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集體經濟項目營銷問題與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城鎮化的不斷深入發展,進一步發展農業現代化,文章通過對現有農村集體經濟分析,從市場、法律等各方面進行分析研究,找了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
農村集體經濟的高速良性發展,對于我國的經濟社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三農”問題是我國一直著力解決和改善的問題,近些年,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雖然農村人口有所下降,但我國還是以農村人員為主體的社會結構。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推動集體經濟項目的前進,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的經濟效益,提高農村人口的經濟生活水平,不只是經濟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因此,本文針對農村集體經濟項目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議。
一、農村集體經濟項目營銷的相關概念和主要特征
農村集體組織,是以村民作為核心,由農民自愿按一定的組織程序,形成的團體機構,以選舉村干部和村委會成員來參與政治民主生活的組織。現時,農村集體組織是集體經濟的實現監督管理人。農村集體經濟是由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通過政府對其進行管理和相關的扶持的方式,由村民以村或組的結構形式,組成經營實體,發展當地的經濟,促進農業產業現代化的一種經濟形式。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最終的受益者是農民,對于農村的改革發展和穩定有著重要的影響。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項目,從經濟和社會兩個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可行的農村集體經濟項目:第一,通過對村所有的閑置土地的充分開發利用,因地制宜,做具有特色的產業項目;第二,對現有的土地資源進行盤活;第三,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進產業化規模化生產,發展農業龍頭企業;第四,利用地理優勢發展,人力優勢、土地優勢進行招商引資,集資參股,引進技術管理和資金,發展工業生產,以工業發展集體經濟實力;第五,開發拓展服務;第六,開發旅游業,如觀光農業、生態休閑等,提供旅游資源和產品,提供多方面的增值服務,拓寬收入來源,并結合電子商務進行宣傳,擴大影響面;第七,通過電子商務平臺,拓寬受眾面和影響面,以此帶來項目的良性發展。
二、農村集體經濟現狀分析
(一)整體發展不平衡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區域差異上。距離城區較近或者擁有更多的經濟資源的村組,能夠獲得更多的資金投入,發展旅游等經濟項目,村民的經濟生活水平提高較快。而資源較少、基礎設施較差的村莊,資金來源相對更困難,項目的途徑相對較少,發展較慢。隨著不斷發展,這種狀況區別越來越明顯,差距越來越大。
(二)經濟管理制度不健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農村集體資產的產權關系不明確,監督和保護機制缺失,造成了權責不明;其次,管理制度不健全,現有的農村集體經濟的經營和管理是由村委會管理的,他們控制著集體經濟的產權,在管理和監督制度缺失下,大量資產閑置,低價出讓、變賣,人為侵占的現象比比皆是,造成集體資產的浪費和損失。最后,村委會的變動,人員素質水平不高,政策規劃的短期變動,集體資產的經營效益非常差。
(三)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力度現有的大部分農村集體普遍缺乏資金。一些基礎設施的投入,經濟項目的前期投資,資金上的需求很難得到滿足。再者,由于農村集體經濟管理水平低下,無法提供準確的發展數據,這為相關的職能部門制定扶持政策和進行總體的經濟規劃帶來困難,在政策、財政和法規上難以給予有效支持。
三、影響農村集體經濟主要因素
農村集體經濟項目發展緩慢,發展不平衡,發展模式單一,管理簡單粗放,項目效益低,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造成:
(一)集體經濟項目缺乏持續發展能力雖然集體經濟項目在政策、經濟環境下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從長遠來看,大量的年輕人和知識人才脫離了農村,造成了農村人才的缺失,使得農村集體經濟項目的持續發展很難得到人力資源上的支持。
(二)集體產權關系不明確農村集體經濟中最大的資源就是土地,但在產權主體上,雖然農民有土地的使用權,但土地還是由集體共同所有的,產權關系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
(三)“帶頭人”本身的能力和思想問題現有農村干部知識水平較低,思想觀念老化,創新進取精神缺乏,眼界局限于眼前、個人、現在,對集體經濟項目的發展沒有長遠的目標和規劃。
(四)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不夠總體來說,集體經濟項目缺乏從總體上的規劃,在發展的基礎數據上也比較模糊,相關的政策制定難度較大,管理水平較低。
(五)整體管理制度不規范在對集體經濟項目的合同、收入、費用的相關制度的制定執行不規范,個人因素決定集體利益,不從長遠考慮,造成了集體經濟項目的收益低下,后續發展無力。
四、農村集體經濟項目營銷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農村集體經濟項目營銷模式1.開發資源達到增收這種方式主要是充分利用當地的土地資源、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等一切經濟資源作為開發對象,將資源優勢最大限度發揮出來,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集體經濟的發展。2.現有資產盤活增收通過對自有家底進行清查,摸清家底,充分掌握集體資產數據,將閑置的可利用資源如倉庫等,通過土地整理復墾、流轉等手段,充分利用,針對閑置的物業資產,通過出租等方式獲利,找到集體經濟新的增長點。3.資金融合增收通過對分散的資金進行融合,加上各項扶持資金,提高資金規模,規范利用資本運作方式,對盤活的集體資產進行投資,提高集體資產的運營規模,促進集體資產的收益回報,也是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增長途徑。4.服務內容的拓展增收通過由集體經濟組織建立一系列的服務主體,針對農業生產、經濟實體、居民生活等方面,提供相關的經濟服務,促進集體經濟收入的增加。這些服務的類型多種多樣,操作靈活,如針對農業生產提供農資生產資料、針對居民生活提供生活資料等。
(二)農村集體經濟項目營銷問題建議1.產權制度改革從法律法規的層面,對農村集體資產產權進行明晰,對集體資產規模進行盤點摸底,確認集體資產權責相關主體,確立集體資產收益的分配方案、分配方式和分配實施細則。針對集體資產,組織建立專門的人員,對現有的資產進行分門別類的全面清點。包括集體經營性資產、可利用的經濟資源等,集體資產的債權債務關系和規模,經集體成員的審議通過并進行公示。但要注意的是,集體土地是不能計入股份資產的。確定股東身份,經過村民共同的決議,依據明確的確定原則來確定股東的份額,并針對不同的時間人員、有違法違紀的人員區別對待。股權分配方案,要有非常明確的分配原則、分配方式和實施方式。針對集體和個人,針對不同時限的村民區別對待。既要保證集體經濟的擴大再生產和村組織的正常運作,保證個人的利益,也要保證落地戶和外來戶的區別利益。進行股權量化時,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公益資產是不能計入的,土地只能是在被征用后才能追加入總額中,個人股量化依據凈資產作為基數,根據股東人數和分配系數,對每個人進行分配。最后依據制定的規章制度和組織結構進行方案實施,發放股權證書,招開股東大會,選舉公司組織結構,成立公司。2.制度健全和人才培養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監督管理一直是薄弱環節。雖然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使集體經濟資源變為集體資產,資金轉變為股金,村民變為公司股東,但這種單方面的改變是不夠的,與之相適應的監督機制和管理制度也要建立建全起來。針對集體經濟,建立有效的財務管理,完善報酬體系,健全獎勵機制,有效控制集體資產的資產負債,集體經濟收益的使用和分配的規范化,資金使用透明度的提高,資產流失和浪費的有效避免,保證全體股東享受集體經濟發展帶來的經濟紅利。這些工作是農村集體經濟穩定發展的保障。農村集體經濟要較好發展,必須具有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現有的農村干部隊伍,年齡偏大,思意相對保守,進取心相對不足。針對性的引進優秀的、具有現代管理科技知識水平的年輕人才,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隊伍的整體水平,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對現有的人員組織學習培訓,使其學習掌握先進的管理知識,并對其進行考核,以此提升整個隊伍的管理水平;加強對教育工作的關注度,推動人才升級,改進工作環境;制定合理的獎勵懲罰制度,并將激勵和監督制度落實到位,與個人利益掛靠,提升隊伍的工作積極性。加大政策和資金的扶持力度,政策和資金問題一直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政策的不明確,造成農村集體經濟束手束腳,而資金是大部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缺乏的。對于經濟基礎薄弱的村莊來說,對于基礎設施的投入,集體經濟資產的開發利用,往往沒有起始的發展資金。從政策上和資金上對于這些農村集體進行扶持,推動其起步,以使其加快發展。政府機構可以提供相應的項目信息,成立專項基金,有針對性的進行扶持;金融機構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提供優先貸款;放寬和鼓勵有條件的農村集體經濟通過各種途徑進行資金籌集,以使其能加快集體經濟項目的發展。針對集體經濟的特定項目,如種植、畜牧等適應減免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等稅費,減輕農村集體經濟的負擔。
五、結語
我國在當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開展解決“三農”問題已成必然趨勢。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推動集體經濟項目的發展和擴大,已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但由于市場的原因,農民的經濟收入問題,政策和監督的缺失,影響了集體經濟項目的施行效果,抑制了農村集體經濟項目的積極性,導致了所多不合適的現象的出現,因此,所需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參考文獻:
[1]吳鋼.對當前農村產業項目實施中集體經濟組織的認識[J].甘肅農業,2020(10):46-47.
[2]朱偉.山東省曹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9.
[3]王勝.新型漁農村集體經濟“飛地”抱團發展模式創新研究———以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聯建聯購項目為例[J].浙江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9,36(03):45-49.
[4]李健.敦化市黃泥河鎮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延邊:延邊大學,2019.
[5]陳尚權.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16,28(05):32-33.
作者:王莉 單位: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