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教新時代酒店管理與督導課程的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酒店管理與督導》課程是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課程內容涵蓋酒店業態分析、酒店常規管理、酒店提升管理、酒店督導管理等方面的行業資訊和管理知識,從而鞏固本專業的課程體系。《酒店管理與督導》以管理學實務、旅游學實務、餐飲服務與管理、前廳服務與管理等為前導課程,擬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以旅游酒店發展概要、酒店集團、組織計劃管理、營銷管理、人資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品牌經營、綠色酒店管理、產品創新、酒店督導技能等為主的課程重點、難點內容,學以致用,為頂崗實習做好專業儲備,為走上基層管理崗位打下堅實基礎。
二、加強酒店督導訓練的必要性
在高職學生職業素養調查中,3490名受訪者在回答“你是否考慮并重視自己的職業路線”的問詢時,有385人不重視個人職業路線,約占11%。數據表明,在加強目標培養和全人培養過程中,課程滲透職業素養和職業路線,使學生清晰專業培養的定位和自身可能成長的路徑,十分必要督導是對制造產品和提供服務的員工進行管理的人,即為監督指導的人。廣義的酒店督導,指酒店的一線現場管理人員。如酒店各部門的領班、主管、部門副經理、經理等。狹義的酒店督導指管理者在酒店工作中通過巡視、觀察、預防、發現并處理問題,從而使酒店營業正常進行的一系列工作,即對下屬工作的監督和指導。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即是將學生培養成為高技能、懂管理的旅游企業基層管理者。經過3~5年的企業歷練,順利成長為酒店主管、部門副經理,相對優秀的學生5~8年成長為部門經理、副總監,充分勝任酒店督導的任務職責。酒店督導是酒店管理的基層有效管理。在校期間,如何使學生理解并有效的定位,加以培養訓練,為未來順利成長為酒店督導崗位的優秀員工,是專業和課程建設中的思考核心。
三、《酒店管理與督導》的課程體系設計
自2004年以來,該課程經過了4輪課程改革,筆者在2009年發表在《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的“談飯店管理概論課程的教改思路及措施”一文中提到了一些常見、常用的教學方法;2011年,教育部高職高專教學指導委員會武漢會議上交流了“高職酒店管理核心課程《飯店管理》的課程設計與改革”;第四輪改革內容與方法于2014年發表在《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期,同時由筆者牽頭完成《飯店概論》教材,入圍教育部“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第一批立項,由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公開發行。總結分析該課程近4年多來的實踐運用,進行第五輪課程建設新做法和新思考。誠然,同一門課程的持續建設與改革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和實踐,但以3~5年為一個階段,進行必要的思考提煉,是對課程建設的交代。近年來,正是“95后”學生走入校園,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個人思想、生源結構、綜合素養、學習狀況等多個方面較之以前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適當結合“95后”學生特點酌情進行課程教學方法和手段調整,革新教學內容的設計,為適應“00后”學生的需求奠定基礎,是授課教師應當考慮且必須付諸實踐的。如表1所示,通過本輪課程改革,將課程體系分為酒店業態分析、酒店常規管理、酒店提升管理、酒店督導管理等4個模塊。其中,酒店業態分析包括認知旅游酒店、關注酒店集團、分析酒店建筑與結構布局等3個項目;酒店常規管理包括酒店組織計劃管理、酒店營銷管理、酒店人資管理、酒店安全管理、酒店物資設備管理等4~5個項目;酒店提升管理包括酒店信息管理、酒店品牌經營、綠色酒店管理、酒店產品創新、酒店服務質量管理等4~5個項目;酒店督導管理包括酒店督導技能、西餐廳督導技能等2個項目,在這兩個項目里,圍繞西餐廳督導實踐任務融入自我管理、激勵技能、領導協調、管理溝通、團隊建設等督導技能和職業核心能力技能。課程執行期間,結合不同學時需求和實際,可酌情把握不同項目的具體應用,如線上線下配合、課上課后配合等,通過不同形式組織學生開展相應任務活動,達到預定學習效果。綜上所述,將課程名稱更新為《酒店管理與督導》,意在傳承既往的課程建設脈絡和經驗,強化《酒店管理》核心課程的核心內容,突出核心技能“酒店督導”的地位和價值,提供新一輪課程建設的結構框架,更好地面對“00后”旅游高職學生的專業學習。
四、新時代《酒店管理與督導》課程的改革舉措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課程建設與改革比以往的任何階段都顯得更加急迫,與時俱進的課程反思和調整不僅是對學生培養負責,更是對行業企業的發展助力。
(一)深化混合式課程教學改革
新時代,課程改革務必重視網絡信息手段。信息化的普及誕生了多種混合式課程教學改革的網絡載體,絕大多數學校都選用了如超星、點為等眾多信息技術公司提供的APP和電腦端教學平臺,還有很多如藍墨云班課等類型的手段。優質共享課、資源庫數據平臺有著豐富的課程學習資源。《酒店管理與督導》課程的教學改革,需要重視工具和手段革新。酌情選擇可以使用、方便采用的信息化工具手段,以相對穩定的網絡平臺為支撐,有計劃、有步驟地逐漸完善微課、微視頻、課程錄像、在線案例庫、在線試題庫、PPT、多維動畫等課程素材制作和運用,提高“00后”旅游大類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程教學效果。
(二)強化項目式課程實踐訓練
新時代,課程建設務必尊重生源特點變化。有效分析學情,進行生源特點和現狀解析,應及時準確掌握“00后”旅游大類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同時注意課程內容的項目式學習任務設計,突出面對面小組任務的實踐性,結合混合式課程教學改革,把線上(信息化工具為載體,把課堂延伸)線下(師生面對面,真實課堂任務)的手段融合在一起,進行有效的新的意義上的課堂實踐,把課堂的教學核心交給學生,調動旅游高職學生的實踐動手興趣和動手優勢,以通過實踐項目有效完成提高其興趣度和成就感。
(三)推進持續性課程反思總結
新職教課程改革務必堅持持續反思總結。旅游高職教師的課程反思顯得更加必要。《酒店管理與督導》課程經過一段時間(幾月、幾個學期)的實際執行,必須有階段性地反思和總結。有效跟進課程醞釀和反思,在不同階段,面對不同的學情實際,及時調整課程側重、調整授課方法、調整授課思路、調整授課計劃,革新教學手段,融入教師日常從行業企業得到的資訊,與時俱進地進行課程更新,推進課程改革。
(四)推廣實用性課程建設經驗
新職教課程建設務必做到打開校際界限。理論與實踐結合并有效推廣,課程是學校的產品,學生是學校的客戶。工業企業的產品需要企業間合作,贏得客戶滿意。學校產品也是同理,課程建設應該打破校際界限,跨校同行應深入合作開展課程建設、教學改革,切實聯手進行教學研究,合作申報研究立項。校企、校校共建課程小組,取長補短、優勢互補、缺點共消。例如《酒店管理與督導》的課程建設,必須有高星級酒店經理切實參與,有不同旅游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參加,課程建設的最終效果應該是專業學生受用、滿意,而不是某一個學校的某專業學生滿意。課程建設能力是專業教師的崗位核心能力,課程沒有“國界”。以實現最終為行業培養通用、夠用的專業人才。
作者:李輝 馬美琪 馬麗娜 單位: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