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問題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固定資產是行政事業單位進行正常業務工作的物質基礎,但行政事業單位多注重業務工作的開展,對固定資產的管理疏于管理,機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的問題長期存在,這樣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文章重點闡述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體制;管理對策
1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問題
1.1固定資產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第一,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不規范,固定資產沒有固定的盤點時間,不能做到賬實完全相符。一是購買貨物記入固定資產方面,會計核算中固定資產科目記載的固定資產數值不能完整及時地反映固定資產的實際購買、報廢狀況,往往是固定資產購買人、使用人、入賬人溝通不暢,有賬無物或有物無賬的情況時有發生,導致賬目無法與實際固定資產數量、金額相符;二是自行建造的房屋記入固定資產方面,由于財務竣工決算滯后或數據不準確,造成固定資產長期掛在“在建工程”和往來賬戶中,或錄入信息不準確;三是其他單位調撥的貨物記入固定資產方面,由于調撥手續不健全,無法記入固定資產,造成賬外資產長期存在。第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核算制度限制多,使固定資產價值長期虛高,法律規定行政事業不提折舊,固定資產按照原值記入固定資產,每年不能按照其正常的資產凈值計提累計折舊,不能真實地反映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價值的實際變化情況,無法真實的體現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狀況,無法正確判斷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價值,固定資產價值虛高的情況長期存在,無法正確估計單位實際資產價值,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按時報廢造成不利影響。第三,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不正規,處置不規范。首先,固定資產的重建和維修工程界限不清,為了規避增加固定資產,一些大型的資產主體重建改造分多形式進行,將大的工程項目分解成小的,視同維修工程,不做資產的增加。其次,有些行政事業單位不按照規定程序向上級主管部門履行固定資產的盤虧、報廢程序,擅自出售、轉讓、變賣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脫節,導致了部分固定資產流失。第四,一些行政單位的固定資產購買和修建沒有預算和計劃性,固定資產重復購置,分配不合理的現象眾多。使得一些單位固定資產大量閑置,造成了固定資產的大量浪費,降低了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使單位資金也造成支出壓力。
1.2固定資產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第一,一些行政事業單位領導重業務輕管理,認為財務工作主要是財務收支制度是重要的,固定資產可管可不管,固定資產購置回來放在單位,不丟失就算管理,“重財輕物,重購置輕管理”的思想長期存在,對資產的管理沒有形成嚴格的監督約束機制。第二,沒有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是由使用部門和辦公室、財務管理等部門進行相互配合完成的,業務科室是固定資產的使用者,辦公室是固定資產的實物管理者,財務部門是固定資產數量、金額的掌控者,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配合和相互的制約與監督,造成本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缺乏制約系統和監督管理機制。業務科室使用固定資產不細心,丟失、損壞、管理人員更換不通知辦公室,辦公室不能及時掌握固定資產的狀態,無法將盤虧、報廢的固定資產數量、金額告知財務,固定資產的管理就將陷入管理混亂的狀態。第三,行政事業單位無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人員。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多為兼職,人員還不能固定,缺乏相關的業務知識培訓,缺乏對固定資產管理的責任心,沒有績效考核的要求,所以對固定資產工作不重視,無法做到真正對固定資產認真負責的管理。
2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問題原因
2.1忽視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多是為社會公共利益服務的公益性的單位,固定資產有很多是上級部門無償調撥的,上下級固定資產調撥手續不能及時履行,上級單位認為固定資產調撥下去任務就結束,下級單位認為固定資產是上級單位調撥的,我們沒有投入資金,只是使用,不用對固定資產管理投入過多精力。致使這部分固定資產長期處于有人用,無人管理的狀態,容易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
2.2管理機構設置不健全
行政事業單位應該設置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部門,指定專門的人員,對固定資產進行管理,嚴格執行管理制度。但是在實際中,常是辦公室或財務科設置“兼職”人員管理著固定資產。很難明確各個部門職責權限,造成固定資產管理混亂。
2.3管理執法不夠嚴格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擅自出售、轉讓、變賣固定資產的,數量金額不夠《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了國有資產流失罪包含的罪名的,沒有明確的處罰規定,現實中也很少有人受到處罰。沒有起到預期的警示作用,應該加強法制宣傳力度。
2.4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對于固定資產管理不夠重視,相應的固定資產管理辦法也不夠完善,不能將管理制度納入年末績效考核中去,不能得到足夠的重視。
2.5會計賬目與固定資產實物管理脫軌
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中只記載固定資產原始價值,無明細實物數量、規格型號、使用部門、使用年限等詳細信息,固定資產卻由單位業務部門購置、使用和保管。由于固定資產使用部門與核算部門不一致,相互溝通銜接不夠通暢,導致固定資產的使用不規范、保管不妥當、清查不及時,報廢程序不合法,賬實不符的現象時有發生。
3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方法
3.1完善資產管理機制建設
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制定適應本單位實際情況的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并嚴格執行本單位制定的固定資產管理辦法的規定,同時建立健全的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制定,明確固定資產管理崗位責任,認真做到“誰使用、誰管理”的原則,遵守固定資產分級管理的規定、做到“責任到人、物盡其用”。有明確的資產使用人、管理人、監督人,在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各盡其責,互相監督、互相配合,做到資產使用回復,保管得當,清查及時,報廢合法。努力構建一個職責明晰的管理責任制,這樣有利于資產的使用管理。
3.2落實資產管理制度
隨著社會的發展,固定資產的種類也日益增加,固定資產的保管方法和保管期限也各有不同,事業單位要制定適合本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并要將固定資產管理制度落到實處。努力糾正在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不嚴、管理不規范的問題,要用健全的制度管理固定資產。
3.3固定資產盤虧、報廢制度要規范
固定資產到達使用年限或未到達使用年限存在損失或不能正常使用的情況,要安裝上級單位正常的盤虧、報廢程序處理固定資產。不能私自處理、變賣固定資產。對于安裝正常程序處理后的固定資產存在殘值的,要及時上繳財政,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隨著中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新時代,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逐步完善,固定資產作為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真管理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但是固定資產管理是一項繁雜、瑣碎的工作,單位容易忽略其重要性,只有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單位領導重視起來,齊抓共管,才能讓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化、正規化,國有資產才能得到安全的保障,國有資產才不會流失,只要上抓下管,齊抓共管,固定資產管理會早日步入正規,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6號)[EB/OL].(2006-05-30).
[2]2017年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全文[EB/OL].(2017-04-27).
作者:薛瓊 單位:遼寧省撫順水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