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香菇無公害栽培及生產質量控制規程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總結了香菇無公害栽培技術,包括香菇無公害生產要求、選種選料、拌料裝袋、滅菌、接種培養、脫袋轉色、出菇期管理、病害防治、采收及儲運等方面內容,并介紹了香菇生產質量控制規程,以期為香菇無公害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香菇;無公害;栽培技術;生產質量控制
香菇是人們非常喜愛的食物,不但營養價值高,還有抗腫瘤、降血壓、抗病毒、益胃氣等作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質量安全和營養越來越重視。在香菇栽培中,對場地、原輔材料、水質、消毒劑等進行嚴格控制,實現香菇無公害栽培,具有重要意義。現將香菇無公害栽培技術及生產質量控制規程介紹如下。
1香菇無公害栽培技術
1.1香菇無公害生產要求
1.1.1場地選擇。無公害香菇的制種栽培場地應選擇在地勢平坦高闊、靠近水源、水質良好、排水排污方便、供電穩定、空氣清新、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并且要距離畜禽棚舍、醫院、高速公路、國道、大型垃圾廠以及廠礦等污染源1km以上。
1.1.2水質。在香菇生長過程中,要求制種及種植用水全程無污染,水源清澈,pH值適中,達到飲用水衛生標準。特別是直接噴灑菇體的用水,一定要符合飲用水衛生標準。1.1.3土壤要求。種植畦(床)土壤應無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殘留和病蟲雜菌等污染。土壤消毒可采用撒生石灰粉或噴生石灰水、漂白粉液或噴茶籽餅浸出液、煙葉莖桿浸出液等的方法,取代化學農藥進行消毒殺蟲。
1.2選種選料
夏菇(高溫菇):適宜春節前后接種,可選用菌種甲優1號、武香1號。冬菇(低溫菇):適宜7月中旬至8月下旬接種,可選用菌種9015、241等。碎木屑、果樹枝條、棉籽殼、玉米芯等均可作為主料來栽培香菇。常用配方為楊木屑79%、麥麩20%、石膏1%。木屑以半年以上陳木屑為好,麥麩要求新鮮、無霉變、無蟲蛀。
1.3拌料裝袋
配料過秤后,將木屑、麥麩、石膏等混拌在一起,攪拌均勻。水中加入多菌靈和石灰,均勻混合后,噴入干料中,邊噴水邊拌培養料,直到水分含量為60%左右[1]。采用低壓聚乙烯膜袋裝料,大袋規格25cm×55cm,中袋17~20cm×55cm。大袋可裝干料2.0kg,中袋可裝干料1.5kg左右。先封死塑料袋一端,做到不漏氣,然后于袋內裝入攪拌均勻的培養料,至手持料袋中央料袋不松軟,兩端保持水平為宜。
1.4滅菌
選用直徑1.5m的大鐵鍋,砌成長2m、寬2m、高2.5m,容積為8~10m3的土蒸鍋,鍋壁內、外用高號水泥抹光;用木方或鐵筋制成直徑1.7m的簾子置于鍋面上,上面鋪麻袋,以防刺破料袋;再用厚度為1.5mm的鍍鋅板制成直徑為2.1m的鍋蓋,蒸料鍋即建好。燒火滅菌前,鍋內加足夠的水,以水面距離簾子20cm左右為宜;然后把扎好口的料袋上下對齊,分批擺在蒸鍋內的簾子上[2];大火猛燒,最好5h左右鍋內溫度達到100℃,繼續加熱保持此溫度10h,然后再悶一夜;其間注意觀察料溫,降至70℃時立即出鍋,并快速運至冷卻室,溫度下降至常溫后接種。
1.5接種培養
首先對接種室和出料用的工具提前4d消毒,具體方法是密封接種室,用硫黃點燃后熏蒸房間及所需要的工具。袋料溫度降到30℃才可接種,以早、晚接種最好。接種以4個人合作為宜,分工操作,步驟是先點燃酒精燈,然后菌種打孔,取菌種,料袋扎口點菌種,封口。接種后的菌袋移至培養室進入發菌階段。培養室通風口安裝細窗紗,地面撒施石灰,保持溫度25℃,濕度自然,遮光,保持良好的通風條件[3]。菌袋按“井”字形堆放,每堆5層。接種后16~20d,用牙簽在接種穴上扎10~20個深0.5~1.0cm的孔。第二次用毛衣針扎孔,第三次用筷子扎孔,每隔10d扎1次孔,并逐漸加大、加深。
1.6脫袋轉色
轉色一般在發菌室內進行,要使室溫達到20~30℃,進行脫袋時用石灰水浸泡一下菌筒拿出。要勤通風,但每次通風時間不能過長,一般以30min為宜。
1.7出菇期管理
利用暖棚、大棚,棚膜上覆蓋稻草簾或遮陽物,要求棚周圍不能積水、向陽背風、環境衛生。菌袋橫擺在床架上,袋距4cm左右,每層可排入42~44個菌袋(大袋)。一個小棚建一個浸水池,以方便菌袋補水。棚內溫度保持在18℃左右,溫差10℃左右,濕度達到90%,才能刺激菇蕾的形成。出菇時濕度為85%~90%,要加強通風,使空氣清新。忌高溫、高濕并存。
1.8病害防治
香菇病害防治主要是防止霉菌的發生。在菌絲未愈合時極易發生雜菌污染,此時一定把門窗關好,但要注意定期開窗通風。經常翻堆檢查,發現雜菌立即取出。未入料時,栽培塊或菌筒上出現霉菌,可用石灰水清洗。對于木霉、青霉發生嚴重的菌袋,料內已出現霉菌,可挖去霉菌,補上栽培種。對于出現鏈孢霉菌的菌袋,應及時銷毀。注意防鼠滅鼠,以免間接污染。
1.9采收及儲運
以菌蓋銅鑼邊展開前采收為宜,一手拿菌袋,另一手捏住菌柄基部,先左右旋轉,再向上輕輕拔起。首茬菇采收后,停止噴水數日,讓菌筒暫時停止生長,以便于儲備營養,否則下次出菇營養會跟不上。當菇根周圍菌絲變濃白并逐步轉色時,可用直接浸水或用香菇注水器補水的方法進行補水[4]。當發現小菇長勢密集時,要及時疏一下,盡量保持間距勻稱。采摘的香菇要及時入庫,儲存在干凈衛生、透氣性好的竹簾或葦席上,置于通風處,適宜溫度是0~4℃,注意防止擠壓變形。剔除品相不好的殘次品,并根據菌類分級標準分級。一級香菇標準為菇體棕褐色,菌蓋圓整、直徑6cm左右,柄長不超過菌蓋半徑。采收的香菇可新鮮售出,也可加工成干品。若干品銷售,應及時加工,不可長時間堆放在一起,以免降低質量。
2香菇生產質量控制規程
2.1組織保障到位
基地必須建立分工負責制度,技術負責人必須定期進行人員培訓和技術指導,負責食用菌病蟲害綜合防治的人員需要進行上崗培訓。
2.2技術措施嚴格執行
生產過程中必須嚴格做到規范操作。申請認證的香菇食用菌品種采取周年循環栽培生產模式,菌種育種—菌袋生產—發菌管理—出菇管理—采菇1個生產周期4~6個月,即采即種,循環栽培生產。栽培場所使用前采用生石灰消毒,嚴格按照香菇各個生長期的需求控制好溫度、濕度、光照等,及時清理受污染的菇棒、菇袋等,絕不在棚里進行倒袋處理。每批產品收獲后,大棚必須重新清潔、消毒。栽培管理用水全部使用滴灌系統進行供水。人員出入各菇棚前務必進行消毒。
2.3投入品管理
基地農資供應組具體負責投入品管理,在菌種選育上嚴格把關,所用的農藥一定按照國家規定使用。供應組人員核對生產資料,積極使用安全、環保的食用菌生產資料,積極配合檢測部門做好產品安全檢測;技術指導員應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指導生產工人防蟲防病,嚴格準確掌握農藥的安全間隔期,及時做好使用農藥防治對象、時間、劑量、次數、安全間隔期等的檔案記錄。購進的原材料必須達到國家標準,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農藥、肥料等必須有產品登記證、生產許可證和質量標準檢驗合格證。
2.4產品檢驗
每天香菇采后上市前,進行農藥殘留速測,保證食用菌的質量,合格后進行鮮菇分級并裝入筐內,運輸過程中一定要冷藏。做到儀器設備定期校正,檢測數據準確無誤;同時,堅持定期和不定期地對產地水、氣、土等環境進行取樣抽查抽檢。
2.5產地環境保護
禁止使用對環境有嚴重影響的化學制劑,杜絕使用不利于環境的化學用品。及時回收生產區域內的廢棄農膜、廢菌棒等,營造衛生、安全的生產環境,以免生產過程中破壞環境。同時,在香菇生產基地周圍設置綠化帶,有助于天敵聚集。
3參考文獻
[1]劉雪瓊.香菇無公害工廠化栽培技術[J].食用菌,2009,31(2):37-38.
[2]孫娟.一種實用菌棒的制作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12):72.
[3]廉俊平.無公害香菇日光溫室袋料栽培技術[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5(12):49-51.
[4]付春華,李會.香菇在海城地區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園藝,2012(9):29-30.
作者:吳淑芳 單位:徐州市銅山區漢王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