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議宗教教職人員社保開展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根據調查摸底情況分析:我區伊斯蘭教教職人員年齡情況:30歲-40歲有5人,40歲-55歲有15人。本市戶籍的9人,外省市戶籍的11人。認真傾聽了教職人員的訴求,分析梳理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聽取了有關意見和建議,初步形成了較為清晰的工作思路。第一時間向區政府及有關部門進行了匯報,區委副書記、區長張泉芬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為我們扎實穩步推進伊斯蘭教教職人員社會保障工作奠定了堅實有力的基礎。
加強協作,形成統一共識
為抓好伊斯蘭教教職人員社會保障工作,張泉芬區長親自督查,責成區人力資源勞動局和區伊協負責,具體工作由區民宗辦王薇主任落實,明確了職責和任務,提出了具體要求。一是區社保局、區伊協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學習相關文件精神,充分認識到伊斯蘭教教職人員社會保障工作是政治性和政策性較強,且影響面較廣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復雜性,必須把該項工作作為區委、區政府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宗教工作方針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好抓實。在實施運作前,針對個人繳費標準、交保形式、財政補繳標準等問題進行了討論、研究,根據調查摸底情況和梳理的問題和困難,吃透精神,把握參保政策,形成了解決伊斯蘭教教職人員社會保障問題的統一認識。二是在推進伊斯蘭教教職人員參保工作中,我們針對梳理出的問題,形成工作方案,匯報給市民委、市宗教局,李景林主任對此項工作大力支持。我們還注重加強與市人力社保勞動局、市社保中心等部門的溝通協調,積極爭取優惠政策。2012年7月份,天津市人力社保局養老保險處、信訪處和市社保中心征繳處的主要負責領導到紅橋區現場辦公,根據我區提出的困難和問題,本著特事特辦,特殊人群特殊政策的原則,給予了最充分、最優惠的政策,解決了最現實最直接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了伊斯蘭教教職人員的后顧之憂,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
突破難點,狠抓政策落實
紅橋區按照“堅持屬地管理,公平公正,維護和諧穩定”的工作思路,結合區情實際,由區民宗辦王薇主任牽頭,區人力社保局、區社保中心、區伊協等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通力協作,講究方法,扎實穩步推進伊斯蘭教教職人員的社會保障工作。(一)基本原則:堅持自愿、公平的原則。即:自愿原則,可以參加保險也可以不參加保險,自愿參加險種,自愿繳費,不強制。公平原則,外地戶籍的阿訇享受與本市阿訇同等待遇。(二)以紅橋區伊斯蘭教協會為參保單位設立單位賬戶,凡是居住或工作在紅橋區內的伊斯蘭教教職人員均入紅橋區伊斯蘭教協會戶下。享受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兩種社會保險。(三)狠抓政策的落實,實現了幾項突破。一是根據我區的實際情況,為了使黨的政策惠及更多的信教群眾,把參加社保的伊斯蘭教教職人員適用范圍界定為:阿訇、伊協工作人員和寺管會主任。二是伊斯蘭教教職人員只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兩種社會保險。三是伊斯蘭教教職人員要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無論本市戶籍還是外省戶籍的伊斯蘭教教職人員均按照《天津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規定》進行參保,享受社會保險待遇。四是宗教教職人員在本市參保后,聘任到期可以轉到外省市繼續參保。五是對于年齡較大的伊斯蘭教教職人員參保年限不足15年的,可以繼續往后延伸直至確保15年保險。
措施到位,動態規范管理
在實施該項工作中,區伊斯蘭教協會切實做到認識到位、人員到位、措施到位、政策到位,較好地解決了伊斯蘭教教職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穩步推進了“和諧寺觀教堂”的創建,維護了宗教和睦,促進了社會和諧。一是區伊斯蘭教協會主動與區人力社保局和社險中心聯系協商,及時了解和掌握有關政策,分別召開區伊協會長會議、寺管會主任會和阿訇會,分別傳達精神,宣傳有關政策,使伊斯蘭教教職人員充分了解政策,確保穩步實施。二是對參保的伊斯蘭教教職人員逐人建檔立卷,區伊協指定專人負責做好此項工作,并管理好參保人員的相關資料,做到動態管理。三是區伊協與各清真寺寺管會、阿訇簽訂誠信書,確保資金及時足額到位。考慮到伊斯蘭教教職人員的經濟條件,本著個人出一點、寺管會出一點、政府拿一點的原則,妥善解決了伊斯蘭教教職人員的資金問題。
以上僅是天津紅橋區在推進伊斯蘭教教職人員社會保障工作中的一些粗淺做法。今后,我們還將努力研究解決面臨的新情況和新課題,把此項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特殊政治工作突出來抓,力求取得新進展,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本文作者:津紅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