適應有所增加。此外,秧苗的輸導組織在水分吸收和光合作用上都會有所加強。覆膜旱作的栽培方式還能促進水稻根系的發育和生長,在旱季還有保墑的作用。旱育秧苗播種前,要將苗床澆上充足的水,后期根據苗床的干裂程度澆水,秧苗移植前再澆一次。旱育稀植既可以培育強壯的秧苗,又可以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在水資源貧乏的地區,可以泡耙結合,將泡田集中,邊耙邊插。還可以搭配使用干耙地濕插秧的方式,但田埂必須要加固。
1.2淺水栽秧與薄水灌溉
栽秧時田埂的水要以3~4cm深為好。因為水稻在移栽的過程中,根系會受到傷害,葉片在蒸發中喪失了部分水分,與此同時根系吸水能力下降,在淺水中栽秧可以不浮秧。此外,要帶土移栽,方可減少對根系的傷害,從而提高秧苗的成活率。當秧苗成活后,便可以適當加高水的深度。水稻返青進入分蘗期,這時灌溉的水不能太深,太深的水會導致土壤缺氧,影響養分的分解,此時薄水灌溉即可,深度在1~2cm最佳。
1.3適當排水烤田并合理控水
當水稻進入分蘗終止期,需要在適宜的時間里進行排水和烤田,這樣能夠控制無效的分蘗,使水稻生長協調。根據水稻的苗情、類型、土壤土質,在適當的時間里進行烤田。水稻分蘗較早、苗數多、長勢較旺盛的需要重烤,相反則需要遲露與輕烤。土壤較肥沃、爛泥田等也需要重烤,相反瘦田、帶砂性的需要進行曬田。排水和烤田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標準,比如重烤時,田面不可以過白、葉片需要挺直、葉色要退淡等。孕穗期時,水量要合理控制,此時水稻所需養分較多,可以適當增加灌溉的水量。在灌漿時禾苗需要的水量較少,要加強田間的透氣,因為此時莖稈已經不再生長,保持適當供水即可。
1.4采用優質品種并科學合理施肥
實現優質、高產、高效的目標,需要選用優良的品種。選用株型緊湊、葉挺重大、產量高的種子,并且在后期依據水稻的生產狀況合理施肥,可以有效提高產量。
1.5創新科技推廣水稻節水增產栽培技術
在山區種植水稻需要科研人員加大投入,不斷進行節水增產栽培技術的創新,為山區水稻種植帶來新的科學技術,改變傳統灌溉技術。
2結語
山區水稻節水增產栽培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不僅可以提高水稻的產量,促進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帶來經濟效益,還可以滿足社會需求,推動水稻種植技術的發展。
作者:陳煥星 單位:貴州省丹寨縣揚武鎮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