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代大學制度建設路徑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現代大學理念是作為建設現代大學制度的理論導向,是大學的內外關系規范化的規則及運行機制。建設現代大學制度是目前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關鍵性議題。建設現代大學制度的責任主要由大學、政府、社會來承擔,從大學自治、政府協調、社會參與三方面來淺析現代大學制度的建設路徑,有利于現代大學制度的建構。
【關鍵詞】現代大學制度;大學自治;政府協調;社會參與
一、現代大學制度的內涵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我國高等教育界逐漸開始使用“現代大學制度”一詞,同時致力于研究其內涵和特征。大學制度主要是針對如何對大學進行管理,從而形成的相應的治理框架和規范體系。無論國內外,大學制度是在大學的設立中應運而生的。不論大學制度形成的誘導因素是政府還是社會,它都伴隨在大學發展的每一個階段。我國近現代大學以及高等教育架構是通過到西方國家留學、邀請西方老師任教、開辦洋務學堂、學習西方大學理念和規范。我國的大學制度先后通過研習和效仿歐洲國家大學制度和美國大學制度。在1949年至1978年的30年間,經過“蘇聯模式”和解放區高等教育模式(大學制度)的激烈沖撞之后,形成了將政治和教育高度交融的“革命化大學制度”。現代大學制度是在現代社會的背景下產生的,它主要包含兩大方面,一是宏觀層面,主要談及大學、政府、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二是微觀層面,主要談及大學在其內部管理結構,其主要談及關于大學的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二者之間的關系。教育部前部長周濟同志在中外大學校長論壇在報告中涉及到現代大學制度,即“重視大學自我發展與自我約束機制的有機統一,強調大學辦學自主與社會職責的相輔相成,追求大學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的平衡和諧,鼓勵大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密切結合”。目前需要對幾個關鍵性問題做出進一步闡明,有助于我們對現代大學制度的內涵做更深入的掌握。第一,現代大學制度并不是現在的大學制度也不是西方國家的大學制度。從時間和區域層面理解現代大學制度。時間層面,當前世界的大學都可以理解為“現代大學”,現代大學制度是已經存在的制度。從區域層面,認為發達的西方國家的大學制度就是現代大學制度。上述理解是有待商榷的。歷史時期不同,就有不同的大學制度安排,當然會出現與之相適應的大學制度。大學制度安排要受到來自不同國家教育和文化傳統的影響?,F代大學制度汲取當代世界文明成果而形成的,并非是來自于某個具體國家或某些具體國家的大學制度。第二,現代大學制度含義將來的意義。如“現代”(mo-dern)一詞兼具時間和價值意義。從時間概念來講,中西方針對“現代”的理解是有區別的。中國的近現代史的時間節點是鴉片戰爭,而西方國家(歐洲國家)則是以文藝復興為其現代史的時間節點?!艾F代”不僅具有時間性而且具有價值性的。正如“傳統”、“現代”不僅包含時間的意義同時具有價值意義,并與未來直接聯系。如今公眾認為“傳統”的事物,在以往的時代可能被認為是“現代”;如今“現代”的事物,在不久的將來可能變為“傳統”?,F代大學制度是一個不斷追求完善、指向未來的理想的大學制度的意義。第三,現代大學制度是廣泛適用性和多樣性的統一體。大學是追求統一價值的機構。在現代社會,不會因為不同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差異,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管理制度和高等教育構架的差別而改變大學的基本性質和追求。大學肩負著文化傳承和知識生產機構以及教育和人才培養的責任;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不同國家大學相互學習、相互影響,使各國的大學具有相似性、共同性和國際性的特征。蘇聯高等教育模式對新中國的大學制度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我們今天仍在沿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是參照了德國的成功而建立的。而美國的威斯康星思想和大學制度,在二戰以后對各國高等教育和大學影響深遠。現代大學制度是在互相影響和學習中形成的,有在全球化和不斷發展的態勢,是現代大學制度廣泛適用性表現。但是,大學制度是國家對高等教育體質和大學架構而做的一種制度安排。大學制度安排受到國家政治制度、行政布局、經濟發展水平、文化底蘊等高度影響。不同國家的政治、行政、經濟以及文化都存在差異,因此各國的大學制度帶有鮮明的國別特征,呈現出大學制度的多樣性。第四,現代大學制度處于不斷變化、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態勢。這種發展,需要兼具大學的辦學傳統,還需把握改革的張力。大學的理念和制度需要不斷發展、不斷改變并進一步完善自身,力求與日新月異的外界環境相匹配?,F代大學制度做出改變的外部環境來看,需要從調整大學與政府、社會的關系方面入手。從大學內部來看,調整內部組織結構和管理方式,應正確區分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有利于在具體的工作中更好地發揮其作用。
二、現代大學制度的建設路徑
(一)大學自治。建設現代大學制度,大學應當遵循大學作為學術組織的使命及特性,以《大學章程》為參照標準,構成展現自身特色的內部管理架構。1.明確劃分內部治理權力,權力分配而治。當前我國大學內部的制度框架是“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因此就存在與大學內部治理相適應的政治權力、行政權力、學術權力三種權力,同時也預設民主管理。一方面,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我國大學屬于一個官僚層級的體系中的一員,以致大學內部三種權力劃分不明確、彼此間邊界模糊、關系不順暢,學術權力受到政治權力和行政權力的影響。在大學權力運行中,無論是政治上和行政上以及學術上都應遵循其自身運行的規律,學術權力應該得到尊重,應該將權力完全放手給學術團體,政治上和行政上應盡量避免過度干涉學術工作。另一方面,大學的內部管理層面,民主管理制度還有待完善。當前執行民主管理的制度主要是由教師職代會來完成。教師職代會制度主要是約束行政權力,關注教職工的民生、民權問題,幾乎不涉足學術權力運行方面。各種各樣的民主管理作為權力分配而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2.對系統內部的運作規則進行完善。學術權力在大學中處于核心位置更加符合大學的使命和功能,政治權力與行政權力都為之順利開展工作提供幫助,為學術活動健康、順利地進行提供保障。在教學以及研究活動中起到規范學術標準與維護學術自由的原則、評價學術成果、同時對各級學術組織進行發展規劃以及學術資源配置進行決策這樣的活動稱之為學術管理活動。政治權力和行政權力應將不屬于自己管轄范圍的學術事務交由學術權力管理組織負責,有利于學術事務有序、遵循其自身規律的方式發展,同時應該為學術權力組織其提供宏觀調控、服務保障、監督協調的幫助。
(二)政府協調。政府在現代大學制度建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一方面要將國家意志體現在現代大學制度中,另一方面也遵循大學發展的自身規律,處理好政府和大學的關系,同時需要協調大學與社會的關系。第一,政府應當進行角色轉換,分清自身的權力與責任,避免對大學管理方面的直接控制。政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投資人,有理由對大學行使管理權,為國家高等教育健康有序發展發揮指導作用。當然這種指導是需遵循大學的自治和學術自由為前提進行的。一是政府應該明確自己在高等教育工作中本應該充當的角色,對自己的權力、責任有清晰的掌握,對自己的角色進行準確的定位。應該制定具體的實施措施和路線,有助于在具體的工作中劃清政府及學校的權責問題。政府應當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讓大學的辦學自主權和大學自治權有所保障,同時需進一步厘清政府和大學之間的關系,針對把大學劃分為政府的一級行政組織來對待的觀念進行清除。二是要在管理方式和手段來下功夫。放眼全球,大量的政府將學校的管理工作交由學校,讓其根據自身的發展規律進行自我管理。這樣政府就減少了對學校的控制權,讓學校在管理工作方面發揮自身的作用,同時積累管理經驗。新的管理模式更加符合大學的發展,同約束性的治理以及中央政府的計劃相比,更加有優勢,所以不斷在大學的管理工作中推廣開來。在針對大學的管理方式和控制手段方面應該做出調整,應當供給資源和提供制度保障,而不是直接通過人財物資源控制。第二,促進國家管理體制改革同時需完善相關的法規體系,為大學去行政化的制度順利實施提供保障。國家當前的經濟體系是由計劃向市場轉換、管理體制是集權向分權轉換向,我國的大學進行由行政化向去行政化的轉型,是在此背景下進行的。宏觀社會背景的變化會對大學組織的變革和轉型造成影響,同時國家宏觀管理體制變革也會對現代大學制度建設造成影響。在人事管理方面、社會保障方面等宏觀應該加快改革的步伐,同時加大改革的力度,為社會轉型提供保障,為大學的去行政化制度順利進行提供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無論是大學的去行政化還是自主管理都應該在依法辦學的背景下進行。當前我國高等學校自主權的主要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在具體的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有關大學行政自治權的問題、政府能否安排大學的教學需要的問題、大學與其聘用的教職工之間的關系問題、等等。第三,社會參與。大學和社會發展的關系緊密,在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背景下,政府的職能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大學和社會聯系和相互依賴的程度日益加深,現代大學制度的不斷完善不僅需要政府和大學的參與,而且需要廣泛的社會力量加入其中,形成了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行模式。一是社會應將客觀需求貫徹到大學的培養和辦學理念中去。從以往的精英化培養方式到如今的大眾化培養方式,高等教育在民眾心中逐漸占據了重要位置、經濟社會發展也出現了人力資源的需求態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有助于我國大學的繁榮發展。但是,當前在大學人才培養和知識創新層面尚未達到社會的需求。辦學模式單一、人才培養方式不具特色、人才培養質量不能滿足社會的要求,由于社會與大學合作的機制尚未建立起來、市場的調節功能尚未發生作用。以往常認為培養人才是大學的責任,事實上,這是一個龐大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僅需要大學、政府、社會的共同努力和幫助,還需借助各方力量的支持與幫助。一方面,社會的積極的參與把目前社會最切實際的、最真實的需要帶入大學,深入到社會的辦學理念中,同時讓大學和社會聯系更加緊密,讓大學的視野更加豐富;另一方面,社會的參與和合作對大學治理方面做出指導,同時使人才培養活動更加規范化。二是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建立合作機制,讓全民參與到大學治理的隊伍中。社會力量參與大學的治理是多方面的,要吸收更多的社會資金注入到大學,使投入渠道多樣化和辦學主體多元化。我國應當對高校的捐款實行稅前減免等政策,并對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和制定,為企業、個人及其他社會組織合作辦學不斷創造條件,爭取更多的社會各種資金,不斷促進大學的發展。三是對理事會或董事會進行規范化管理,讓社會各界力量加入到高校管理隊伍中。理事會或董事會主要負責執行大學的決策和監督工作,其成員由政府相關人員、投資人以及社會學者等各界人士構成。理事會制度為大學對社會的需求作出及時反饋、阻隔其他內部利益群體對大學事務的掌控,有助于學校的長遠發展。四是發展高等教育的中介機構,設立社會監督的機制。政府應當積極發展中介機構,使其有能力和勢力替代政府原來承擔的職責。現存在的各類社會組織包括行業協會、專業學會、基金會等,大學應該發揮其在學科、專業、課程等水平和質量評估的參與職能,構成社會對大學評估和監督機制,社會組織發揮其在教育公共事業的建設作用。
三、結語
當今大學的功能雖呈多元化趨勢,但大學是特殊的文化組織,其最基本的歷史使命是創新知識、探索真理。因此,大學的獨立精神和自由意志顯得格外重要,其具體表現為:教授或教師群體應當以真理的標準為行動的指南,發揮自由探索、勇于創新、敢于批判的精神。在當今社會條件下,知識、真理具有強大的力量,社會、政府應當充分地尊重大學及其學術自身的發展規律,才能更好地把握這種力量。否則,就會事與愿違。從此層面上講,建設現代大學制度的任務就要協調好大學、社會、政府三者之間的關系,試通過大學自治、政府協調、社會參與三種路徑來建設更加符合大學自身發展的現代大學制度。
【參考文獻】
[1]張應強,高桂娟.論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的文化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2,6
[2]張應強.新中國現代大學制度的艱難探索[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2,6
[3]周濟.創新與高水平大學建設———在第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的演講[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9
[4]周光禮.完善中國現代大學制度[J].大學(學術版),2012,1
作者:馮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