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工程質量是建筑永恒的主題,民用建筑工程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其工程質量的提高是我國建筑業的長期戰略方針本文就民用建筑的工程質量宏觀和微觀管理方面提出了若干見解和建議。
【關鍵詞】民用建筑工程質量管理
一、加強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微觀管理
首先,項目經理必須重視制度的建立,要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如制定作息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物資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質量管理制度、防火管理制度;還要建立崗位責任制,如項目經理崗位責任制、項目總工崗位責任制、各部部長崗位責任制、各部工程師崗位責任制、各部技術員崗位責任制等;還要建立機具、用電、井字架以及外墻腳手架等設備的操作和維修制度。制度建立健全之后,項目經理必須抓好督促及落實工作,并要在原有的規章制度基礎上,根據該工地的實際情況,建立各種缺失的崗位責任制,明確工地管理人員的職責,張貼于工地相應辦公室,以便對照執行。第二,由專人負責,檢查監督所有規章制度的落實情況,把信息及時反饋給項目經理,由項目經理做出相應調整和決定。第三,在施工管理中,要做到掛牌施工,思想到位,責任到人。對質量管理采取攻通病、創優良、上水平,使產品質量優良,將質量隱患消滅在施工過程的萌芽中,對每一道工序都進行驗收,提高產品的一次合格率。在安全管理方面,施工管理人員要盡職盡責,要加強安全教育,提高職工和民工的安全意識,公司要舍得花人力、物力、財力搞好安全設施。在技術資料管理方面,設負責該項目的專人填寫施工日志,把每天的施工情況詳細地記錄下來,以利工程前后的聯系;各類施工技術資料與工程進度同時進行并按類別整理,分別裝入資料袋,為對竣工驗收資料做到準、快、齊奠定基礎。第四,要加強一線工人管理。由于生產工人流動性大,普遍技術素質差,質量意識薄弱,只重工作進度,忽視工程規模及質量,貪圖方便,盲目求快,責任性不強,安全意識差,給施工管理帶來很大難度,對這些意識和做法要徹底改變。項目經理在提高管理人員意識的基礎上,對生產工人也要加強管理。對生產工人實行“優勝劣汰”的原則,對那些安全意識差、技術素質低、不服從管理的生產工人必須淘汰。第五,對工人上崗前必須實行“三級教育”,進場前作好各項安全技術交底,并進行安全技術簽證。對各施工班組工人必須實行獎罰分明,以充分調動工人的積極性,發揮工人的主導作用。各工種,各項目主要部位操作人員等也要實行崗前培訓;在施工前必須向生產工人做好各項技術交底工作,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每道工序,實行跟蹤、監督、記錄、復查或抽查,從技術措施到實際操作中嚴格把好質量關。堅持自檢、互檢、抽檢相結合,堅持上道工序不合格不流入下一道工序的具體做法,特別對容易發生質量通病的工種及工序進行專職跟蹤施工,以強制的手段來抑制質量通病,改變不規范的做法。第六,要加強施工過程的控制,實施標準化施工。優良的工程質量直接產生于施工過程之中,項目部施工員、質安員必須對作業班組的施工操作過程中,包括操作方法、作業流程等時刻進行檢查和監督,以最大限度將質量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中。在進入土建粗裝飾階段,在班組長進場之前,應該要求先做出樣板或樣板墻,等樣板驗收達到預期效果之后方可正式大面積開工,日后對班組工作質量的驗收就以他自己所做的樣板作為實物標準。在進入主體工程砌筑前,應盡快請建設單位決定外墻飾面磚的品種、規格,以便在砌筑時根據飾面磚的規格尺寸計算并放線定位,確定門窗洞口位置。同時,可根據施工要求調整外墻飾面的施工順序。并協助班組在首層外墻進行樣板施工,以確保鋪貼飾面磚規整,窗臺散水坡度統一,鷹咀規格一致,線條和縫格橫平豎直,提高工程質量。第七,建筑材料按類、規格、品種整齊堆放。施工周轉設施設備、大模等集中堆放,模板成對放穩,角度正確。竹木雜料,分類堆放,規格成方,不散不亂。現場設置專門水泥庫房水泥分清標號,堆放整齊,由專人管理,限額發放,分類插標掛牌,記載齊全而正確,庫容整潔,無“上漏下滲”現象。第八,施工現場設有茶水亭和茶水桶,并有蓋加配杯子,有消毒設備,有專門場地的吸煙區。每天收工時由專人檢查各班組的文明施工情況,真正做到了活完腳下清,工完場清,竣工驗收時整個現場干干凈凈,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人們的面前。第九,工程項目經理要熟悉民用建筑市場信息,協同項目組做好、強化項目成本控制,嚴格做好成本管理工作,控制資源消耗。施工方面還要積極主動采取措施,做好施工機械防護,確保機械設備處于最佳使用狀態,保證安全生產,同時要向施工人員灌輸文明施工理念,不斷提高綜合能力以及整體水平,科學管理,整體統籌,不斷總結,不斷提高。
二、重視民用建筑工程質量的宏觀管理
民用建筑工程質量影響因素非常多,涉及方方面面。要把工程質量管理好,必須有一個健全的、有效的工程質量宏觀控制管理體制。這個宏觀體制包括:一是政府監督管理與質量檢測行為,二是社會監督與監理單位的管理。由這兩個層次構成對整個工程質量進行控制、監督、管理的體制。工程質量檢測環節仍然比較薄弱,還需要明確檢測機構的業務范圍、人員條件、設備設施、檢測業務程序以及監督管理和相應處罰,解決檢測市場競爭中存在的一些不規范、不公正問題。另外,還需要進一步樹立監理的權威,推進監理公司提高素質,加強對監理單位的管理,同時要加強社會監督。建設工程質量不僅要重視某個“點”或“幾個點”的管理,更要注意“面”的管理,“全過程”的管理,工程質量不僅是靜態管理,更重要的是動態管理。除此之外,管理是通過人來掌握的,如忽視了對工程質量和信譽密切相關的以人為本的技術質量創新———即企業素質、人力資源的開發,必然造成企業缺乏發展動力。全面質量管理是以全員的技術質量創新,提高人的工作質量,通過管理創新,使建設工程企業具有動力、凝聚力。形成強大潛力的內在機制,為提高工程質量,為企業生存和發展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凱,郭漢丁.強化建設工程質量的政府監督管理[J].基建優化,2006,(05).
[2]洪軍,薛淑華,趙雪峰,建筑工程質量管理之淺見[J].遼寧建材,2004,(02).
作者:邵忠志 單位:通遼赤峰凌源快速鐵路公司籌備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