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解放思想與制度建設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當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出現了四次思想大解放的潮流,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堅定了一個旗幟、選著了一條道路、豐富了一個理論體系,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模式。
(一)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這次思想的解放使人們認識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客觀事實,突破兩個凡是:“凡是做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通過這次思想大解放樹立了實踐標準的權威,解決了對領袖的個人崇拜的禁錮,端正思想路線,實現工作重心的轉移,確定了改革開放的根本政策。通過這次思想的解放人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回到了現實,對共產主義的理解也由空想回到了科學,對世界形勢也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二)第二次思想大解放
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方視察的重要講話掀起了人們思想的第二次大解放。人們的一些觀點比如“是推行資本主義化的改革,還是推行社會主義改革?”,“私營經濟和個體經濟如果任其自由發展,就會沖擊社會主義經濟”,這些問題使改革開放在中國共產黨和國內不和人土中邁不開步子。就在姓“社”還是姓“資”的爭論上,鄧小平提出“三個有利于”判斷標準,“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從此以這三個有利于作為判斷一切是非的根本標準,對促進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起到很大的推進作用。經濟體制改革也確立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要目標。
(三)第三次思想大解放
沖破了姓“公”姓“私”,沖破了“計劃經濟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統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展。1997年香港的回歸,一國兩制,實質上并沒有什么變化,國體改變了,但制度沒有改變,是兩種制度的并存。(四)第四次思想大解放是以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觀為標志,沖破了“發展等于經濟增長”的束縛。以馬克思主義發展觀來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踐,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為指導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具體問題。
當今,解放思想對我們來說不是選擇旗幟、道路和理論體系的問題,而是要使的旗幟更紅,道路更寬,理論體系更加豐滿。繼續突出主旋律——發展,使發展更加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境由心造,事在人為”。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形成新思路、拿出新辦法,去解決這些新問題。
(一)解放思想是制度創新的前奏
解放思想對發現和識別潛在機會,促進制度創新有很大的影響。舊的思想觀念束縛著人們的大膽創新,制約著人們發現和識別新的利潤點。由于陳舊思想的影響很難積極變革創新模式,加強創新投入,只有當一個社會真正解放思想,才能完成制度的轉型。另外,解放思想有助于解決技術創新中的管理機制、激勵機制和知識產權制度等等。過去由于受意識形態的影響,我們對不同制度缺乏深入研究,我國建國后在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方面付出的沉重代價,讓我們認識到解放思想才能讓我們以一種客觀的眼光去認清世界,加強學習,改革創新。當然制度創新對解放思想也有很大的作用,思想的解放要靠制度創新來體現。我們不能空談解放思想,要把解放思想附注于實踐過種中去。啟動制度創新,引領社會實踐。
(二)制度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基礎
英國歷史學家阿克頓的分粥制度的案例對企業管理人士帶來了感悟。故事說一個團體中有七個人,制定了不同的制度來安排他們每天的吃飯問題。第一種方法是指定一個人來分粥,結果是分粥的人總是分給自己的粥最多,這說明權力會導致腐敗。第二種方法是七個人七天內輪流分粥,結果是一個人一周內都有一天分的過多,甚至有剩余其余六天都吃不飽,一人剩余六人不夠。第三種方法是選一個人來分粥,結果是一段時間后主持分粥的人總是給自己印象好的人分的粥多。第四種方法是制定一個分粥委員會和一個監督委員會,但委員會間常常會引發爭議,影響分粥。最后還是輪流分粥,但讓分粥的人最后領粥。結果是每個分粥的人都會平均分粥,因為如果不等,他分到的粥會最少。這個故事對人們的啟示是:同樣是七個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會有不同的結果。現實社會不怕條件差,就怕制度差,不怕社會落后,就怕制度落后,不怕企業舉步維艱,既怕制度原地踏步;不怕人心缺乏激情,就怕制度缺乏設計。總之,解放思想不能簡單理解讀幾本書、開幾次會、聽幾次報告,而是不斷完善制度,用良好的制度來實現體制機制的創新、管理的創新、技術的創新。一句話就是解放思想就是通過制度實現創新。社會實踐沒有止境,解放思想未有窮期。改革正在進行,制度就是關鍵。解放思想和制度建設是我們打開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金鑰匙”。解放思想明方向創新制度促發展。
作者:楊海燕 單位:新疆布爾津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