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產養殖技術的環境管理淺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改造池塘
因為水是具有流動性的,所以必須有合適的場所容納,池塘是容納水體的重要場所。池塘條件的好壞直接影響水產養殖效益,有些條件較差飼養單位的池塘條件存在不合格的情況,這樣必然會造成池塘的質量下降,飼養者實際生產中的操作造成難度,而池塘容納水量較少同時沒有相應能力的保水性,自然會對水產業造成不利影響。而現實生產中還有使用已修建多年的池塘,如果遇到自然災害,會發生比較嚴重的損毀,直接對水生物的生產能力產生負面影響。所以應該對池塘進行必要的改造,確?;蛟黾映靥恋挠行萘?,提高水產業的經濟效益。
2保障水源
無論漁場采用何種生產用水都必須保證水質。如果實際飼養條件不允許,可以通過修建蓄水池的方式加以改善,盡量滿足不同魚種、生長季節及生產方式等相關的具體要求,營造良好的水環境。如果在飼養過程中由于水環境的異常而導致原有的水源不能夠繼續滿足水生物的需要,可以通過新的水源而進行改變。但是如果無法尋找到合適的新水源,保證我們的生產用水呈現近自然的狀態,應采取小密度放養的模式,避免呈高密度的水產生產形式。
3密度保證合理
單位水體能夠容納生物的能力通常都是相對固定的,但也可通過提高飼養的科技含量、或強化生產中采用的技術設備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提高的程度是有限的。這個量隨著實際飼養過程中容納的魚類生長狀況、生物群落構成和數量變化、水源補給、池塘水質等的變化而陸續發生變化。所以飼養者在最初進行水生物放養時應該綜合考量自場的生產條件、技術水平、管理能力等因素,以做出科學性的確定,同時還應該注意隨水生物生長狀況的變動而調整。切忌僥幸心理,一旦埋下隱患會造成后續的慘痛損失。
4確定品種
養殖企業在選擇飼養品種時應該綜合考慮其生活特性,再根據池塘的情況進行相應品種的搭配,盡量保證水產生物品種間呈現互利共存的生活狀態,保證整個生物群體與環境和諧相處,讓物質和能量流動順暢,形成良性循環。目前,根據相關的報道可知,不少的養殖者為單純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了互利工存的重要性。最常見的不合理放養情況就是鰱魚和鳙魚比例失衡,主要是因為市場對鳙魚的需求比較大,所以大量放養鳙魚,但由于鳙魚主要采食浮游生物,會導致水體中大量的浮游動物被攝食,使浮游植物出現繁生過度,嚴重消耗水中的養分,同時浮游植物還會遮光阻礙魚類行動,環境中剩下的部分死亡腐爛物質會在很大程度上破壞水質。所以需要飼養者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調節和合理的控制,確保水下和諧的環境狀態。
5及時進行水體維護
飼養者應該經常觀察水體,包括顏色、氣味等,還應該合理的調整魚類生產狀況,必要時可投喂藥物加以調節,消除或補充水體中的無機物質,同時能夠對有機物質進行選擇性的抑制或促進。如果水體可以始終保持良好狀態,其中生存的魚類也能夠健康、快速地生長,給飼養者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
6適當增加漁用機械
漁用機械,如飼料投喂機、增氧機。這些機械,能夠增加環境的可控性,及時緩解由于生產的進行造成的環境出現的矛盾。讓生產環境保持一個較好的狀態,使生產順利進行。
7其他環境因素
為改變由于自然降雨等導致池塘水渾濁的情況,應對情況嚴重的區域進行適當的綠化,保證即使在雨季有渾水流經,也會可以得到過濾和沉淀作用,從而保證水源的清澈。飼養場區如果可以對池坡、池埂以及其他的閑置地展開合理的綠化處理,主要可以通過種植綠化草、蔬菜、青飼料、中藥材等進行綠化,同時可以充分利用閑置資源,減輕池塘水污染的同時還可以緩解池塘的淤積狀態。飼養場區應該保持透光通風的狀態,適當的風力對水體的活動是非常有好處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水體與外界氣體的交換情況。所有生物都是需要陽光維持生命,水產生物也同樣需要通過透光作用而接受陽光。所以通常要求場區避免栽種高大濃密的樹木,還應該避免周圍有高大建筑物的遮擋。
作者:王琪 單位:黑龍江省訥河市國有資產監管運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