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教園體育生態的內涵建構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對職教園體育生態的內涵進行了解讀,認為職教園體育生態是以人的體育行為為主導,以社會環境為依托,以自然條件為補充,以資金注入為命脈,以職業教育體制為經絡,以輔助培養健康的職業人才為目的人工生態形式。職教園體育生態的建構有利于職教園教育資源的優化,有利于職教園體育生態資源內容的拓展。
關鍵詞:職教園;體育生態;內涵;特征
“推動職業教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職業教育進步與生產方式變革相適”是我國現代職業教育建設規劃的重要內容,以規模化職業教育模式出現的職教園立足區域經濟,在全國各地蓬勃發展。各地職教園的建設不僅為區域體育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創造了展示的空間,也為各具特色的體育生態資源提供了良好的可持續發展平臺。因此,通過對職教園體育生態的內涵、特征及其建構意義進行探索,將對職教園區的體育生態資源在利用、優化、拓展方面有重要的啟迪價值。
1職教園體育生態的內涵
就職教園的本身屬性而言,它猶如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既賦予了地方職業教育強大的生命活力,又推動了區域經濟快速的發展,在這個系統里面,體育作為一個重要的分支,以體育教師、體育服務者、體育管理者三大功能團為紐帶,圍繞職教園學生、產業園區職工以及周邊社區體育愛好者,提供體育服務,推動職業教育發展,可謂自成一體。職教園體育生態由職教園體育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所有利益相關者群體以及外部環境共同組成,涵蓋核心生態、擴展生態、完整生態3個層次的內容。核心生態指的是教師、學生、場館運營中心等軟性條件以及場地設施等硬性指標,為職教園體育發展提供人文支撐和物質保障;擴展生態包括同項目的競爭、不同項目的擠壓或共同發展,以及職教園其他教育資源的開發與整合等;完整生態還涉及到職教園體育生存與發展的諸多宏觀要素,如當地的經濟社會環境、文化科技狀況、政府對職教園發展的扶持政策等。從結構上看,職教園體育生態通常呈現出“三層一心”的外觀形態,以體育教育為中心,結合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規則環境等因子,通過體育與經濟、科技、人口等社會因子的共生,尤其是區域經濟發展中特色產業園區的共生,實現體育生態圈內物質的循環、能量的流動以及信息的傳遞交流,滿足了職教園區內外人們的精神、社會、生物等多種需求,見圖1。從功能上分析,職業教育依托區域發展的特點,以及職教園區根植于一定區域發展的成長屬性,職教園體育往往以職業院校、產業園區和公共社區中區域體育環境為依托,承擔起職教園內人才培養和素質提升的責任、溝通互動和居住休閑的任務,以及區域內經濟增長和就業保障的使命,逐漸使得職業院校、產業園區、公共社區圍繞體育形成了“一景三區”的格局.結合職業園體育生態的結構與功能,我們可以把它視為一個具有自我調節功能的人工復合體,“在既定的時空內,與職業教育相關的人們或者是受到職業教育園區體育輻射的人們在其體育環境之中借助能量、物質、價值等要素的流動實現信息傳遞,并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組成一個整體”。廣義上,職教園體育生態是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在人與自然交互的系統中以體育及其結構層次作為主體形態,以體育教師、學生、園區體育鍛煉者及體育管理服務部門為銜接紐帶,通過提高體育參與者健康與運動成績作為支撐,圍繞職教園教育多出人才、多出成果這一中心而構成的多維體育網絡平臺。狹義上,職教園體育生態是指高職、中職學生從事體育運動時直接或間接地與同伴互動,以及在使用體育設施,如運動場地(自然、人工)、器材,或者是接觸運動技術、鍛煉的方法、比賽、規則、訓練時形成的一種社會現象。本質上,職教園體育生態是以人的體育行為為主導,以社會環境為依托,以自然條件為補充、以資金注入為命脈,以職業教育體制為經絡,以輔助培養健康的職業人才為目的人工生態形式。
2職教園體育生態的建構意義
2.1有利于職教園教育資源的優化。地方政府是職教園建設的決策者,也是園區內院校教育資源共享協調者。政府相關部門在引入體育生態資源建立機制時對體育生態資源進行優化管理,能夠極大地推動職教園教育資源的利用。一方面,職教園建設依托快速發展的地方經濟、豐富的地理人文資源以及良好的體育設施環境,能夠給職教園體育生態資源利用提供一個便捷的平臺,促進學生群體素質的提升;另一方面,職教園通過各種途徑宣傳和樹立體育生態資源發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提高了人們對體育生態資源的認識,帶動了職教園區學生去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因此,無論從哪一方面看待職教園體育生態的建構,它都能夠推動教育園體育資源的合理利用,發揮資源的群聚優勢。2.2有利于職教園體育生態資源內容的拓展。職教園是一個集科學化和網絡化于一體與社會高度融合的體系,合理利用園區內體育資源,符合當今社會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不但利于體育在園區有序發展的運行中均衡發展,也利于推動教育園和區域體育資源實現跨越式發展。一方面,職教園體育生態資源內容的拓展符合當代青年的興趣,對大學生的創新理念、抗挫折能力、團隊意識、拼搏精神、發展學生個性、提高職業對其身體素質的特殊要求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職教園從整個全局出發,取別人之長、避自己之短,倡導“人、體育、自然”和諧發展的科學體育生態理念,利于園區體育資源的整合利用,有利于園區學生學習別人的經驗,實現職教園區體育發展的新突破。
參考文獻
[1]顏紹瀘,周西寬.體育運動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
[2]王玉龍,吳杰.職教園區學理基礎探究[J].職教論壇,2013(13):17~19.
[3]熊茂湘.體育環境導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4]謝雪峰,曹秀玲.體育生態的敏感因素與體育系統的良性循環[J].體育科學,2005(12):84~86,91.
作者:閆杰 單位: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