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鹽堿地成魚池塘養殖技術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術語和定義
1.1含鹽量
天然水中含有可溶性的以無機鹽為主的物質的總量,以g/L為單位。
1.2礦化度
陸地淡水含鹽量常用礦化度表示。鹽堿水的含鹽量習慣上也用礦化度表示。礦化度指以一定過濾水樣在105~110℃蒸干稱重的方法測定其可溶性總固體物質的量,包括水中溶解的非揮發性有機物。
1.3鹽堿地
土壤含鹽量在5g/kg以上,地下潛水礦化度在5g/L以上,pH在8.0以上的低洼地。主要特征是:地表雨季積水成澇,早季地表返鹽堿干早,不能進行農作物的種植。
1.4鹽堿水
主要包括低洼鹽堿地滲透水和地下淺表水。其特征為與海水比較鹽堿水水質中主要離子不具恒定性,水環境緩沖性能差,水化學組成復雜多樣。
2環境與設施
2.1場地環境
地下水源充足。養殖環境應符合GB/T18407.4的規定。
2.2配備第二水源
進行鹽堿地綜合開發治理規劃,合理布局,搞好水利建設,開辟水源,開挖引水渠道。并配備第二水源(江河、湖庫或地下水),每10公頃池塘配置10~15m淺機井一口,以及時調水補水,確保養殖用水。
2.3魚池條件
池塘大小以5-15畝為宜,池深2.5~3.5m,長方形,東西走向,長寬比為3∶1~5∶2,池坡比為1∶2~2∶5,池底平坦。按與養殖面積1∶1~1∶2的比例配備環池水溝或蓄水池。池塘應有獨立的進排水系統。排水口應有防逃設施。
3鹽堿水改良
3.1注淡水調節
鹽堿地魚池和排水渠,春季應排出礦化度高、含鹽堿量大的越冬老水,蓄足灌渠新水。新開發區應用灌渠新水灌透臺田,蓄滿魚池和灌渠,隨后通過排水渠排掉,再蓄足灌渠新水。
3.2乘雨季或抓住來水時機,養魚
池塘應勤換水,多蓄水;夏季多補充淡水,秋季勤換水。應將原池水全部排往遠離養魚池的拋荒泡沼洼地,并在結凍前加滿淡水(湖、庫、渠水或地下水),翌年放魚前將頭年冬季注入的水排盡,然后換注淡水以備放魚,有條件的地方最好先沖洗1~2次,進一步提高養魚效果。
3.3清除池底淤泥
經過多年養魚的老塘,如池底淤泥過厚,在冬季要清除過多的淤泥,使池深保持原來的水位,控制返鹽堿。實現壓堿降鹽,改良水質的作用。
3.4合理施肥
根據不同類型的鹽堿水和礦化度,多施發酵腐熟的有機肥,有選擇地使用化肥,以利降低或控制鹽堿度和避免pH升高。
3.5使用微生態制劑
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和改良鹽堿地水質的生態環境。主要有乳酸桿菌、光合細菌、芽孢桿菌、硝化細菌等。
3.6使用吸附劑
在養殖季節,可適當使用沸石粉、麥飯石、活性炭等吸附劑,吸附池水中部分的鹽堿、氨氮、亞硝態氮和硫化氫等。
4水質要求
4.1水源水質
水源水質經調控改良后應符合GB11607的規定。
4.2池塘水質
透明度20~40cm,pH值7.5~9.0,礦化度在5g/L以下,其余指標應符合GB11607的規定。
5魚種放養
5.1品種選擇
因地制宜,選擇較耐鹽堿的品種。如鯉魚、草魚、鯽魚、團頭魴、羅非魚、鰱魚等。
5.2養殖模式
以混養模式為主,主養品種占混養總量的60%-80%。
5.3苗種規格
魚種體重在50~150g/尾。
5.4魚種質量
5.4.1檢驗檢疫放養的魚種必須進行檢驗檢疫。選擇無畸形、無近親繁殖、無病無傷、規格整齊、體質健壯的魚種。草魚符合GB/T11776的要求,鰱魚符合GB/T11777的要求,鳙魚符合GB/T11778的要求,團頭魴符合GB/T10030的要求。
5.4.2消毒魚種放養前用3%~5%的食鹽水浸洗5~10分鐘,或用20mg/L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3~5分鐘。
5.5放養密度
根據池塘條件、養殖設施、養殖技術和管理水平來決定池塘單產,然后根據養殖品種、池塘單產和養成規格來決定放養密度。即:放養密度=池塘單產/出塘規格/養殖成活率
5.6放養時間
一般在4月中旬開始至5月上旬結束,池塘水溫在10~15℃時放養。
6日常管理
6.1建立池塘檔案
應按照《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做好池塘日志,建立池塘檔案。
6.2水質調節
養殖期間,每15天左右排掉池底層鹽堿度較高的水(排水量60~70%),然后加滿新水。5月、6月和9月每10天左右注1次新水,每次10~15cm,每月進行3~4次;7月和8月每周注1次新水,每次5~8cm,每月注4~5次。以保證池內水位始終高于附近其它鹽堿泡沼(未開發利用)的積水水位,有利于壓堿降鹽,改良水質。注水的原則是春秋宜淺,高溫雨季要滿。
6.2.1透明度調控
6.2.1.1使用有益菌養殖過程出現水色過濃、氨氮過高、陰雨天氣時施用光合細菌;養殖過程出現水質老化、溶解有機物多、亞硝酸鹽高、pH過高時施用乳酸桿菌;養殖過程每隔10~15天施一次芽孢桿菌,具體用法用量根據水質及菌的數量情況決定。
6.2.1.2使用吸附劑養殖中后期每隔10~15天,使用沸石粉等吸附劑,具體用法用量根據水質情況決定。
6.2.2補水每10天左右補水一次,每次補水量在10cm左右。在補加新水以后應進行水質檢測,使養殖用水符合GB11607的規定。
6.2.3池水消毒養殖過程中15天左右全池水消毒一次。消毒劑選用無公害水產養殖推薦使用藥物,絕對不許使用違禁藥物。
6.2.4增氧機的使用一般精養塘,每5畝必須配備3kW增氧機一臺。增氧機的使用,要視天氣情況、養殖密度、水質條件以及養殖生物活動情況而定。
6.3投飼
6.3.1飼料質量飼料質量按照NY5072、《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的標準和規定執行。
6.3.2投喂方法投喂優質全價配合飼料,投飼應做到“四定”。一般日投飼3~4次。
7病害防治
按照常規方法進行防治,要以防為主。放養前嚴格清塘;魚種放養前嚴格檢疫和消毒;高溫易發病季節,定期對水質消毒、定期投喂藥餌;少量多次施肥,增加有機質,控制小三毛金藻。藥物使用方法及休藥期應符合NY5070、NY5071和《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它化合物清單》的規定。
作者:李霞 白利丹 焦忠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