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創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不僅是高等院校雙創教育體系建設的題中之義,還是監控雙創教育過程、檢驗教育成效的現實需求,是推進雙創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穩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良好局面的應然之選。基于這一價值取向,高等院校要從“過程評價+結果評價”入手,加快建立可指導、可推廣、可操作、可示范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以期為高等院校雙創人才培養提供導向和支持。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建設
作為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模式,創新創業教育已然引發了全球的關注,并逐步成為現代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創新創業教育思想的引入,到國內多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試點卻屢屢受挫,再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號召的提出及創新創業教育的創造性探索與實踐,創新創業教育已然深刻滲透我國素質教育的各個環節和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然而,受傳統教學體系、管理體制、教育評價機制的影響,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仍存在規范性不足、運行機制不善、資源配置不良、過程監督不力、教育功能重疊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如何依循高等院校雙創教育目標構建完善的質量評價體系,對于全面監督和檢驗大學生雙創教育的“教”“學”雙向過程、推動雙創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助力高等院校雙創教育體系建設意義重大。
一、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的研究現況
從1947年美國哈佛大學首次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以來,雙創思潮便迅速席卷全球,并逐步出現在教育實踐領域。20世紀90年代,美國的《創業者》《商業周刊》等知名雜志紛紛對高校中的雙創課程數量、學生創業率、創業企業融資額等雙創教育項目展開年度評估,并成功開創了雙創教育評價的先河。隨后,國內外關于大學生雙創教育質量的評價研究越來越多,從教育評價理論視角來看,主要圍繞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兩大維度展開。過程評價是對雙創教育過程中所涉及要素的考察與評價。黃兆信、黃揚杰通過研究高校雙創教育過程評價得出高校內部深層問題,總結出對雙創教育質量結果存在關鍵影響的因素,提出通過全面監測以達到防微杜漸、精準“治療”之效;鄭剛、梅景瑤等分別從雙創課程、講座、競賽、社團四個角度,評價大學生雙創教育質量及其影響;宋之帥、徐美波等提出,以層次分析法建立大學生雙創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全面覆蓋課程、師資、教法、實踐平臺、組織因素、社會協同等多重指標;李亞東、朱偉文則從政策、項目、專題、課程、教學、實踐等要素出發,模塊化開發了雙創教育過程評價模型;張淑梅、劉珍從雙創教育特征、要素出發,以CIPP為模型建構了覆蓋師資、課程、服務、實踐活動、創新成本、實踐平臺、社會效益等多維指標的雙創教育評價模型。雖然關于過程評價的研究成果較結果評價要少得多,但其回歸了評價本位,因而成為近年來的雙創教育質量評價領域的研究熱點[1]。結果評價是通過對受教育者的知識、技能、情感與行為等認知變化進行考核來衡量教育成效。美國作為最早開展雙創教育的國家,其主要從雙創理念的促進、達成雙創教育的方法、實現創業成功的責任等方面,對雙創教育成效進行考察;而歐洲等國明確制定了大學生雙創教育評價工具與指標項目,即ASTEE,主要從雙創技能、思維、知識、教育關聯性、職業關聯性五方面出發,由學生自評的方式考察教育成效,其中,教育關聯性主要指向的是師生關系,而職業關聯性指的是大學生雙創行為偏好、創業意愿等;A·Fayolle認為雙創教育最佳結果乃是從認知視角改變學生態度,使之具備強烈的創新創業意愿與精神;N·Duval-Couetil則提出從學生創業態度、知識與技能、行為、效能感、雙創項目等綜合維度全面考察雙創教育質量,他還將雙創教育評價歸為三類:課程評價、項目評價、聚焦型工具評價,分別指向學生對特定課程、雙創教育項目、創業認知及效能感等的評價。雙創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培養人,最終勢必都要回歸人的發展,而非僅僅局限在社會效益層面,這已然獲得了雙創教育結果評價研究領域的一致認同。
二、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建設的價值取向
1.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題中之義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及體制的約束,大學生雙創教育體系并不完善。這不僅體現在雙創教育仍未真正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還體現在思維、理念落后、組織領導不力、課程建設滯后、專創融合不足、教學方法單一、產教融合不深等多個方面。為了使雙創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一方面,要確立雙創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作為人才培養關鍵環節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要在問題導向下有針對性地構建雙創教育質量評價體系,通過剛性制度的成功落地,引領助推大學生雙創教育體系的建設,加上雙創教育質量評價本就是雙創教育體系的重要一環。因此,構建雙創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實乃雙創教育體系建設的題中之義。
2.創新創業教育過程監控的現實需求
上文提到,過程評價體現了雙創教育評價本位的回歸。當前,多數高校普遍存在觀念誤區,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刻意強調大學生的創業數及其成功率等結果,不注重雙創教育全過程的監控與評價,雙創教育活動多局限于少數參加創業競賽的學生,并未面向全體大學生,使得雙創實踐多淪為表面形式,對于教育成效、質量的關注遠遠不足。由于大學生的創新理念、創業意愿并非在教育引導下產生的自發、自愿行為,而是迫于就業壓力及高校要求,這導致雙創教育并未真正地走進校園、走進課堂。為了確保雙創教育面向全體大學生、具備足夠的普適性,關鍵是要將評價重點集中在過程監控與考核層面,提升評價體系的支持度、回應度、關聯度、耦合度,如此既可維護雙創教育制度的權威性,又可以制度保障雙創教育實施全過程的實效性[2]。
3.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共享的應然之選
很多高校已認識到雙創教育實踐的重要性,但由于辦學層次、人才培養規格及雙創教育體系建設程度不一,導致很多高校存在嚴重的雙創教育資源浪費、功能重疊等問題;還有些高校與企業間缺乏完善的溝通機制,導致雙創教育鮮少獲得企業資源助力,這無益于大學生雙創項目成果向企業與社會的直接轉化,嚴重影響了雙創教育質量及水平;雙創教育還需政府、社會的全力支持,既要提供配套政策與保障制度,又要建立校地之間優質師資人才、社會資源共享機制,而雙創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離不開政府的牽頭、大學生的參與、企業的支持與社會的服務。因此,需有效實現雙創教育資源的充分集聚與共享,才能解決上述一系列問題。
4.創新創業教育成效檢驗的可行之策
從雙創教育效果評價而言,不僅要突出國家層面,即為國家培養大批具備優秀素養的雙創人才,為創新戰略實施提供智力支持;還要突出高校層面,即以雙創教育促進高等教育改革,繼而全面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要圍繞這兩大宏觀層面檢驗雙創教育成效,既要定性分析,又要定量考核。而雙創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是一套立足于雙創教育全局、著眼于大學生綜合素質培育、積極回應時代要求及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實際,兼具示范性、操作性、指導性、推廣性的評價體系,對于全面、科學檢驗雙創教育成效無疑是一個可行之策[3]。
三、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路徑
根據國內外關于雙創教育質量評價研究的兩大維度———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結合系統論對教育實踐活動提出的前提———資源要素,下文重點從資源要素評價、過程評價、結果評價三大維度出發,以人才培養質量與效果為根本標準,建構一套涵蓋雙創教育質量發展現狀、實施過程及結果的全鏈條式的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1.雙創教育資源要素評價
任何教育活動的開展均離不開資源消耗,大學生雙創教育亦不例外。以實踐為導向的雙創教育較其他教育而言往往需要更豐富的資源投入,如雙創咨詢指導服務機構、實驗室及科研平臺建設等,并為雙創教育活動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持。可見,資源要素是雙創教育活動開展的物質基礎,應將其納入大學生雙創教育質量評價體系。資源要素評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師資投入、資金投入、機構平臺建設。其中,師資投入的觀測點集中在雙創導師數量及比例、有雙創經歷導師數量及比例、校外教師比例、教師學歷職稱及科研水平、教師與商業領域的聯系等;資金投入觀測點主要包括雙創計劃項目財政撥款額與學校撥款額兩方面;機構平臺建設觀測點包括雙創咨詢指導服務機構數量、創業孵化機構數量、雙創社團數量、雙創實驗室及科研平臺數量等。通過對雙創資源要素進行評價,可明確大學生雙創教育資源是否充足,繼而反映出政府、學校及社會對雙創教育的重視度[4]。
2.雙創教育過程評價
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雙創教育質量評價通常具有一定的時滯性。因此,需要引入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通過相互間因果關系將結果與結果的驅動性因素相串聯,實現雙創教育短長期目標間、時滯與領先評價指標間、內外部質量之間的均衡性。具體而言,雙創教育過程評價主要涉及教學、管理兩大環節的監測,評價指標則分別對應的是教學過程和管理過程。其中,教學過程是雙創教育的實施環節,主要通過課程內容及形式創新提升大學生雙創能力,其觀測點涉及核心課程開發率、實踐課程學時數、實踐課程學生參加率、跨學科課程開設率、雙創知識在專業課程融合度、企業家訪問演講數以及商業計劃、調研報告和案例教學的比例;而管理過程觀測點包括學生交流活動組織情況、雙創課程是否納入學分體系、雙創課程學分轉移、雙創大賽組織情況、雙創講座及培訓組織情況。通過過程評價有助于及時發現雙創教育內部問題,全面監測對雙創教育質量結果存在關鍵影響的因素,繼而達到精準預防與“對癥治療”之效。
3.雙創教育結果評價
結果評價是以雙創人才培養質量及效果為根本標準,檢驗雙創教育短長目標達成度的評價過程。因此,結果評價監控重點集中在雙創教育影響力層面,主要包括教育目標達成度和社會影響力兩方面。教育目標達成度主要體現在學生科研能力、雙創成果、創業率及參加雙創教育實踐活動情況,如科研人數及次數、科研成果發表、創新作品及競賽參與獲獎表現等。而學生素質涉及學生創業背景、雙創學習與實踐表現情況及其對雙創教育的滿意度。社會影響力主要指社會聲譽及氛圍,包括社會對雙創教育的認同度、全社會范圍內形成的雙創文化氛圍。如雙創教育的社會影響、學術影響與學術地位、雙創學術會議舉辦情況、學生創業成功率、學生一次就業增加率、學生雙創領域學術期刊出版情況等[5]。4.雙創教育質量評價指標權重確定為了確定大學生雙創教育質量評價指標的權重,需要根據指標重要性構建遞階層次結構,由高到低分別包括目標層、準則層、方案層。其中,最高層為目標層,指向的是預設目標,即雙創教育的質量;中間層為準則層,涉及目標實現所需考慮的一切準則與指標,如雙創教育資源要素、過程及結果評價下的各項指標;最低層為方案層,是為實現目標所能采取的方案。明確三大層次隸屬關系后,需要根據雙創教育質量評價進行判斷矩陣構造。以準則層資源要素評價為例,其所涵蓋的下層次元素包括師資投入、資金投入及機構平臺建設。因此,判斷矩陣構造需要依循資源要素評價準則的相對重要性,利用一致矩陣法對各要素進行賦權。通常而言,需要采用兩兩比較判斷法直接賦權,本文出于便利性考慮,選取高校創新創業骨干教師及長期從事雙創教育研究的學者作為問卷調查對象,結合有效調查表的權重計算與結果加權平均處理,最終確定各因素權重[6]。結合各因素單排序權重向量測算,采用特征根法計算得到相對權重,并就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經測算及修正后的單排序矩陣的C.R.值均不超過0.1。根據總排序權重向量設計獲取大學生雙創教育質量評價指標權重,求均值后得到雙創教育質量評價權重表,見表2所示。綜上,自2016年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全面推行,各地區和部門均將創新創業工作納入重點工作范疇體系,極大地推動了全國創新創業數量的提升。2017年,國內創新創業工作重心逐步由提量轉向提質,相對于外延的迅速擴張,國家更重視創新創業工作內涵的提升。作為高等院校創新創業工作重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逐步成為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然而,高等院校雙創教育質量評價機制的不健全、評價指標的不完善、評價效果的不理想,導致高校無法科學監督雙創教育過程,更難以精準評估并及時調控雙創教育質量。因此,高校要以培育大學生雙創能力為目標,以“過程評價+結果評價”為主線,加快推進大學生雙創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建設,在提高評價客觀性、科學性的同時,全面助推高校的內涵式發展。
參考文獻:
[1]祝成林,和震.基于“過程—結果”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研究[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63—72.
[2]黃兆信,黃揚杰.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探新———來自全國1231所高等學校的實證研究[J].教育研究,2019,40(7):91—101.
[3]蔣德勤.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建設[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5,6(6):1—4.
[4]馮艷飛,童曉玲.研究型大學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模型與方法[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22—128.
[5]王秋梅,張曉蓮.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模型構建與實證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6,37(20):53—57.
[6]劉強.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16,35(2):5—7,11.
作者:王俊強 單位: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