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宗教信仰心理調節功能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作為國家的上層建筑,作為社會生活中非常有影響的意識形態,宗教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和價值并沒有因科技的進步和政治制度的完善而減弱,其在某些領域如對人的心理調節和心理疾病治療方面仍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宗教信仰的心理調節是指通過特定的宗教信念把人們原來心態上的不平衡調節到相對平衡的心理狀態,并由此使人們在精神上、行為上和生理上達到健康狀態。
【關鍵詞】宗教;心理;調節;健康
1教信仰可以消減信徒對死亡的恐懼感
死亡,或許是人類世界永遠都無法躲避無法邁過的門檻。遠古時期,無論是生產力還是科學技術都非常落后,自然的災難隨時可能降臨,洪水、地震、山崩、海嘯、火山爆發等等,人們對自然界的這種恐懼感和依賴感,導致了原始人產生了宗教的觀念與行為。先民們憑借信仰與崇拜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緩解對死亡的焦慮。而“人所貴者,蓋貴于生”,于是對生的渴望和對死的恐懼便成了時時困擾人們心靈的一大問題,神靈就在許多人企求永生的時候出現了。在全球許多欠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人們缺醫少藥,于是就出現了信仰治病這種現象。在中國農村,據調查某些山區有33%--40%的群眾求助于信仰治病,有的地方高達60%~70%。現實事例早已證明,那些經常參加宗教活動、皈依某種宗教信仰多年且定力堅定持久的信徒,他們對死亡和疾病的認識不同于常人。他們往往能以樂觀光明的態度笑對人生的種種不幸和災難,對死亡非但不恐懼,還持有一種期待的態度。無論佛教、伊斯蘭教、道教還是基督教,都信奉另一個美好世界的存在,那里只有歡樂沒有痛苦,是我們始終追求的目標和理想王國。現代醫學早已表明,當身患疾病的人們以寬釋和豁達的心態對待死亡時,反而有利于機體的康復,疾病能得以快速祛除。
2宗教信仰可以宣泄信徒的消極情緒
生活中人們不斷遭遇“意志與能力之間、愿望與獲得之間、目的與結果之間、想象與實際之間、思想與存在之間的對立和矛盾”。當人的欲求得不到滿足時、當人面對難以克服的困難時、當人不斷受到外界環境的侵擾時,就會產生諸如焦慮、失落、不滿、憤懣、煩悶、妒忌、憂郁、壓抑、緊張、自卑等消極的感覺和情緒。這種消極的情緒體驗如果持續地刺激主體,就會使人產生情緒裂變。無論在精神上和生理上,人們都無法忍受這種無窮無盡的折磨,于是許多人找到了宗教。如果人們周期性地舉行崇拜儀式,將平素積累的消極情緒以宗教儀式這種特殊的方式化解,就能使人變得安定和純凈,這恐怕是人們信仰宗教的心理原因之一。宗教有時能發揮其獨特的心理治療功效。科學的力量固然強大,但在心理治療領域,某些科學解決不了的難題還要依靠宗教信仰。
3宗教信仰可以滿足信徒對愛的需要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物質文明高度發達,但現代社會的高度商業化也使得人情日漸淡薄,傳統社會中那種密切和睦的人際關系已不多見,暴力、傷害、吸毒、自殺、玩世不恭比比皆是。同時,對金錢和物質的崇拜日益嚴重,許多人變得良知泯滅、道德失范,喪失了最基本的誠信和善良,致使“黑心棉”、“毒大米”、“毒奶粉”、“礦難”等嚴重威脅人們身心健康、威脅社會和諧安定的丑惡事件層出不窮。現代社會的物質越來越豐富,但人們的愛心卻日漸喪失,因此,人們渴望一個充滿愛的世界,不但渴望自己得到他人的關愛,也希望將自己的愛心施與他人。彼此關愛,互相幫助是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都追求的目標與理想,更是世界上所有正義的宗教所倡導和弘揚的。比如基督教,他們將“愛”的教育貫穿于實際生活當中,將教義的愛與教徒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教團組織內的人們通過相互關懷與幫助使彼此感到溫暖,有了某種心靈上的溝通,善男信女通過向宗教組織外的人廣施博愛與仁慈也使自己的愛心得以滿足。事實證明,那些常懷仁愛之心、行仁愛之舉的人心理更健康,心態更樂觀、豁達和積極。在現代社會,宗教信仰的這種傳播愛、釋放愛、獲得愛的功能是其他社會團體機構所不能企及的。
4宗教信仰可以升華信徒的精神境界
凡世紅塵,物欲橫流,蒙蔽了人們的眼睛,擾亂了人們的心靈。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說過一句話:當今世界,最昂貴的奢侈品不是豪車與豪宅,而是一顆寧靜的心靈。宗教是一種對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宗教信仰能使人體會到人生的真正意義,使人內心充滿坦然與曠達。宗教信仰的結果便是超然物外的灑脫精神和駕馭自我靈魂的能力。唯其如此,你才能超然處世,活得自然而超脫,享受真正的人生。當今社會許多人因在現實生活中遭遇過多的煩惱而遁入空門或隱逸山林或步入教堂,難道不就是求助于宗教以尋求某種心理解脫嗎?宗教所宣揚的寬恕與忍讓、因果報應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升華了信教者的精神境界,調節了信教者的心理狀態。
5小結
宗教的心理調適功能對心理健康大有裨益,而心理的健康與平衡最終將促進人體生理上的康健。現代醫學和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早已表明,心理健康的人無論在生活質量還是人均壽命上都要高于普通人。而皈依某種宗教信仰的人,當其在承受同樣的身體疾病時,他對疾病的抵抗力、身體恢復能力都要強于常人。特別是某些目前無法治愈的疾病或疑難雜癥,有宗教信仰的個體總能顯示出無法從科學角度考證的自我恢復能力,人們往往把這種神奇的現象稱為信仰治療。國內外的許多臨床實踐證明,信仰治療是有良效的。雖然宗教的心理調節是把希望寄托在冥冥的上天和虛無縹緲的彼岸世界中,并不能給人類帶來真正的滿足,但應當看到,在今天甚至以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人類的心理疾病和精神問題并不能完全靠現代醫學和科學技術給予解決和治愈,所以,還有許多人會把宗教當作精神的庇護所,在現代化的商業社會里,宗教信仰的心理調節仍有一定的時效性和現實意義。
作者:劉勇 冀曉斌 單位:西安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