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語言文化環境下的沉浸法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外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其本質是一種跨文化交往活動,即在真實的環境中結合語言和文化提升語言交際能力。沉浸法主張的“浸泡式”語言學習滿足了培養學生語言應用能力這一目標。吉林外國語大學地球村作為綜合性的語言文化實踐基地,通過語言感受文化,通過文化熏陶語言,是打造沉浸式語言環境的較好途徑。本文通過對沉浸式教學法和“地球村”的分析,探索了“地球村”沉浸式教學的語言文化環境和條件對外語學習的影響,最終證實了沉浸式語言文化環境對外語學習產生積極影響。
關鍵詞:沉浸法;地球村;語言文化環境
一引言
沉浸法作為一種在國外取得豐碩成果的教學方法,提出語言與環境的有機結合,強調環境對于語言學習的重要性。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的反映。因此,學習語言也離不開文化的熏陶。吉林外國語大學地球村創造的正是語言與文化相結合的沉浸式環境。
二沉浸法概述
沉浸式教學法(ImmersionProgram)起源于加拿大魁北克省,是指將學生浸泡在外語語言環境之中,教師只用外語作為教學用語,學生通過外語學習其他課程以及技能,外語既是教學的內容,也是教學的工具。20世紀60年代,英語和法語同為加拿大官方語言,為解決政治問題和雙語人才的需要出現了沉浸式教學法。其成功的實踐使這一教學法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并引起廣大學者的深入研究。20世紀70年代末,這種教學法最先在中國西安的幼兒園和小學進行實驗,效益頗豐。于是沉浸法在中國的小學、中學、大學以及職業學校開始得到廣泛應用。隨著沉浸法在外語教學中的普遍實施,許多學者便對此教學法在課堂中的應用展開研究,如袁平華(2011)和董昕(2017)均對沉浸式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通過對沉浸法的內涵和理論依據的分析,從語言環境、教學方法、教師和教材等方面提出其對我國英語課堂教學的啟示。劉云(2013)和周波(2018)以實證研究為基礎,分析目前沉浸式教學法在課堂教學的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如語言環境缺乏、教師素質待提高以及教材編寫不合理等,并提出相應的創新路徑。從近幾年的研究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的學者都致力于沉浸法在課堂內的研究,也一致認可語言環境對外語學習的重要性。而“地球村”沉浸式教學打造的不僅是教室內的語言環境,更打造了一種專門學習語言的生活環境和文化環境,能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自然而然習得外語、使用外語。
三“地球村”簡介
吉林外國語大學地球村是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大型綜合性語言文化實踐教學基地,集教學功能、實踐功能、研究功能和交流功能于一體,用于語言文化體驗課程及實踐教學活動。“地球村”內設中國村、韓國村、日本館等17個村。每個村都配有信息化、智能化教學設備,并通過目標語國的標志性建筑微縮景觀、展板、沙盤模擬及部分實物來展示該國家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這些文化元素都滲透著各語種國家豐富的文化內涵。“地球村”用各國文化元素組成目標語國的語言文化環境,使學生能夠把語言和文化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在校園內就能身臨其境的領略世界各國的不同文化和獨特風情,通過文化沉浸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增強跨文化交際能力。吉林外國語大學作為涵蓋17個外語語種的語言類高校,其自身在創建外語語言環境上就占有優勢,且擁有大量的外籍教師和留學生,為學生打造了一個真實的語言環境。基于這種潛在的條件,在地球村開展用外語進行的語言交際活動,如地球村“語言診所”、外語戲劇、外國知識大獎賽和出國全過程模擬等,有利于學生形成外語思維模式,增強外語應用能力。
四“地球村”中沉浸式教學的環境和條件
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語言的學習也離不開文化,在某種程度上,語言學習就是文化學習。因此,要準確、適當的運用語言就必須了解其背后的相關文化知識。在地球村的17個村中,各村均體現了目標國的文化特色,均是由目標國衣、食、住、行等相關文化元素組成的一種新型課堂形式。在這樣一個仿真的外語國家的文化環境下,通過文化環境的浸泡和熏陶,提高學生外語習得的興趣和能力,激活學生的語言能力。吉林外國語大學作為語言類院校,除了有良好的沉浸式文化環境外,更具優勢的是能為學生創設動態的語言環境。在創造“地球村”沉浸式語言環境時結合地球村資源和外籍師生,引導和組織學生開展實踐和實訓活動。以外語為教學和交際語言來開展用外語進行的語言交際活動,如模擬在銀行兌換和在法庭指證、辯論等場景。在體驗真實的國外生活場景過程中習得語言,并通過外語學習其他的生活技能、職場技能。
五沉浸法在“地球村”的應用途徑
“地球村”作為綜合性的語言文化實踐中心,不僅是學校的教學場所,更是開展語言實踐和實訓的基地。學生不僅是通過在教室學習語言來獲得語言能力,而是通過外語交際學習其他技能和知識的同時促進其語言能力的提升。首先,通過各種文化交流活動的開展,使學生融入文化情境中,切身體驗和感受兩國或多國文化差異,提升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如中意/俄聯誼活動、中西飲食或婚俗文化交流活動等。其次,口語角、英語演講或辯論賽和主題沙龍等語言交際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可沉浸的語言環境,通過與留學生、外教的直接交流,形成外語思維模式,提高外語交際能力。最后,俄羅斯民俗體驗日、出國過程模擬和日本茶道表演等模擬體驗活動讓學生置身于所處文化環境中,通過外語完成交際和相關實踐任務,潛移默化習得外語。文中以“語言診所”和“詠春拳講習”兩種活動為例進行具體分析:
(一)“語言診所”
地球村“語言診所”模擬醫院就醫的場景,旨在充分發揮外教和國際學生的nativespeakers的作用,營造動態語言文化環境,促進外語交際和文化學習。“語言診所”就醫場景的創建,使學生融入情境中,以外語為交際語言咨詢就診流程、填寫掛號單、向主治醫生問診等。學生可以請外教和留學生給自己糾音、診斷外語學習方法或分享學習資源,也可和外教、留學生聊各種話題,如飲食、電影、困惑等。外教和留學生根據學生的描述診斷出該生在學習方法或語言技能方面的問題和原因,并給出相應的指導建議,為學生創造了一個真正的沉浸式語言和生活環境,學生不僅可以用外語表達自己的訴求,還可以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外語學習效率。
(二)“詠春拳講習”
詠春拳是一套非常實用的中國功夫。在整個詠春拳的講習過程中,外教和學生均只以外語為唯一的交流語言。外教在用外語教學時會使用對應的動作來幫助學生理解,以身示范,學生跟著模仿。詠春拳講習班不以教室為教學地點,而是選擇在地球村具有文化環境的場所開展,加上特定的語言環境,使學生能夠真正融入到情境之中,自然而然開始外語的交流。本活動以教授詠春拳防身的基本知識為內容,以外語為基本教學和交流語言,使學生在真實的體驗中了解一些常識和技能,為詠春拳愛好者提供沉浸式的語言環境,獲得語言能力的提升。
(三)沉浸法在“地球村”應用的成效
地球村為學生創設的沉浸式語言文化環境,保證了學生外語的輸入和輸出,提高了學生的外語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影響,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實踐教學示范中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多員文化教育中心”。首先,在這種新型的教學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替代了教室中沉悶的學習環境,學生能在真實的互動中感受外語語言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引來了國內外220多所大學代表團和長春“十佳大學生”和中小學生前來參觀。其次,沉浸式環境使學生接觸了大量的接近生活的語言,進行有意義的交際,使學生感受到語言學習的實用性,融入到語言學習中,口語表達能力明顯提升,在各大外語演講比賽中都有吉外學子的身影。最后,在教師和同學的共同幫助下,學生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增加學習資源的獲取渠道,提高了外語學習效率,提升該校專業四級的通過率,也在“LSCAT”全國口譯大賽中脫穎而出。
六結語
在地球村沉浸式教學中,學生不以在教室這一傳統的外語教學學習外語,而是浸泡在語言文化環境中。通過與外語本族語者的交際互動,養成外語思維模式,在真實的語言文化環境中習得外語,提升外語運用能力,是一種值得推薦的外語實踐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董昕.沉浸式教學法在大學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7(09):267-269.
[2]魯子問,康淑敏.英語教學設計[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07):106-107.
[3]米艷麗.沉浸式教學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J].文教資料,2018(29):15-17.
[4]強海燕,LindaSiegel.加拿大第二語言浸入式教學發展概述[J].比較教育研究,2004(07):1-7.
作者:夏曉碟 肖惜 單位:吉林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