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龍蝦北方稻田養殖技術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小龍蝦養殖產業已形成體系。為滿足市場需求,在北方開發稻蝦綜合種養,已成為我國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主要模式之一。本文主要探討北方稻田養殖小龍蝦的技術方法及越冬方案,為小龍蝦在我國北方稻田養殖提供參考。
關鍵詞:北方稻田;養殖;小龍蝦;技術
小龍蝦肉質鮮美,且營養豐富,受到不少消費者的喜愛[1]。近年來,我國小龍蝦的市場消費需求日漸增多,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也開始了小龍蝦的養殖,養殖模式主要是稻田養殖。
1小龍蝦生物學特性
小龍蝦學名為克氏原螯蝦,是一種底棲且善于爬行的淡水甲殼動物[2]。小龍蝦是變溫性動物,喜溫暖、怕炎熱、畏寒冷,生存水溫0~37℃,適宜水溫18~33℃,最適水溫22~30℃。小龍蝦一年繁殖1次,繁殖季節一般在8~10月或翌年4~6月。秋冬季或春季繁殖,雌蝦抱卵量較少,一般200~300粒。小龍蝦生長速度快,從蝦苗養至成蝦上市,需3~5個月。在黑龍江省6月初放養規格為200只/kg的蝦苗,8月下旬至9月上旬即可長成25~50g/只,達到上市規格。
2蝦稻共作養殖模式
稻蝦共作要求當地稻田生態環境良好,遠離污染源,底質保水性能好[3]。有毒有害物質限量符合GB/T18407.4《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質應符合GB11607-1989《漁業水質標準》和NY5051-2001《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的要求。養殖面積大小不限,一般以2000m2為一個單元為宜。
2.1稻田改造要求
2.1.1環溝。沿稻田田埂外緣向稻田內7~8m處,開挖環形溝,堤腳距溝2m,溝寬4~6m,溝深1.2~1.5m,梯形。2.1.2子埂環溝與中央田塊之間,修建30cm寬、60cm高的子埂。2.1.3筑埂。利用開挖環形溝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寬田埂。田埂加固時每加一層泥土都要夯實。田埂應高于田面0.8~1.0m,頂部寬2~3m。2.1.4防逃設施。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應設防逃網。排水口的防逃網應為8孔/cm2(相當于20目)的網片。田埂上的防逃網可用水泥瓦、防逃塑料膜制作,防逃網高40cm。2.1.5進排水設施。進、排水口分別位于稻田兩端,進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進水口用20目的長型網袋過濾進水,防止有害生物隨水流進入。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環形溝的低處。
2.2養殖模式
采用蝦稻種養模式,每年5~6月放養蝦苗,養殖至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即可上市。在稻田水體消毒5~7d后,在環溝深水區移栽金魚藻和喜旱蓮子草,栽植面積占深水區的50%;在大田淺水區移栽輪葉黑藻、黃絲草和馬來眼子菜等,栽植面積占大田6%左右[4]。5~6月選擇適宜的水稻品種。稻蝦連作,水稻生長季節為6~9月,養殖幾年小龍蝦的土壤比較松軟,透氣性較好,水稻生育期應在145d左右,莖稈矮化,能適應較松軟土壤和30~40cm大田水位的短期浸泡。
2.3蝦苗塘口放養
小龍蝦苗種應盡量選擇品質優良的蝦種[5]。投放密度通常為體長2~3cm的幼蝦22.5萬~30.0萬尾/hm2。投放時,用5~10g/m3的聚維酮碘或3%~5%的食鹽水浸泡蝦體5~10min,進行消毒,然后均勻取點,把蝦種輕放至淺水區或水草較多的地方。
2.4稻蝦種養管理
小龍蝦生長季節,早晚巡田各1次,觀察小龍蝦攝食和活動等狀況;根據觀察情況及時調控水位,減少水位波動,使水溫適合小龍蝦的生存和生長。水位變化幅度在0.3~0.6m。大田水位控制在0.4~0.6m,環溝水位控制在1.2~1.5m,避免小龍蝦減少蛻殼次數。稻蝦共作期間,留田小龍蝦數量較少,水位控制以適宜水稻生長為主,采取淺灌即排,誘導小龍蝦集中到環溝中,環溝中水位控制在0.8~1.0m。為保證水稻產量和小龍蝦安全,選擇生物復合肥。施肥方法:緩慢將大田水排至近干,小龍蝦會主動遷移到環溝中,然后采取少量多次、分片施肥的方法,促使肥料較快沉淀于底泥中,隨后加水至正常深度。嚴禁使用對小龍蝦有害的藥物,如氨水和碳酸氫銨等。曬田按照干濕交替的原則,曬田在水稻成熟時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緩慢排水,使大田田面露出,小龍蝦會掘洞或遷移到環溝中,曬到大田土壤板結干裂,便于收割機作業。病害防治,采取“預防為主、防重于治、全面預防、積極治療”的措施,控制蝦病的發生。主要措施:一是在投放蝦前用生石灰水對蝦溝進行消毒;二是定期潑灑EM菌液調節水質;三是在養殖過程中定期補水,調控水質;四是合理投喂飼料,做到定時、定位和定量。使用“康寬”防治水稻病蟲害1~2次。小龍蝦起捕時間集中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用蝦籠誘捕,捕大(單重30g以上)留小,適時捕撈。第二次曬田后收割機從環溝閉合處進入大田收割水稻。
3小龍蝦種苗及越冬方案
養殖模式是基于每年購買蝦苗的方案。而在北方規模化養殖小龍蝦存在兩個主要制約因素:一是要解決小龍蝦種苗問題;二是要解決小龍蝦室外自然越冬問題。解決這兩個問題,需要建設一個小龍蝦越冬的溫室池塘,溫室應具備三層保溫層及水加溫系統。當環境溫度低于20℃時,收集稻蝦模式及池塘主養模式的小龍蝦,將其全部轉移至室內溫室池塘,調控池塘的水環境、溫度,以保障小龍蝦順利越冬。但北方溫室越冬,經濟成本較高,結合東北特殊的氣候條件,進行小龍蝦稻田種養模式,以春季購買苗種進行一季養殖為宜,既可以實現蝦稻雙收,又能節約成本。
4總結
開發稻蝦綜合種養已成為我國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主要模式之一[6],是新時代加快推進漁業綠色發展最具活力、潛力和特色的朝陽產業,是培育地方經濟增長新動能、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對北方地區綠色可持續發展稻米產業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胡文娟,黃江峰,徐先棟,等.稻田小龍蝦早繁苗養殖技術[J].江西水產科技,2021(01):22,24.
[2]谷豐源.遼東地區小龍蝦養殖的市場行情預測及養殖技術[J].漁業致富指南,2021(05):15-18.
[3]張振立,李正偉.黑龍江省小龍蝦產業發展現狀及主要發展對策[J].黑龍江水產,2020,39(04):1-3.
[4]顧紅平,唐玉華.稻田小龍蝦養殖技術要領[J].漁業致富指南,2020(24):51-54.
[5]陳康,茆軍.高效稻田養殖小龍蝦技術模式實踐與思考[J].新農業,2020(05):47-48.
[6]劉偉,李剛,張專,等.稻田養殖小龍蝦綜合種養技術要點及效益分析[J].農村科學實驗,2020(03):98-99.
作者:王冬柏 黃明坤 白秀文 王發明 朱蒙 單位:興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