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二胎政策中國經濟的未來展望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中國政府對人口政策做出了逐步調整,2015年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本文立足于二胎政策實施的背景,結合當前我國的人口狀況,分析二胎政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全面二胎;中國經濟
一、引言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迅速增長,到2015年人口總量已經達到13億。1978年我國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過快增長,但也產生了負面影響。由于老齡化問題突出,引發基本養老保險的支出遠大于收入,即撫養比下降。除此之外,從2012年開始,我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呈下降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為了防止由于人口老齡化以及超低生育所導致的一系列問題,中國政府開始對計劃生育政策進行調整。
二、二胎政策下的中國人口問題
(一)人口老齡化
我國于1978年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人口高出生率、高增長率的勢頭很快被控制,人口自然增長率開始下滑。數據顯示,201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已經由1971年的23.4%直線下滑到4.96%。目前,中國人口結構正處于人口老齡化過渡時期,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2.12億,占總人口的15.5%,而且這一數據還在不斷上升。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且呈現出速度快、規模大、未富先老等特征。根據拉文斯坦的推力-拉力理論,人口遷移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經濟狀況。改革開放以來,中西部地區勞動人口向東部地區遷移,使得東部地區老齡化放緩,而中西部地區老齡化加速,并且這種態勢仍在加劇。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帶來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人類本身是生產財富的主要手段,馬克思人口理論認為,人口既是生產力也是消費力。隨著經濟與人口的發展,人口老齡化不僅造成消費不足,也造成了生產要素的短缺。人口的老齡化還使勞動力的供給格局發生變化,不但造成勞動力資源短缺,還引發勞動力老化等問題。老齡化的隊伍缺乏創新精神,阻礙大眾創新的發展,從而使創新與進步緩慢。老齡人口的增多限制了勞動力數量的增長,使得經濟增長缺乏持久動力。此外,老齡人口的增加加重了政府的養老負擔,影響社會的穩定。
(二)“低生育陷阱”
自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我國的生育水平開始下降,在控制人口總量增長的同時,也加速了老齡化的進程。1971年婦女總和生育率為5.4,2014年總和生育率下降為1.55。根據人口學規律,人口的總和生育率達到2.1,即平均每對夫婦生育兩個孩子,才會達到合理的更替水平,既不會出現人口的快速增長,又不會出現人口老齡化的現象。低生育率帶來的首先是勞動力供給的減少,使得勞動力價格上升,直接造成外資轉向更加便宜的勞動力市場。其次是加劇了人口老齡化,老年人口的數量超過青年人數,這對養老所需的人力和財力都是個不小的挑戰。有學者預測,2030年以后,我國供養一位老人將需要兩個勞動力。勞動力同樣也是消費的主要人群,拉動內需的主力軍,所以生育率低使得我國經濟前進動力不足。中國過低的生育水平將在不久的將來達到15億的人口峰值后進入負增長狀態,人口結構將呈現“倒三角”型。
(三)家庭結構
計劃生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家庭結構,縮小了家庭規模。1982年我國家庭平均人口為4.43人,2010年則縮減至3.1人。家庭規模的縮小使家庭呈現“421”的結構,家庭的基本功能(生育、養老)弱化,年輕人婚后將面對雙方父母四個人的養老負擔以及來自住房、工作等方面的壓力。
三、二胎政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一)短期內拉動內需
過去很長時間內,中國經濟增長依賴于投資與出口拉動,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出口、投資出現下滑,必須轉向內需拉動。而全面二胎政策的實施,短期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因為當前的育齡婦女大多數是“80后”和“90后”,她們當中的大多數屬于工薪階層,面對未來撫養孩子所需的巨大支出,大多選擇只生一胎,二胎政策的執行率可能只有8%。但單獨二胎、全面二胎實施以來,“70后”的大多數以及部分“80后”“90后”每年能帶來將近100萬的人口,將會帶動相關產業與服務的需求。全面二胎政策對我國經濟的積極作用主要在于中長期對于老齡化的緩沖。二胎時代的到來將改變中國人口的年齡結構,使老齡化速度得到有效減緩。馬爾薩斯在《人口原理》中提到,人口增長同生活資料的增長必須保持平衡,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所以未來我國人口在中長期內應保持一定增勢。
(二)中長期為房地產創造需求,延緩老齡化,保持人口紅利
首先,房地產業將會在中長期受到二胎政策的影響。二胎政策為住房創造了一定需求,家庭結構的變化導致人們更傾向于置換或租住更大的房子,并且人們依舊會熱衷于對二胎教育有利的學區房,可以說二胎政策將是未來房地產發展的人口紅利。有數據顯示,全面放開二胎后,在2050年,20~40歲的人口比例將比不放開二胎增加4%,增加的人口將達到1.28億,這將直接使房地產從中受益。住房需求的增多緩解了樓市泡沫,使房價趨于穩定與軟著陸。其次,從中長期來看,二胎政策有利于緩和養老保險收支壓力。由于老齡化嚴重,我國養老保險已經跟不上老齡化的增長速度。截至2011年年底,中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已超過2萬億元。隨著外來務工人員的增多,中斷社保的現象普遍,這一數字可能還在增加,老無所依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政府不僅出臺了延遲退休改革方案,而且放開二胎政策同樣有利于養老保險的收支趨于平衡。最后,全面二胎政策能夠改善人口結構,解決人口紅利消失問題。毫無疑問,中國目前的人口結構呈“倒三角”型,照這個態勢發展下去,將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更何談人口紅利。而二胎政策的出臺正是為增加中國的適齡勞動力,穩定發展中國經濟。另一方面,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其優勢就在于勞動力充足以及價格低廉,而現在的人口結構使得更多的外資公司甚至國內的制造企業轉向勞動力更廉價的東南亞市場,這一切都在說明人口紅利的消失帶來的后果。而二胎政策是勞動力市場的福音,在中長期發展階段,該政策會為勞動力市場帶來更多新鮮血液,提供更多高素質人才,使人口紅利繼續延續。
四、結論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身為獨生子女的“80后”“90后”的生活觀念不斷改變,人們放棄“養兒防老,積谷防饑”的傳統觀念,這導致二胎政策遇冷,居民生二胎的積極性不高。央視公布的《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3~2014》顯示,有52.9%的獨生子女仍然堅持“只生一個好”。所以,政府在實行二胎政策的同時,還要制定出臺相應的配套政策,完善上學、就業和醫療等配套政策,為家庭創造更多有利條件,以提升他們的生育愿望。人口問題關乎一個國家的命運,人口政策是國家的基本政策。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人力資本,其對于推動產業升級、技術創新以及結構調整具有重要作用。而二胎政策正是為經濟注入新鮮血液的有力舉措,其影響將會更為深遠。相比政府通過完善社保制度等措施來拉動內需,二胎政策實施起來相對簡單且拉動內需能力強。綜上所述,二胎政策可以有效解決我國面臨的人口問題,延緩人口老齡化進程,通過提供更多的勞動力來改變人口結構以及延續人口紅利,從而使得經濟得到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晶.基于人口紅利視角下中國人口轉變效應的經驗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
[2]托馬斯•馬爾薩斯.人口原理[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
[3]大淵寬,森岡仁.經濟人口學[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
[4]孫祁祥,朱南軍.中國人口老齡化分析[J].中國金融,2015,(24):21-23.
[5]德慶貢布.以經濟學角度觀“二胎政策”[J].智富時代,2016,(5):112-113.
[6]王衛琴.論單獨二胎新政策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J].財經界,2015,(6):16-16.
作者:李金鍇 王珊 單位:內蒙古財經大學 內蒙古財經大學資源與環境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