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視覺空間藝術語言老街保護性開發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復雜的建筑環境和密集的人口問題使老街改造面臨巨大挑戰。歷史文物性街區、歷史文化性街區、歷史商業性街區因自身特點存在差異性,其改造方法也應具有針對性。秉承保護性開發設計理念,從藝術學、心理學、經濟學等角度出發,發揮視覺空間藝術語言的魅力,探究如何在不破環老街歷史文化與建筑風貌的前提下,結合老街自身文化特色,合理植入視覺空間藝術,發展以視覺空間藝術語言為主體的老街改造戰略。落實保護性開發設計理念對我國老街改造有著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視覺空間藝術語言;老街改造;保護性開發設計
老街改造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老城區普遍存在道路狹窄、人口密集、建筑老舊等問題,這些不利因素導致城市發展空間受限、難度頗高,一味采取拆除重建這一手段顯然過于片面。部分老城舊址充滿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舊廠房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屬于那個時期懷舊、復古的獨特藝術氣質,成為不可多得的藝術文化遺產。人類在享受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的同時也面臨著一個無法回避的矛盾問題,即城市保護與發展之間越來越大的沖突[1]。在城市發展建設的同時,許多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街區被無情地拆除,時代氛圍與歷史印記為給新城區規劃發展建設讓路而被毀滅殆盡。例如北京的四合院,曾經被肆意拆除,到如今,所剩無幾時人們才發覺它的價值所在,縱使能仿建出相似的建筑環境,卻復制不出往昔時間沉淀下來的獨特韻味。拆除重建勞民傷財,保護性開發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正確選擇。針對不同地區文化特色與周圍環境差異制定專門的計劃,解決老街普遍存在的改造難、治理難等問題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
一、視覺空間藝術語言
如今,人們對精神層面的需求越來越高。視覺空間藝術語言是將藝術語言通過視覺化的形式傳達給觀眾,觀眾通過視覺感知對大腦中樞神經產生刺激從而激發或加強某些情感。視覺空間藝術語言可分為兩個概念理解,一是“視覺空間藝術”,二是“藝術語言”。視覺空間藝術通常指的是藝術創作者采用一定的物質材料,通過特定技術手法,結合空間規劃,最終創作出可供人們觀賞的空間藝術作品,作品被分為動態和靜態等多種藝術形式[2]14-15。“空間”可分為二維空間和三維空間。二維空間藝術是指平面藝術作品,例如,繪畫、涂鴉、裝飾彩繪、攝影等。三維空間藝術是指雕塑、裝置、建筑、裝飾品等以立體視覺效果呈現的藝術作品。從形態上區分則有氣態、液態和固態三種表現形式。從藝術語言的表達形式上可分為聽覺藝術語言、視覺藝術語言、視聽藝術語言。聽覺藝術語言是通過音樂的節奏、旋律、音調、音色、強度以及多重和聲等來表現人們豐富的情感世界,達到傳遞一定內容與情感的目的。視覺藝術語言則是通過塑造具有可視性的形態,以形體結構、空間組合、裝飾手法、色彩機理等激發人們在觀看過程中的審美聯想,傳達和營造特定的審美體驗與感受。視聽藝術語言結合了視覺藝術語言與聽覺藝術語言,達到升華氛圍感和代入感的作用。這里的語言并非直接口頭表述,而是通過形式載體和藝術手法轉述出來讓觀看者自行感受與解讀。視覺空間藝術語言可以營造出富有情感基調的環境氛圍,來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與對美的需求。在老街改造中,我們始終秉承保護性開發設計理念。例如,通過裝飾彩繪的方式在特定的環境物品上營造有效的視覺空間藝術效果,既美化了建筑街道環境,又可以打造一定的主題氛圍,賦予其一定的文化特色。大到房屋外墻面、街道、電線桿,小到桌椅板凳、門窗瓶罐,都可以運用裝飾彩繪的方式去提升其視覺空間藝術效果,從而豐富環境,提高趣味性和獨特性。視覺空間藝術語言能通過視覺神經激發人們的心理感受,使其在舒適的環境中自然而然地收獲愉悅的心情。
二、老街的分類與保護性開發設計的著力點
老街的概念與歷史街區的概念有所不同。“歷史街區”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1933年8月國際現代建筑協會在雅典通過的《雅典憲章》①。這是人類歷史上針對文化遺產保護達成的第一個憲章。憲章提出:“對有歷史文物價值的建筑和街區,均應妥善保存,不可加以破壞。”[3]1987年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在華盛頓通過的《保護歷史城鎮與城區憲章》(又稱《華盛頓憲章》)提出“歷史城區”(historicurbanareas)的概念,并將其定義為:“不論大小,包括城市、鎮、歷史中心區和居住區,也包括其自然和人造的環境。它們不僅可以作為歷史的見證,而且體現了城鎮傳統文化的價值。”[4]1985年建設部提出對文物古跡較為集中,或能較完整地體現出某一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區等予以保護。1986年國務院公布第二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時正式提出“歷史街區”的概念。“歷史街區”包含“歷史文物性街區”和“歷史文化性街區”。對于那些具有歷史文化價值但尚不具有歷史文物價值的街區,應當大力保護并開發其文化價值。老街的概念比歷史街區的概念涵義更為寬泛。它包含歷史街區,同時也涵蓋一些具有年代性的普通商業住宅街區。老街可大致分為三類:歷史文物性街區、歷史文化性街區以及歷史商業性街區。針對不同種類老街的特點所實施的保護性開發設計,其角度與著力點存在著極大差異性。
(一)歷史文物性街區的特征與保護性開發設計策略歷史文物性街區,顧名思義,是指具有一定歷史文物價值的街區,在文物價值這一層面上所有的東西都不可以被改變、被破壞,應當完整保留。這一類街區的保護性開發設計應當重視其文物價值,不可過度開發,在保護、保存其原有面貌的同時只可適時進行環境綠化和美化。
(二)歷史文化性街區的特征與保護性開發設計策略歷史文化性街區是指尚不具備文物價值,但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韻味的街區。其周圍環境、建筑風格、別具特色的風土人情等使其具有一定的時代特色與文化代表性,當年可能是繁華街巷,今天或許依然有人居住。部分此類街區在過去可能是廠房園區,但因現代生產方式的改變而被逐漸廢棄。這些廠房大多規模宏大,空間結構開闊,有的在整體建筑風格上也會根據生產需要進行規劃建造。此類街區的改造策略,可以在原有的老式建筑風貌或人文環境基礎上,通過裝飾彩繪、插畫、圖案等藝術手法實現保護性開發目的。利用舊城區和舊建筑自身特有的年代感加以文化藝術修飾可趨利避害,既解決了老街舊址難規劃、難建設的問題,又提升了文化藝術價值。植入視覺空間藝術性語言,拓展新型文創產業經濟,可以提升其文化價值附加屬性,將推廣發展特色文化作為著力點進行保護性開發設計。
(三)歷史商業性街區的特征與保護性開發設計策略此類街區在過去某個時代曾是十分繁華的商業街。隨著城市的發展,新型商業街的崛起使其變得鮮少有人光顧,隨之開始沒落。這類商業街在建筑風格上可能缺乏一定的特色,年代也不夠久遠,但可以追溯到一個時代的記憶,或許是兒時的味道,或許是一家老字號經營的地方。現在人們在注重物質享受的同時,也必然會考慮到精神的享受,面對商業經濟的改變,這類商業性老街應當尋求屬于自己的生存之道[5]。當人們看到老舊雜亂的街道建筑時,會產生極大的負面情緒;而同樣是老舊的街道建筑,如若添加了恰當的視覺元素或植入了特殊的藝術理念,積極引導觀眾的情緒變化,這時人們看到的就不再是破敗和平庸,而是被帶入到特定的情感環境中。保護性開發設計的著力點,應在于根據自身現有資源打造以文化為核心的藝術園區、主題街道等,既可改善環境問題又可提升文化內涵;同時植入主題開發文創經濟,從而帶動舊城區一帶的旅游經濟發展,既解決了一部分舊建筑的維護開銷問題,也提供了就業機會。改變傳統一味拆除重建的觀念,找準切入點,定位準確,讓藝術語言和視覺空間語言恰當地植入,使舊城換新顏。
三、老街保護性開發設計中應用視覺空間藝術的案例分析
(一)上海“1933老廠坊”上海著名的“1933老廠坊”在過去是屠宰場。為運送肉品便利,整個屠宰場內部仿照滑梯軌道建造了四通八達的水泥凹槽,貨物可通過不同的軌道滑到指定位置。該建筑被稱為內部結構最為復雜的建筑,融合了東西方建筑特色,具有極大的藝術研究價值。如今,1933老廠坊被改造為上海著名的藝術中心,定期舉辦藝術展,也有許多設計師在此創立自己的工作室。其整體視覺空間元素以工業風為主,結合金屬和玻璃裝飾品,墻面繪制了極具張力的圖案,內部裝飾雕塑不計其數,裝潢方面則刻意保留原始水泥樓梯與灰墻面,遵循包豪斯時期的極簡主義。視覺空間藝術語言的魅力使得這一巧奪天工的建筑更加宏偉壯觀,成為游客們紛紛打卡的藝術圣地。老廠坊的成功改造帶來了巨大的旅游經濟效益,同時也帶動了周邊經濟發展,解決了部分就業問題。針對這類街區,我們應當在其文化特色上做文章,通過視覺空間藝術語言強化其時代氛圍感,將時代性作為一種主題去推廣。同時結合文創藝術產品、特色餐飲體驗和具有時代感的生活方式等發展旅游經濟,給人們提供特殊的文化氛圍體驗。
(二)鄭州瑞光創意工廠位于河南鄭州的瑞光創意工廠成功將瑞光印務的磚房大院變廢為寶,打造成了文化夢工廠,在保護性開發設計的理念下實現了從舊廠區向創業園區的轉變。企業搬遷后,廠房何去何從的問題始終阻礙著老城區的發展建設。廠房周圍有許多居民因企業搬遷而失業,區域經濟的發展受到影響。瑞光創意工廠的改造不但保留了廠區原貌,為周圍居民帶來了新的就業機會,同時也為舊城區的經濟發展發揮了促進作用。整個廠區共有三個院子。1號院為原生產車間,空間較大,入駐了大型創意企業,承擔展覽等活動,并提供咖啡、健身等服務。2號院為原物資倉庫,入住了個人創意設計團隊,并設置路演大廳和辦公區域。3號院為園區配套生活空間,包括食堂、浴室、公寓等。這里未拆除任何建筑,而是通過對建筑添加藝術元素打造了文藝且懷舊的氛圍。紅磚墻上的特色涂鴉、極具視覺沖擊力的雕塑和具有年代感的路面與植物裝飾相互呼應。外部建筑風格簡樸統一,店鋪內部裝潢風格卻都有自己的獨特性與原創性,吸引許多游客前去參觀拍照。這里可以體驗雕塑、泥塑、陶藝、繪畫、茶藝、木料手作、銀飾手作等藝術創作,同時園區與大小影樓、攝影工作室簽訂長期合同,提供拍攝場景。該園區通過視覺空間藝術語言還原時代氛圍,打造藝術棲息地,同時通過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帶動了區域經濟發展與再就業。
四、結語
緊跟城市經濟建設發展的步伐,提出以視覺空間藝術對老街進行保護性開發設計這一理念,不僅可以解決城市歷史文化的保護問題,也可以通過視覺空間藝術語言打造特定情感氛圍,有針對性地根據區域化人文特質差異發展旅游觀光產業,有效解決就業問題。利用視覺空間藝術對老街舊址的保護性開發設計是城市經濟發展建設的推動力,是解決老街舊址整頓難、發展難的有效方法,是具有漸進性和可持續性的發展手段,在當代城市建設中真正做到了保護與發展齊頭并進。
參考文獻:
[1]劉偉.城市商業區中的歷史街區保護性開發與設計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06.
[2]薛紅艷.設計的視覺語言[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3]國際建筑協會.雅典憲章[EB/OL].[2020-10-02].
[4]國際古遺跡理事會第八屆全體大會.保護歷史城鎮與城區憲章[EB/OL].(2016-11-05)[2020-10-02].
[5]王耀興.歷史街區的保護性利用探索[D].重慶:重慶大學,2007.
作者:李馮暢 楊芳 武金勇 單位: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