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一個村莊里的宗教信仰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村莊基督教的運作
村莊基督教處于基督教機構體系中的最底層設置。基督教包括了牧師、長老、職司和傳道者。傳道者就是給信徒傳道之人,直接與信徒打交道,有信徒的地方一般就有傳道者。柳家村所在的縣僅有1個牧師,而長老人數就比較多,有30—40人。長老主要采取包片制,即每個片區都有長老。職司有5個,傳道全縣,每個堂至少1個,全縣有480個堂,具有一定規模的布道點就可以設置一個堂。50人之下不能成立教會也不能設點,只能成立一個聯系點。全縣目前有10萬信徒。長老主要管總務,分管教務、財務和事務,牧師主要是管全盤也是當家人,職司主要是管后勤。牧師的權力最大,一般老牧師都會帶小牧師。堂委會成員都是一些年紀長、信仰根基長的人。選拔采取的是無記名投票。負責人則是從堂委中選拔,主要選擇一些有智慧,有好名聲和有才能的人。柳家村的傳道者信教已經40年了,有著豐富的傳道經驗。柳家村有1個點,1個傳道人,1個負責人,下面設置了堂委會,5個人。負責人每年都要到縣城去參加會議,在會上要做總結,每年還要繳納300元的“三自”經費。除此之外,每年向縣宗教局繳納300元,一年的上繳費用共600元,均來自信徒的奉獻。除了這個有正規教堂的基督教之外,柳家村還有一個家庭教會,人員大概在20個—40個左右,在大河村有一個小“基督教堂”(廢棄的民房),其主要信徒來自大河村村民。
二、教堂:第三場所
基督教在村莊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村莊內有三個基督教組織點,其中兩個有正式教堂,一個無教堂,只是選擇某個信徒的住宅作為臨時場所。其教會活動僅限于星期六(安息日)參加禱告和唱贊美詩。最大的教會信徒數量達到100多人,均是附近村民,女性居多,年齡跨度在30到80歲間。平時上教堂做禱告的基本都是一些老年人,年輕的教徒都在外務工。教主說:“等到過年時,年輕的教徒都回家了,那個時候教堂就擠滿了人。”他解釋道:“神住在人的心中,無論在哪里都可以自己禱告,只要相信它就存在,所以對信徒的要求也不是那么嚴格。”星期六早上,當信徒們走進教堂,首先要在規定的地點下跪禱告,其目的在于讓自己的心靈平靜下來,下跪時間不限。每個星期六都會有信徒參與奉獻(捐贈錢),數額不限,只在于個人的心意。奉獻的原因在于信徒所祈禱的心愿得以實現,奉獻主要是信徒表達對神給予恩寵的一種報答。奉獻完后,信徒要將自己實現了的心愿講述出來與其他信徒一起分享。奉獻時的會語主要是做見證,讓其他信徒相信神能夠聽到信徒的禱告。禱告結束后,有的教徒會跪在教堂內的前排,口中念念有詞,據說是在向神訴說自己的困難。
念叨時旁邊還要站一個人,主要是為跪著的人進行安守、禱告,請神賜予平安,而下跪之人屬于被安守之人。村民選擇基督信仰有很多原因,遇到困難時選擇信教的比較多。教主解釋:“人在困難的時候很容易想起天,正所謂‘窮則呼天,疼則喊娘’,每個人的頭腦中都有一個神,有困難時或家中的錢花光之后,人們就會選擇上教堂看看,家庭條件好了就選擇相信神,如果沒有好轉則不信。有的人生病信神,有的則是保平安,有的人信之后變得平安了,也有的人信了之后卻不平安了,于是心開始懷疑了。”在對信徒信教原因分析中,筆者發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信徒家庭成員身體久病不愈,上教堂祈求健康。其二,生活太孤獨寂寞和乏味,而教會人多熱鬧,于是就信了教。其三,部分信徒信教主要是祈求平安。通過對信教原因的調查,筆者試圖找到信徒信教背后的社會因素。筆者認為,村莊和家庭這兩個場所的變遷使得更多的人尋找第三個場所證明自我的存在和價值。村莊共同體的逐步瓦解是信徒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集體化時期,土地還未下放,村莊是以生產隊為單位組織生產和生活。村民是一個緊密聯系的共同體。白天大家忙于從事生產,晚上參與到學習《語錄》活動中,豐收的季節,晚上組織文藝宣傳活動,精神生活比較豐富,村莊生活比較完整。村民相互之間頻繁互動,大家幾乎處于同樣的檔次,相互之間沒有分化,是平等的主體,沒有隔閡,交往無障礙。完整的村莊共同體,使得村民能在村莊中找到熟悉感和歸屬感。人的村莊社會價值能夠得到實現和承認。家庭聯產承包之后,村莊農戶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各自經營了自己的田地,文化娛樂活動也就只限于串門。
稅費改革之后,市場化的浪潮徹底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很多人選擇外出務工,家庭成員的兩地相隔導致了家庭生活的不完整,家庭所能承載的價值減弱。不僅村莊作為人的社會價值實現場所在發生著改變,家庭作為一個重要的場所也在日漸喪失作用,村莊和家庭對村民最為重要的兩個場所已經不能夠承載和實現村民個人的自我價值,當沒有其他的村莊社會場所出現時,底層的人只能求助于外界。個體的社會價值實現由村里轉入到村外,繼之向神來證明自我的存在和自身的價值。因為,他們相信在神面前眾生平等,在教堂里大家都是一家人,神會賜予他們愛,信徒之間是兄弟姐妹。可見,基督教在農村的興起不只是家庭生活日益衰落的表現,也是村莊生活日益解體的一種表現,同時也體現了村民之間的分層日益明顯,因為信徒主要都是一些村莊弱勢群體。對原因進一步分析,很多信徒主要還是保平安和求健康,這體現的是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缺失和不完善。傳統時期,村民村莊意識比較高,村民“我們感”比較強,成員出現天災人禍都是靠集體為其解決,但是現在村民相互之間越發陌生,個體化的意識明顯,連兄弟之間的互助都指望不上了,更何況是村民之間的互助,村莊作為一個救助單位日漸衰落,而社會求助在農村基本缺失,弱勢群體只能求助于神,只能指望神來救助自己。于是基督教在村莊具有了生長的空隙和土壤。所以說基督教在農村的興起是家庭、村莊和國家三者之間的現狀所決定的。農民的基督教功能性更強,不是一種純宗教性的信仰,而是一種工具性的存在,是為了滿足村民的需求而存在的。對于由于感覺到孤獨和寂寞參與到基督教中去的老人群體,其主要原因在于,現在年輕人外出務工之后,村莊大多數都是一些留守老人、留守婦女和小孩。柳家村的自拆自建雖然改變了農民的居住環境,但也增加了農民的經濟壓力,靠在家種田根本就建不起房也還不起貸款,越來越多的人出外打工。人去樓空成為村莊中的半邊風景。村民出去打工了,在家的人串門就少了,閑著的人根本就找不到聊天的對象。村莊中有沒有任何的娛樂場所,僅有一間麻將館,在天晴時也空無一人。不會打牌和麻將的人更是找不到休閑娛樂的方式,家中又沒有人與其聊天,于是就上教堂了。在教堂至少還可以聽聽大家唱贊美歌。可見,集中居住后,生活成本的增加使得更多的勞動力投入了市場,閑著的人根本找不到串門的對象。
三、宗教管理
據當地教會人員介紹:“現在很多的基督教都不正規,都是扛著基督教的旗幟坑錢的。”起初,柳家村整個村莊只有一個教會,后來由于鬧經濟糾紛發生了分裂,有的甚至演變成宣傳邪教。村莊對基督教的管制基本上也是放任自流。該村書記表示:“一般情況下對宗教活動是不管的,除非在村莊搞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才會插手管理,對于邪教,村莊更是無能為力了。”基督教在村莊盛行之所以不受村干部管制,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基督教十誡中規定:信徒不能辱罵人,要贍養老人等,這些戒律能很好地規范信徒的行為。調查發現村莊存在不養老現象。以前,對于家庭不養老,可以由近房頭的房頭長進行調解,但隨著房頭勢力的不斷弱化,不養老只能是求助于村干部解決,有的甚至直接由派出所出面調解,而村干部又忙于搞村莊發展,派出所也有自己的專業化職務,養老糾紛不是其主要的行政任務。對養老這種道德領域的問題,往往力不從心。可見,基督教在蘇北的興起迎合了村莊治理的需要,同時也是村規民約失去效用的一個表現。基督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不養老現象的滋生,至少對于信徒來說有作用。教會在某種程度也切合了村莊治理的需要。例如曾經有一家人發生了火災,有個人身體燒傷面積在90%以上,家庭很困難拿不出醫療費,于是村書記找到了教主讓其發動信徒進行捐助。在教會的幫助下,成功發起了一次捐助活動,幫助困難村民順利渡過了難關。不僅如此,教會有時候也幫忙宣傳村莊各項規定。
四、邪教滲透
柳家村所在縣城共有三個教派:長老教、神造會和耶穌教會。這三者都在三自教會的管理下。縣城邪教組織有靈靈教和全能神。全能神的前身是,其主要宣傳讓人造反,制造各種謠言。邪教組織的存在對正規教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邪教組織將那些信仰不堅定,沒有智慧頭腦的人拉入邪教,然后就讓其替他們效勞,據村民反映:“信仰邪教的人每天都在外面瘋狂地傳播謠言并拉攏信徒,很多信徒徹夜不歸,村民認為這對家庭是一種破壞。”村莊正規教會和邪教組織從外形來看差不多,也發展信徒也布道。但是邪教組織的活動隱蔽性更強,沒有固定的傳教點,不會大規模集中傳教,一般都是布道者單獨去信徒家傳教,只要你選擇相信就會有傳道者上門傳教。正規教會遵循信仰自由,不會特意發展和拉攏信徒。在傳道方面基督教傳道的內容都來自于圣經,在將《圣經》的話轉化成地方性話語時不會改變其實質表達的意思。但是邪教組織在布道時就會偏離《圣經》內容。正規的教會不會選擇在別人家里布道,在家也只是唱唱詩,禱告一般都不超過一個小時。正規教會也不會影響社會治安,但是邪教的話讓教徒成天在外拉攏信徒幾乎都不回家過夜,這就嚴重了影響了家庭穩定。他們一般選擇都是在信徒家里小范圍的傳教。但有的時候,邪教組織成員會滲透到正規教會組織中,來宣傳自己的教義。在村莊,邪教又是如何滲透其中的呢?下面這個調查村的案例或許能說明些問題。
2007年時,柳家村附近有個基督教會,信徒約100人,在村莊算是一個大的教會。但是其傳道人錢后來與全能神的人混在一起,被人看見了。當時還沒有抓到證據,但是后來在其家發現了有關世界末日的書籍,于是就有人向三自的領導反映。領導將其人拉了回來,找其談話,由于傳教者錢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且具有悔改的決心,三自負責人就沒有對其進行懲罰。但是后來有人舉報,錢又和全能神的人混在一起,還將書籍發到了基督信徒的手中。2012年又將其材料拿回來,實在沒有辦法索性報了公安局和宗教局,將其抓去了派出所。當時找其談話,寫下了悔改的保證書。訪談對象認為,錢不算是一個邪教分子,只是被人引誘了,其主要原因是人的信仰不一樣、人的智慧各異、信仰基督教不純。邪教組織在村莊的滲透所采取最快的方式是拉攏正規基督教信徒。主要是在基督教布道時將《圣經》內容講偏,將邪教的一些觀念加入其中。由于農村基督教信徒大部分是不識字的老年人,對《圣經》中的故事也不了解,即使布道者講偏了也察覺不出來。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一定信仰體驗的人加以制止和舉報。所以,要防范農村邪教組織通過正規教會滲透到農村。對宗教的管理和監督,不僅要靠國家的力量,還要加強對正規教會的管理,更要發揮村莊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作者:杜園園 單位:中山大學哲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