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業院校公共英語教學優化策略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需要學生進行長時間的積累和研究。但是大多數職業院校的學生英語基礎都非常薄弱,對于公共英語課程的學習積極性也不高,甚至還充滿排斥與厭惡。基于此,本文重點針對職業院校公共英語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針對性的優化策略,旨在提升職業院校公共英語教學質量,促進職業院校學生的全面發展,以供參考。
關鍵詞:職業院校;公共英語;教學;優化策略
職業院校是專門為社會、為祖國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地方,職業性和實用性是其所有學科的教學特點。作為職業院校課程體系中的一部分,公共英語教學也應當具備職業性與實用性特點。而且,在我國與世界交流頻率逐漸增多的形勢下,職業院校只有對現有的公共英語教學策略進行優化,提高公共英語教學質量,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求知競爭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確保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滿足社會企業的用人需求。
一、職業院校公共英語教學的目標與特點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各行各業對專業技術人員需求量的增加,對于應聘者的英語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在職業院校中,公共英語課程是一門公共類課程,旨在提升整個院校全體學生的英語水平。首先,職業院校的公共英語教學應當做好基礎英語教育,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其次,職業院校的公共英語教學應當與學生的未來職業崗位進行結合,為學生職業競爭力的提升打好基礎。職業院校公共英語教學主要表現出了以下三大特點。首先,是普遍性特點。因為與專業英語教學相比,公共英語教學面對的學生群體是職業院校的全體學生。這些學生來自于不同的專業,有著不同的英語基礎和知識接受能力。其次,是實用性特點。職業院校公共英語教學應當具備實用性特點,即不僅要教會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還要讓學生對英語知識進行靈活的應用。最后,是專業性特點。即便公共英語不是專業英語,但是也在培養學生職業技能,提升學生就業幾率與升學幾率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職業院校公共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偏低
英語是大多數學生的弱項,而且英語基礎水平偏低,再加上傳統英語教學理念的影響,“聾啞英語”的現象普遍存在,很多學生掌握的英語詞匯量十分有限,英語閱讀能力也十分有限,聽力和口語更是十分薄弱。面對這樣的一群學生群體,英語教師的教學壓力偏大。另外,職業院校的生源也非常復雜,既有應屆畢業生,也有往屆畢業生,更有其他技校的畢業生。所以,職業院校的學生在入學之前就有著參差不齊的英語學習技術。面對差異如此大的學生群體,如果英語教師依然使用單一化教學模式進行公共英語教學,使用同一套英語教材,傳授同樣的英語知識,那么必然會導致英語基礎較好學生的學習需求得不到滿足,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
(二)英語教材的專業特色不明顯
職業院校的英語教材種類非常多。但是很多職業院校的英語教材以借鑒其他本科院校或者專科院校的英語教材為主,所以教材內容并不符合職業院校的辦學特色。首先,英語教材與職業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不相符,要么高估了學生的英語水平,要么低估了學生的英語水平。有的英語教材學生理解起來具有較高的難度,而有的英語教材又無法對學生的成長提供幫助。其次,英語教材內容雖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卻忽視了學生英語技能的訓練,更沒有將英語知識與學生的專業進行聯系。文科學生、理科學生和工科學生全部使用同一套英語教材,專業特色沒有突出出來。
(三)教學模式相對單一
教學模式相對單一也是當前職業院校公共英語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首先,部分英語教師依然在使用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即教師在講臺上讀教案,學生在講臺下瘋狂記筆記,整節課并沒有關注學生的學習體會。其次,部分教師將教學精力都集中到了英語知識的傳授方面,并沒有注重學生口語能力以及應用能力的提升。最后,雖然職業院校也引進了先進的教育設備和教學技術,但是教師并沒有對其進行充分的利用,課堂趣味性偏低,無法對學生產生吸引力。
三、職業院校公共英語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公共英語教學不受重視
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公共英語教學涉及學生面廣,涵蓋專業課程種類多,所以并不具有主導性優勢。很多職業院校都存在著“重專業,輕公共基礎課程”的現象,所以公共英語教學一直不受重視。在英語學科建設方面并沒有過多的投入,校園中的英語學習氛圍并不濃厚,只是將公共英語作為一門形象課。在制定教學計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深厚,也是一味底壓縮公共英語教學課時。
(二)教師專業素養偏低
之所以我國職業院校公共英語教學現狀不甚理想,與英語教師專業素養偏低有著直接的聯系。首先,職業院校的英語教師與學生的比例不合理,教師數量過少,學生數量過多,只能實施大班教學。且教師每周都需要做大量的教學任務,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來進行自我提升。其次,具有研究生學歷的英語教師比例較少,很多英語教師自身的英語水平都十分有限。最后,職業院校的英語教師流動性較大,兼職教師的比例偏高,學生很少有機會與教師直接接觸,針對課堂上聽不懂的問題,無法在第一時間獲得教師的解答。
(三)英語學習認識導向有偏差
目前,我國職業院校公共英語教學質量的衡量標準依然是學生的過級率。所以,很多英語教師在進行公共英語教學的時候,以學生通過考試、獲得等級證書為目的。其教學導向使得學生認為英語學習就是為了過級,而不是為了未來就業。在這種錯誤的認知下,很多學生認為只要學好專業課,英語通過考試即可。
四、職業院校公共英語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對教學理念進行轉變要想對職業院校公共英語教學進行優化,需要先對教學理念進行轉變。首先,與其他類型的院校相比,職業院校的教學有著鮮明的職業導向。所以,職業院校的公共英語教學也應當將重點集中到提升學生就業能力方面。其次,教師要對職業院校的辦學特色進行分析,然后以此為基礎對公共英語課程內部結構進行調整,突出公共英語教學的“實用為主,夠用為度”原則,妥善處理基礎知識和英語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從整體上提升學生對英語語言的應用能力,確保職業院校畢業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可以滿足用人單位的用人需求。
(二)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行引導
根據調查,我們發現很多學生之所以選擇職業院校,是為了要掌握一門高級專業技術,以提升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而英語水平與其未來的工作并沒有太大的關聯,所以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并不高,只是將公共英語課程作為一種必須要完成的任務,只要通過考試即可。而且,語言課程的學習本身就非常枯燥,如果教師不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氛圍不活躍,那么將很難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行引導,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學習英語對于其就業競爭力的重要影響。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英語知識的學習當中。
(三)提升英語教師的綜合素養
要想對職業院校公共英語教學進行優化,需要提升英語教師的綜合素養。首先,將公共英語教學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進行聯系,充實職業院校英語教師數量,提高職業院校英語教師的教學能力,打造一支結構合理、綜合素養較高的英語教學團隊。其次,加大英語教師的培訓力度,制定針對性的英語教師學習激勵機制和評估機制,激發英語教師不斷提升自我的主觀能動性。再次,在職業院校當中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創造理想的工作環境,并在教學工作量計算、崗位緊貼以及職稱晉升方面制定優惠政策,促進英語教師的可持續發展。最后,在對英語教師進行考核的時候,要對教學內容與就業要求的相關程度進行重點考慮,引導教師結合學生的就業需求,主動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
(四)對公共英語課程體系進行優化
要想對職業院校公共英語教學進行優化,需要對公共英語課程體系進行優化。首先,職業院校要對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差異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對本院校的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模塊化、層次化的安排,提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靈活性與與時俱進性。其次,鑒于職業院校的生源相對復雜,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對學生進行分層,然后實施分層教學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再次,引進先進的教學技術與教學設施,加強計算機、網路以及各大教學軟件的應用,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設特定英語語言情景,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英語語言交際活動,活躍課堂氛圍。最后,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參與到社團活動和第二課堂中,通過各種競技性活動與研究性活動來提升自身的英語應用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受到公共英語教學不受重視、教師專業素養偏低、英語學習認識導向有偏差等因素的影響,我國職業院校公共英語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要想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進而實現公共英語教學的優化,高職院校就必須要對教學理念進行轉變、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行引導、提升英語教師的綜合素養、對公共英語課程體系進行優化。
作者:辛積慶 單位:遼寧建筑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