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科研資產管理變革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鑒于共享經濟對資產管理對象、配置方式、績效水平的解構,科研資產管理應聚焦戰略性資產配置、推進資產開放共享,創建科研資產生態圈,將共享經濟的理念植入科研創新產業,進行科研資產分類保護、重點培養和差異化選擇,通過“互聯網+”建立科研資產分級共享的機制與平臺,促進科研資產的協同共享和創新。
關鍵詞:共享經濟;科研資產;資產生態圈;“互聯網+”;共享體系
1共享經濟的內涵
共享,是將某一資源的使用權或知情權與其他人共同擁有和分享,共享作為一種經濟范式基礎催生了共享經濟。共享經濟是指市場主體以互聯網等新技術為依托、以社會信任為核心、以商業機制為紐帶,實現資源共享、價值共創、利益共有,促進社會資源高效配置和參與主體協同共贏的一種新經濟模式。共享經濟是一種合作消費方式,將閑置資源在不改變所有權的前提下,對其使用權進行分享的消費方式;共享經濟超越消費方式、分配方式的創新,更共建了一種協同經濟社會生態系統,其本質是把過剩的資源進行整合,通過互聯網等合作平臺形式把閑置資源進行抽離、整合、轉化和互補利用,實現規模化的經濟形態。當前以網絡租車、共享單車等代表的共享經濟形態,充分利用了互聯網等平臺,讓資源供給方和消費方直接實現信息和資源的共享。與傳統經濟模式相比,共享經濟具有規模擴張快、靈活性大、資本效率高和進入門檻低四大優勢,較為有效的化解了資源稀缺性、社會可持續性、結構性失衡等矛盾,創造了開放共享的新范式,共享的理念和范式逐步滲透到包括大型科研項目等各個領域、產生來巨大的資源管理變革。在科技創新領域,共享經濟的理念對科研創新平臺、資產配置路徑帶來新的路徑,對科研基礎資產管理帶來深刻變革,需要科研事業單位、科研創新載體主動轉型升級,并在配置管理中創新模式、開放共享,探索科技創新驅動戰略落地的全新路徑。
2共享經濟對傳統科研設備資產管理的解構
2.1解構資產的管理對象
傳統的科研設備資產管理,主要指固定資產的管理,特別是資產價值在1000元以上的科研設備。在共享經濟中,圍繞特定目的、可以組合創造價值的全部資源組成了共享生態系統,都可以納入共享范疇、成為共享資產,包括知識、技術、人才、信息、資金、設備等各類社會資源。這就必然要求未來科研資產管理范疇逐步拓展,將專利、商標、著作權、技術秘密等為代表的無形資產作為未來資產管理的重點;同時,作為企業核心資產的人才共享共用也是必然趨勢、成為一個全新命題,人才特別是核心技術人才將成為一種高價值的共享資產;信息資產、平臺資產、關鍵技術等也將進入共享平臺,納入共享經濟的生態圈,催生共享經濟的創新動力。可以預想的未來,萬物互聯、萬物共享,以人才、技術、平臺、信息等充分共享和高效配置,將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機制所在。
2.2解構資產的配置方式
共享經濟調動存量資源參與社會創造價值,未來依托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科研主體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資產配置選擇,全球各領域的科研設備資產將進入全新配置循環,空前提高資產利用率、擴大資產配置基數;資產的配置方式將從源頭進行變革。在開放共享的前提下,依靠單位自身購置科研設備滿足科研任務的傳統方式將被打破,更多的依靠社會資產、利用市場機制共享使用;低門檻準入促使供需雙方對社會的貢獻都能夠得到實現,從而突破科研實體機構的壁壘,跨單位、跨領域、跨地域的資產可以融入共享平臺、集約配置。當共享主體數量達到一定規模之際,專業化、衍生化的共享主體即可形成,為不同需求提供服務。基于如上變革,科研資產的配置將趨向專業化、平臺化,未來將出現更多高水平的研發設備共享中心或市場化公司,高精尖設備的配置將成為一項專業化的領域,且使用和利用將是全方位開放的,傳統“大而全”的科研單位將面臨資產瘦身的選擇、眾多“小而專”的科研平臺將全面出現并且走向成熟服務業的一種范式。
2.3解構資產的績效水平
共享經濟模式讓供需雙方和第三方達到共贏效果,精準匹配服務的同時實現使用價值,帶動新知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充分釋放服務潛能,產生的社會效益得到放大,可大幅度提高資產績效水平。一方面,供需雙方信息互通,供方閑置的大型儀器設備創造出新的使用價值,攤薄固定成本,降低投資風險;另一方面,需方則無需耗費時間成本、經濟成本尋求資源,也同樣可以低成本地使用到適合的大型儀器設備完成科學實驗。開放共享讓市場成為資源配置的無形之手,逐步建立起龐大的社會資源鏈接關系,加速社會資源的流動和利用。科研資產、人才資產、信息資產、知識資產、技術資產……全面開放共享和共用,科研資產將呈現前所未有的績效水平。
3基于共享經濟的科研單位資產管理啟示
3.1資產生態圈:一種全新的資產管理視角
一個企業要持續創新發展,離不開核心資產、互補資產、外圍資產,三類資產沒有明確的分界線、都不可或缺,但對企業的影響因子差異巨大,因此必須進行分類管理。企業應依據自身戰略目標,明確本企業所需核心資產和互補資產,確定重點配置的資產類型,構建具有企業特色的資產生態圈。對于企業發展來看,核心人才、核心能力、核心技術、核心產品、核心設備等核心資產構成了企業生態資源群,能夠給企業創造持續性的競爭優勢,形成穩定的市場開拓、產品開發和盈利能力以及先進有效的運行機制。核心資產的獨特性讓外來企業具有一定的資產壁壘,是企業發展的關鍵。互補資產是企業成長所需的創新能力相關、生產能力相關的互為補充的資產,可以劃分為上游互補資產和下游互補資產,上游互補資產就是能夠提升企業上游技術創新能力進行突破性創新的相關資產,包括知識資產、金融資產和研發資產等;下游互補資產就是能夠提升企業下游市場化創新能力進行突破性創新的相關資產,包括產品試驗、測試與檢驗、營銷與分銷、客戶及供應商關系以及售后服務支持等。外圍資產是非核心、非互補的非關鍵資產。未來企業必然聚焦核心資產,多渠道配置互補資產,共享使用外圍資產,這種基于資產生態圈的資產差異化配置能力成為企業重要的戰力能力。
3.2資產共享:一種基于保護、培養和瘦身的戰略選擇
共享經濟促使科研資產開放共享不可回避,那么如何共享、如何經營,如何在共享中獲取最大的紅利就成為問題的關鍵所在。總體看,嚴格保護核心資產、培養拓展互補性資產、瘦身共享外圍資產是一個基本原則。嚴格保護核心資產:核心資產的關鍵問題在于稀缺性。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資產共享不斷擴大,但核心資產的共享將是嚴格限制和受到保護的,建設核心能力、留住核心人才、研發核心技術、打造核心產品、配置核心設備等都將上升為企業戰略。作為科研事業單位,必須嚴格進行核心資產保護,從資產安全的角度對核心資產進行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建立核心資產的保護機制。比如,將人才進行盤點和動態分類,進行核心人才開發和戰略管理,對核心知識產權進行版權保護,對核心產品和技術進行產權管理,將核心人才、核心技術、核心產品、核心設備等建立一套完整的資產保護制度和激勵管理制度,在企業資產生態圈中設置進入、流出和共享的壁壘,進行戰略性保護。培養拓展互補性資產:互補性資產的關鍵問題在于支撐性。在共享經濟范式中,互補性資產作為一種支撐性能力,實現共享共用具有選擇性和不確定性,需要進行戰略培養但不是戰略配置。科研試驗中,測試技術、計算技術、市場能力、金融產品、輔助性人員、配套性產品與核心人才、核心能力、核心產品密切相關,但從資產管理角度更多應該通過市場化培養,借助市場能力適度共享、采購專業成熟產品或服務,在企業資產生態圈中進行戰略培養,依托市場進行共享和提升,確保產業鏈的成熟和完整,最終實現合作共贏的目的。瘦身共享外圍資產:外圍資產的關鍵問題在經濟共享。共享經濟是市場化和互聯網的高度融合,那么共享的最大優勢也在于市場化程度高、需求廣、利用率高的資產和資源。從科研事業單位來看,當前大多的設備資產、能力技術、平臺載體都面臨利用率低、共享不足的問題。這些資產大多屬于外圍資產、可以依托市場進行配置和持續利用,都可以進行開放共享。比如,通用性的實驗室、公共專業科研平臺、軟硬件載體都應本著協作互助、開放共享的精神,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積極對外提供有償服務。
3.3“互聯網+”:資產共享的變革動力與載體
互聯網對資產共享的變革只是時間、機制和平臺載體的問題,如何建立共享平臺,關鍵在于發揮好“互聯網+”在資源整合中的作用。“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對傳統資產配置方式進行改造和升級,產生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形成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互聯網+”讓共享經濟進一步跨越了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充分利用了閑置資產,促進法律上的所有權裂變為支配權和使用權,從而創新資源配置、擴充共享主題、降低投入成本、增強資產績效……在“互聯網+”改造的資產生態圈中,科研資產可以實現最廣度、最深度的共享、共用和共贏,但共享也必然遵守分級分層的秩序,也就是“互聯網+”資產共享生態圈應該是分級分層的共享平臺。當下全國科研資產已經正在形成共享分級,第一級資產共享直接依托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建立國家級的共享服務平臺,以服務這些基地所在單位為主、兼具對外服務功能;第二級共享服務平臺選擇高校、企業和科研單位,以其優勢學科為基礎,建立專業性較強、功能比較完善的綜合服務中心,如地區分析測試中心、檢測中心等;第三級則是在前兩級中心的基礎上,選擇“少而精”的中心強化建設,形成優勢明顯、填補國內空白的國家級服務中心。參照共享經濟的優勢和模式,當前科研資產分級共享還缺乏有效的協同機制,共享的內生動力也不足,還需要進行體制機制創新。“互聯網+”讓原本分散的科研資產實現了共享,科研能力得到了初步整合,但開放共享的體制機制還未完全形成,“互聯網+”的內生動力尚在培育之中。未來,“互聯網+”必然對科研資產進行深度整合,催生共享機制創新,形成科研產業對接服務平臺,從而有效促進科研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以技術、市場需求為導向,在共享經濟的推動下,科研資產與產業發展、創業孵化、技術研究充分對接,信息共享、技術咨詢服務、成果轉化與推廣、新技術研發等多種形式促使科研資產真正創新利用,實現創新要素、資源平臺與技術供需三方面的有機結合,最大程度優化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最大程度催生科研創新成果、最大范圍促進科研產業發展……未來共享發展成熟,在市場機制牽引下,一種基于資產生態圈的“互聯網+科研資產”將成為科研創新的重要舞臺。
參考文獻
[1]吳家喜.共享經濟對創新的影響機制及政策取向[J].中國科技資源導刊,2016,48(03):1-5.
[2]趙玉茹.共享經濟模式下高校大型儀器設備管理[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6(03):343-347.
[3]張田力,徐大海,沈延斌.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實現路徑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03):274-278.
[4]蔡余杰,黃祿金.共享經濟[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15.
作者:王俞波 單位: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