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踐與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總結了武威市涼州區近年來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的經驗及做法,指出了涼州區推進農業水價改革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應對措施。
關鍵詞:農業水價改革;經驗;問題;涼州區
近年來,武威市涼州區全面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在改革宣傳、水權管理、水價機制、協會建設、獎補機制、產權改革、水費征收和計量設施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實踐,形成了“宣傳常態化、水權精細化、水價多樣化、協會規范化、產權明晰化、獎補精準化、計量標準化、繳費程序化”的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模式,建立了與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科學的、良性運行的水價形成機制。
1經驗及做法
1.1加強水價改革宣傳引導,全力推進改革政策落實
結合實施國家節水行動,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培訓活動。在交通要道沿線樹立宣傳牌、刷寫宣傳標語,組織人員進村入組,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水權水價改革政策宣講,逐戶發放水價改革應知應會宣傳材料;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重要時間節點在集鎮、廣場進行水價改革宣傳;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新媒體深入開展宣傳報道,引導全社會增強節水的危機感和緊迫感,讓社會各界了解、關心、支持水價改革工作,確保各項改革政策有效落實。
1.2強化水資源精細化管理,持續深化水權管理改革
實踐形成了確水權、控水量、建臺賬、嚴監管、促交易“五位一體”水資源精細化管理模式,建立了“區政府→灌區→鄉(鎮)→用水戶協會→用水小組”的5級水權分配落實機制,按照宏觀總量控制與微觀定額管理兩套指標,逐年制定落實水資源配置方案,逐戶核發實名制水權證。建立完善各級分類作物輪次用水臺賬,嚴格用水審批程序,做到河水灌區干、支、斗、農、田“五對口”,井水灌區刷卡水量、水表讀數、臺賬數據“三對口”,重點工業企業“一企一井一臺賬”管理。建立了水權網格管理責任制,推行水權審計和水權交易制度,落實水務局、鎮政府、水管單位3核查制度,組織開展水權精細化管理互查互學互促活動,提升了全區水權管理的整體水平。
1.3實行多樣化水價政策,建立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
充分發揮水價杠桿作用,常態化做好水價成本核算和監審,適時穩步調整農業水價,出臺印發了《涼州區農業水價調整意見》,執行“基本水費+計量水價+分類水價+分檔水價”的多樣化水價政策,基本水費30元/hm2,計量水價地表水0.21元/m3、地下水0.09元/m3,對種植高水效、推行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作物水費下浮,對種植低水效、采用傳統方式灌溉的作物水費上浮,對超定額用水按3級梯度加價,對節約水量按3級梯度獎勵。“一上一下”“一加一獎”間,改變了群眾的用水觀念和發展理念。
1.4培育完善農民用水戶協會,發揮協會主力軍作用
組建和規范運行用水合作組織433個,通過分類管理、年度考評、達標晉級、互學互促,不斷規范協會運行管理,形成“農戶+用水戶協會+水管單位”的民主參與運行模式。制定完善協會業務培訓制度,將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內容列入協會工作人員教育培訓范圍,通過專題培訓、以會代訓等方式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確保協會在末級渠系、高效節水工程管護和水權管理中發揮主體作用。
1.5界定工程產權歸屬,落實農田水利設施管護責任
根據《涼州區農田水利設施產權界定辦法》,針對不同投資主體發放所有權證和使用權證,明確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落實管護主體和責任。加強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調查登記,建立工程管理臺帳,分類制定管護標準,強化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運行管護的監管和技術指導,按照“誰使用、誰管護、誰負擔”的原則,通過聘任水管員、個體承包、協會管理、委托社會力量管護等多種形式落實管護主體,并簽訂《管護責任書》,實現群眾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自用、自管、自維護”,保證農田水利設施良性運行。
1.6建立健全獎補機制,實現農業用水精準補貼和獎勵
堅持“財政補貼、節水有獎”的原則,按照農業水價改革總體不增加農民負擔的要求,制定出臺農業用水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辦法,對定額內用水的用水戶和用水戶協會給予精準補貼和獎勵。定額內用水的用水戶補貼標準為按照節約水量10%以內、10%~20%、20%以上,分別按調整后計量水價的50%、100%、200%給予獎勵;用水戶協會的補貼標準為按照一類、二類、三類協會,每年按會費的60%、50%、40%給予補貼。
1.7加強計量設施運行管護,實現斗口井口精準計量
通過更新改造干支渠道量水堰,完善斗口標準計量設施,配套安裝機電井自動控制、遠程監控智能化計量設備,全面實現斗口、井口精準計量。為確保計量設施充分發揮作用,建立健全計量設施良性運行管護機制,每年開灌前督促河水灌區全面檢查、刷新標尺,并利用灌溉資料對量水堰和流量曲線關系表進行不斷修正和校核,確保灌溉配水有據可依;督促井水灌區加強對所有已安裝的地下水計量設施進行維修養護,對軟件設施進行升級,對冬季拆卸保管的計量設施在開灌前全部恢復安裝,確保計量設施正常運行。
1.8強化水費收繳管理,創建農業用水良好水事環境
制定出臺《涼州區農業水費收繳管理辦法》,配合區紀委把水費收繳列入微小權力監管范圍,制定水費收繳流程,按照“年初預收、輪次核算、年終結算、多退少補”的方式,規范水費收繳行為。實行水費收繳管理巡查、舉報制度,建立水務、公安等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加大對違規收費、搭車收費等各類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設立水費收繳咨詢和監督平臺,受理水費收繳過程中的違規違紀投訴事宜,努力營造良好的水事環境。
2存在問題
2.1財政資金投入不足
農業增收有限,地方財政困難,基層水管單位入不敷出,農民用水合作組織運行經費不足,公益性維修養護資金、農業用水精準補貼、節水獎補資金籌集困難,嚴重制約了基層水管單位和用水合作組織在用水管理中主體作用的發揮,打擊了農民用水戶對高效節水設施運行管護的積極性。
2.2農業水價調整空間有限
農業水價作為農業生產成本的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農民收入水平。當前農業效益相對低下,群眾增收渠道主要為外出務工,地方財政對農業用水補貼有限,而過高的農業水價勢必會增加農民負擔,影響群眾對水價改革、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與管護投入的積極性,導致棄耕撂荒現象日益嚴重。
2.3農業供水計量設施不完善
山水灌區部分斗渠計量設施超期運行多年,老化破損嚴重,且計量設施智能化程度低,需統籌規劃農田水利進行改造。井水灌區地下水含砂量大,計量設施設備損壞率較大,維修管護成本高,計量設施后期維修管護資金無保障。
2.4末級渠系水價還未全面推行
由于用水戶協會日常管理、用水小組組織灌溉、田間水利設施維修養護等需要一定經費,末級渠系水價未全面推行,各用水戶(村委會)收費沒有統一的標準和方式,不利于用水戶協會的發展和田間末級渠系的維修養護。
2.5農業水費收繳存在不確定性
由于上游來水時空分布不均,來水極不均衡,在灌溉期間上游來水、分配水權水量、實際種植面積不能有機統一,使水權管理、水費收繳存在一定風險,特別是干旱枯水年份上游來水無保障,農田灌溉保證率低,水費收繳十分困難。
3應對措施
3.1積極爭取財政資金投入
充分考慮地方財政相對困難的實際情況,積極爭取國家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確保農業節水獎補、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維修養護、計量設施更新改造、水利綜合智能化信息管理平臺建設等工作順利開展。同時,積極爭取公益性維修養護資金,由市、區財政每年投入專項資金對基層基礎設施建設予以支持。
3.2全面推行末級渠系水價
借鑒清源灌區試點推行末級渠系水價的經驗,由發改部門統一核定末級渠系指導水價,在不超過指導水價的情況下,具體標準由各用水戶協會與用水戶結合灌溉面積、田間水利工程設施現狀等實際情況協商確定執行,用于協會日常運行和農田水利工程設施日常維修養護。
3.3探索實行季節水價
根據歷年上游來水情況,積極探索實行峰低枯高季節水價,每年3—4月份、10—11月份主要為冬小麥和春泡地、冬泡地灌溉期,按照正常水價執行;5—7月份主要為糧食作物用水高峰期,計量水價予以一定幅度的上浮;8—9月份主要為經濟作物用水期,計量水價予以一定幅度的下浮。
3.4規范供水成本核算
嚴格按照水利工程供水價格核算相關規范,做好常態化農業供水成本核算,規范供水成本核算程序,正確劃分供水成本范圍,合理分攤各種費用,強化財務收支管理,完善會計核算制度,嚴格控制人員編制,堅決剔除不合理成本,確保核算數據真實、合理、有效,為農業供水定價提供依據。
3.5完善農業用水獎補機制
在完善水價形成機制的基礎上,探索建立與節水成效、調價幅度、財力狀況相匹配的農業用水精準補貼機制。根據定額內用水成本與運行維護成本情況合理確定補貼標準。對使用滴灌等高效節水設施實現節水的用水戶給予獎勵,對用水戶協會按照考核確定的類別給予獎勵。
3.6加快計量設施更新改造
全面實行農業終端供水計量,對新建、改建、擴建農田水利工程同步建設計量設施,對出現故障的地下水計量設施適時進行維修更新,對運行多年的地表水斗口計量設施進行改造,確保所有井口、斗口精準計量。同時,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設,建立全區水利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實現水資源的統一調度、統一監控、統一管理。
3.7嚴格水費計收管理
嚴格執行水費計收相關規定,準確核定分類差別水價、累進加價水價,強化水權水價政策宣傳,改變以往水費計收方式,通過設立收費點、用水戶刷卡或網絡繳費至灌區水費賬戶等多種方式,實現水費收繳全過程“無現金”,切實杜絕村組搭車收費問題。
3.8創新用水合作組織建設
在現有農民用水戶協會的基礎上,探索建立“一站式”新型專業化用水合作組織,多渠道落實協會運行經費,靈活運用農業用水精準獎補政策,強化協會運行能力建設,扶持其成為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護的主體,形成用水戶自愿參加、自我管理的終端用水管理模式。
作者:韓萬成 單位:武威市涼州區黃羊河水利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