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媒體下的漢語言文學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進入21世紀,新媒體技術及平臺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其在社會各個行業均有不同程度的滲透。作為中華民族歷史的記錄與見證,漢語言文學歷經了幾千年的發展,語言體系得到了不斷完善與更新。盡管新媒體技術與漢語言文學不屬于同一范疇,但兩者之間也存在相互影響。在新媒體技術支持下,漢語言文化對外交流以及服務也發生了一系列新的變化,呈現出強烈實踐化及跨文化交流發展趨勢。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持下,人們能夠借助電腦、手機等多媒體設備獲得網絡信息,并通過網絡平臺建立信息交流與共享,不僅拓寬了漢語言文學的傳播渠道,也推動了新媒體文學的發展。由江冰等著的《新媒體時代的80后文學》以19章的篇幅,分別對80后文學的歷史軌跡、時代背景、青春記憶、代際權利與社會權利、文化氣質與文化意義、傳播學闡釋、后現代風格、市場化趨向、亞文化特征、文體特征、類型化寫作、網絡互動的關系和其中的“偶像消費”和“話語制造”以及80后寫作的文學史意義等方方面面,引證了豐富的材料,做了深入的探討和論述。該書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以及文學愛好者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新媒體時代的80后文學》分為導論、上、中、下編、附錄五個部分。導論主要說明課題研究的緣起與特色;上編主要對80后文學的形態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描述和闡釋;中編則描述了80后這一代人成長的文化環境,其中重點突出了互聯網所帶來的網絡文化空間對80后的深刻影響;下編落在了本課題的核心部分,展示80后文學與網絡互動具體表現與內在緣由;附錄部分展示本課題實證研究的部分成果,同時傳達一種理論闡述如何與實證調查保持良好互動的學術探索態度與方式,試圖在更為真實和形象的基礎上,接近我們的研究對象,并由此體現出本課題的當下性與前沿性。書的第一章節介紹了80后文學的歷史軌跡,首先介紹了80后文學命名的意義,并從80后文學的偶像派寫作、實力派寫作以及另類派寫作三個方面剖析了80后文學的寫作特點。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別從80后文學時代背景、青春記憶以及代際權力、社會權利幾個方面介紹了80后文學的基本特征與文化特點。在新媒體環境下,80后文學呈現出明顯的網絡特征,從第一家網絡文學網站誕生到今天,網絡文學已經有了20多年的發展。網絡文學大概起源于2000年左右,伴隨互聯網技術發展,網絡文學得以興起。然而,彼時網絡文學作為新興行業,受限于上網門檻等因素,網絡文學很長一段時間都被視為小眾、非主流的存在,內容創作者們更多是在興趣的推動下去創作,甚至還面臨外界各種的各種不解和批評。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漢語言文學交流方式被打破,語言文化互動逐漸深入,漢語言文學對外交流水平以及文化素養也得到提升。
該書第五章主要從時代文化征候、文化反哺以及文化品格方面探究了80后世作的文化氣質與文化意義。第六章闡述了80后文學傳播學,新媒體時代的帶來,使得每個人都成為一個自媒體,人人都是文化的傳播者。作者釋放思想、才情的途徑更加廣泛。第七章介紹了80后文學的后現代風格,主要包括世俗化浪漫生活、超現實魔幻想象、網絡游戲書寫以及復合范式幾個方面。新媒體環境使得漢語言文化創作形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尤其是網絡用語的應用,不僅能夠豐富漢語言文化的表達方式,還提升了文學藝術的趣味性。書的后半部分則從80后文學市場化趨向、亞文化特征、文體特征以及類型化寫作等方面全面分析了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的多元發展態勢。與此同時還就80后文學與漢語網絡文學的關系文體進行分析,針對網絡互動中的“偶像消費”“話語制造”等問題進行探討。新媒體的發展為漢語言文學增添了更多新的要素,使漢語言文學發展空間不斷擴展,同時也使得漢語言文學各項活動能夠在現實媒介環境中開展。新媒體環境對傳統文學生產資料進行了重構與消解。新媒體具有強大的包容性,在這種模式下,80后文學順應時展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新媒體滋生的網絡用語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與創造性,也為漢語言文學創作增添了生機與活力。部分網絡用語是從社會某一熱點事件、人物中衍生出來的,運用這些網絡用語進行漢語言文學創作不僅彰顯了80后文學創作的風格與特點,也豐富了漢語言文學詞庫。
當前,新媒體環境對漢語言文學發展也具有一定的負面作用。如為了吸引大眾眼球刻意寫錯別字,不符合漢語言文學創作規范,對青少年語言文學學習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要加強對網絡語言環境的監測,提取精華,避免盲目模仿,合理應用新媒體語言。新媒體環境更新了漢語言文學的創造方式與發展路徑,《新媒體時代的80后文學》一書全方位揭示了新媒體時代80后文學的創作特征及發展趨勢,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與參考價值。
作者:王曉紅 單位:上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