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職學校課程開發策略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現今中職課程開發方法種類較多,從職業能力分析、工作任務分析到科學理論結合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都有各自的特色。不同理念指導下的課程開發策略,皆以能力培養為主,其核心思想的分歧,體現在職業能力和課程結合處理上。各種課程開發策略都有其適用性,而合理選擇是中職教師提升教學水平的關鍵。
[關鍵詞]課程開發;中職教學;職業能力
在智能制造不斷發展的當下,中國對職業教育的關注持續上升,職業教育隨之進行了改革與創新。近年來不斷有新的課程開發方式涌現,有些理論已付諸實施,并在積極改革職業教育的一部分中職學校里,有了較大的影響。這些標志性的中職學校課程開發策略包含能力本位課程開發模式(CBE)、模塊式技能組合課程開發模式(MES)、基于工作過程的開發模式與CDIO理念的課程開發模式等。[1]上述課程開發在根本原則和實踐方法等層面,都有類似和區別的地方。由于它們在中職學校的課程開發中皆有較廣的應用,因此將其列舉并分析探究。
一、CBE課程開發
此類課程開發更廣為人知的名稱,即能力本位的課程開發模式。其核心探索方向是讓學習者經過相關學習,進而獲得目標職業要求的所有相關技能。其中,崗位所需技能的具體量化,需由本行業有經驗的優秀工作者總結、制定。這樣可以使課程開發更加貼合行業需求,并能夠清晰、具體地表達該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基于此開發的課程,能夠切實有效培養出勝任實際生產的中職學生。這種課程開發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以實際工作崗位的訴求為中心,使整體的教學目標、課程目標與教學評價都將綜合職業能力作為準則,改變了固有教學環境下以學科知識為至高目標的缺陷,即著眼于培育應用型人才。CBE課程開發的學情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將學生的綜合能力標準簡化為某種技能,對于學生的心理狀況與其他能力重視程度較差,將學生的行為以利用工具的方式進行培養。這種培養方式只適用于較差的社會生產力環境,而對于當今智能制造橫行的發達生產力背景,該方法所培養的學生難以適從。
二、MES課程開發策略
MES課程開發,即模塊式技能組合課程開發模式,一方面為了適應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滿足多種、多層次的經濟條件下職業能力的課程開發手段。它由職業技能模式、模塊和學習單元等構成,主要特點是可以簡化理論知識的同時,著重教授實踐技能,增強學習者的實踐能力與技能應用能力。它的指導方針可以簡化為“實用、管用、夠用”。它的每個學習環節,都對應著職業技能鑒定體系的要求,即本課程開發方式把自身教學大綱與職業技能鑒定要素做了參考與結合。而教學過程則是根據職業崗位的要求,讓學生到課程相關的實訓室與實驗室,崗位所需學習者掌握哪些工作任務,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自主學習所需的模塊,這些差異化的模塊,形成一門完善的培訓課程。這使枯燥的專業理論灌輸被理論、實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方式所替代。
三、“三段式”課程開發模式
“三段式”課程開發模式主要指導思想為學科本位。它將教學內容的大綱歸為三類:基礎課程、專業課程與實踐技能課程。但是此課程開發策略所傳授的知識缺乏較強的職業針對性,以這種未有確定的職業導向的課程策略開展專業教學活動,會導致知識的機械積累,但對于工作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傳授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因此在“三段式”課程開發策略下,中職學生對于目標崗位的適應能力有一定的問題。
四、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策略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是把杜威的“做中學”這種教育理念融入課程開發中,將學生作為課程開發的焦點,并把企業的工作任務融入中職學生的學習任務中。中職學生可以由綜合性的工作任務與工作過程,整合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把崗位上容易出現的困難,讓中職學生通過主動思考,積極探究難題的攻克辦法,從而達到學習至工作的遷移。先前的職業教育課程開發形式,并沒有很好地把握理論學習與實踐技能的結合,容易將學生教授成沒有主觀能動性的生產工具。并且容易導致部分學生理論扎實,但實踐能力弱,另一部分實踐能力強但理論知識匱乏。基于工作過程開發的課程,把工作作為學習內容,在工作中進行學習,從而將理論知識向工作情景延伸,把學生置于學習過程的核心,積極培養學生的情感與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回歸為“完整的人”。基于理論層面來說,這種課程開發模式的學習領域課程是特別符合學生未來崗位需求的,因此在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中職學校中,應用已較為普遍。
五、基于CDIO理念的課程開發模式
CDIO由四個英文核心單詞縮寫構成。其中C代表構思(Conceive)、D代表設計(Design)、I代表實現(Im-plement)、O代表運作(Operate)。以產品生命周期為載體,使學生從傳統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從重視理論學習而輕視工程實踐學習轉變為專業理論和工程實踐學習并舉、從孤立課程學習到課程相互有機聯系的方式來學習工程。CDIO也是“做中學”和“基于項目教育和學習”的表現形式。[2]CDIO本身的參考大綱,即為確定一套具體、完善、全面且系統的工程教學目標,更重要的是,它本身能讓中職教師清楚地理解,并且付諸教學。CDIO大綱對技術學科知識的相關教學效果做出了一系列的描述,也不斷突出個人能力、人際協調能力、產品、過程及系統構建能力等層面。其中個人對專業的學習效果,著眼于學生個人認知能力與感情狀態的完善上,它包含工程推理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驗探究與知識探索、系統思維、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職業道德等因素。而人際協調能力的學習效果,體現在個人與集體的合作與交流上,包括隊伍合作能力、領導能力和各層次的溝通能力等。產品、過程和系統的構建能力是在突出工業和社會大環境里,個人對產品、過程和系統,或者任何自身參與的生產生活過程中,不斷構思、設計、實現與運行的能力。考慮到工程特有的與行業需求為指引的特征,CDIO理念的特征還包括緊密聯系相關產業,快速更新課程內容,以達到使所教授的學生能夠符合行業需求。并且CDIO理念還對工程教師的實踐能力做了相關的要求,教師應在教授學生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工程實踐能力。這樣一來,工程行業與工程教學的落差就會逐漸減小。CDIO理念更具有特色的一點,是其規范了工程教育的12條標準,它包括以產品和系統的構思、設計、實施、運行,具體的培養目標、一體化的課程計劃、工程導論課程、設計實踐、工程實踐場所、一體化的學習經驗、考核方式和專業評估。所以,CDIO教育理念融合了工程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實驗實訓條件、師資標準、學生考核方式、專業評估等因素。[3]因此,CDIO課程的開展離不開中職學校、相關行業與社會各界的緊密配合。而中職學校作為其中的核心,更要求做到每個相關部門、每個步驟和每位工程教師的積極配合,即從課程的計劃、實施和評估全方位進行改革規范。
六、總結
上述幾種課程開發策略都有各自適用的場合,模塊式技能組合MES與能力本位CBE課程開發更適用于較低生產力水平或中端產業。而基于工作過程和CDIO理念的兩種課程開發策略相對更為先進,能夠貼合產業快速發展的時代。其中基于CDIO理念的中職課程開發融合了學校、企業與社會,并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強調在做中學,以具體的項目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將不同的項目穿插其中,分立小組進行交流學習。其在課程與行業更新方面有更大的優勢,可供正在探索課程開發的中職學校學習借鑒。同時應注意,課程開發是教學中的重要一環,但在探究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同樣的課程在不同的中職學校有不同的教學效果,甚至在同一所中職學校里,不同的教師也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做課程開發時,應充分考慮到各所中職學校的特點,整體的課程開發只是一個指導綱領,校本課程才是中職與企業良性合作的抓手。在近幾年的課程開發實踐中,已有“班本”課程開發,這是校本課程的進一步優化,班本課程能夠更好地適應各所中職學校的特色,將中職學校的優勢學科多層次進行發展,不同的班級有著不同的課程,也就有了不同的競爭點,這也是在多元化競爭中的企業所期望的狀態。盡管這種課程開發模式需要課程開發者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但作為中職教師,通過應用不同的課程開發策略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積極影響的,就應當堅定地貫徹下去。
參考文獻:
[1]陶振琴.項目課程開發的理論與實踐之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0.
[2]余建軍.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7-10.
[3]王剛.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讀與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9(5):86-87.
作者:李佳能 單位: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