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語文課堂的傳統文化教育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我國歷史文化的發展進程中,民族傳統文化曾對社會文明和人類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語文教育被公認為我國基礎教育中最重要的文化傳承陣地,是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最有效的途徑和最初的起點。目前發現,我國高校在語文課堂上對傳統文化知識覆蓋較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使多數同學對傳統文化缺乏認知,使得語文課堂上對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不足。在這種現狀下,高校應該做出相對應的教育優化措施,轉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建立新型的教育模式,加強對學生的知識教育,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做貢獻。本文就我國高校中語文課堂上對傳統文化的教育模式進行研究和分析,并對此提出一些優化建議。
關鍵詞:高校語文;課堂教學;傳統文化;教育研究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富含著很多能量,高等教育中做好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需要在高校語文課堂中做好相應的工作。課堂上不僅要讓學生們了解傳統文化的涵義和特點,還要培養學生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高校語文課堂與傳統文化的教育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進一步促進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融合,使之相互影響,相互傳承,聯系得更加緊密。
一、高校語文課堂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情況
(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覆蓋面廣
雖然現在很多高校開設了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選修課,使感興趣的學生可以進行選修,比如“中國傳統文化禮儀”、“唐詩宋詞人文解讀”、“傳統文化節日”等相關課程。但由于課程學時受到限制,相對于必修課來說,課堂規模有限。而且在選課的時候,由于課程有時間和人數的限制,讓有些喜歡傳統文化的同學沒有辦法報名參加,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滿足學生對學習傳統文化的需求。除了開設傳統文化相關課程之外,高校也曾嘗試過舉辦有關傳統文化的知識講座,但宣傳的效果并不突出。究其原因,是根據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幾年才舉辦一次,也沒有經過精心的規劃和整理,知識講座組織形式懶散,演講過于敷衍。由此看來,雖然目前高校對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從開展到實施的情況上看還是多有不足。
(二)傳統文化教育方式較為單一
從目前高校開設的傳統文化選修課和語文課堂的課程上看,教學方法偏向于傳統的教學方法,雖然傳統教學的方式對學校的管理和老師的授課比較有利,但是課堂太過枯燥乏味,知識面涉及不寬,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學生對與傳統文化的課程缺乏積極性。比如:在上到有關古代文言文的課程上,老師就只是按照相關教材和輔導書來講解,沒有涉及相關的課外知識,也沒有活動環節和學生們進行互動。這樣極不易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所以高校在課堂教育和課程的設置下要推陳出新,結合現代的教育理念和學生的興趣愛好,對課程進行創新。
(三)學生缺乏對傳統文化的熏陶
現在我國高校存在著一種現象:除了文史和藝術專業的學生對傳統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以外,其他專業的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很大的誤解。除此之外,小部分人也只是憑著興趣愛好才有一知半解,更別說專攻于理工科的學子們了,他們很少對文史類感興趣,也沒有太多的機會接觸這類知識,所以就造成了一種“學之甚少”的尷尬局面。這種情況下,傳統文化是得不到普及的,很多學生更是沒有這方面的認識。另外關于傳統文化方面相關的書籍,在高校中沒有多少個人會去看的,加上傳統語文課堂上的講學,間接中就使學生對傳統文化有了誤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傳統文化的傳播。
二、傳統文化教育在整個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傳統文化教育對學生的教育意義
中國擁的歷史源遠流長,里面的文化精髓能對大學生的三觀產生重大影響,通過傳統文化教育,能培養學生對國家和社會的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在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社會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傳統文化中的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這些主流思想是中華傳統美德文化精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個人情操和道德觀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的精神命脈,是具有是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動力,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競爭中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受到中國百年凌弱被欺的影響,當代許多青年人對優秀的傳統文化產生了冷漠感,許多優秀傳統文化正在逐漸消失,反而受到西方外來的文化和西方的傳統節日的影響,過著西方的節日。利用高校的教育機制來為傳播傳統文化的教育,對青少年進行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渠道。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的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責任感
文字對于一個民族的發展是不可或缺的,而學習文字就是開始從語文學科中認識的,在過去的教學中,語文一直被人們所忽略,跟其他學科相比語文在教育的地位就顯得比較薄弱,而實際上語文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具有特殊和神圣的地位的。現今中華傳統文化逐漸陷入危機,把傳統文化和高校語文課堂相結合,有利于對學生傳播民族文化思想,讓學生更加了解傳統文化,培養學生對民族的自豪感,從中可以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魅力,讓傳統文化在祖國的花朵之間得以綻放光彩。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們明白,如果沒有我們古老的中華民族文化,也不會有中國悠久的文化底蘊和蓬勃的發展,也就不會有我們優秀的中國人民。
三、高校語文教學中如何開展傳統文化教育
(一)將傳統的教學方法轉型創新
我們知道傳統教學方法一般是老師在講臺上循規蹈矩的講課,同學們在下面循規蹈矩的聽講做筆記。這種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師授課,管理學生,但是對于現在的大學生而言,不利于他們的自身自主學習,自由討論,自主創造力得不到激發,思維得不到充分的調動。由此看來,傳統教學方式單一、枯燥,難以讓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興趣,也難以挖掘學生對探索傳統文化的關注度。想要改變這種現狀,對傳統教育方法的轉型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學到《滕王閣序》,老師使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讓課堂充滿聲、色、光和人物結合的畫面感,并且讓同學們自導自演課本上的內容。這樣原本枯燥乏味的文言文的課堂,不再是一潭死水,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感情,激發學生的熱情,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思考,課堂活躍了,印象也加深,也培養了他們自主研究的能力。
(二)營造高校語文課堂的傳統文化氣氛
想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在課堂上的學習氛圍尤其重要,課本是教室的主體,知識是整個課堂的靈魂,調動學生在課堂的積極性是至關重要的。語文書中雖然蘊含著很多文學知識和小部分古詩詞,但是涉及古文化的內容還不是很多,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老師不僅要求學生對課本的朗讀和背誦,對偏僻的字、詞、有認識了解以外,老師同時也要對學生擴展課文中,作品的文化背景和作者人物的背景,也就是傳統文化的傳播和教授,更為重要的是作者及作品中所內含的傳統文化對當下社會有何重要的意義。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應該盡量挖掘教科書的教材內容,拓展相對應的傳統文化,可以從課文的注釋、標注和課后練習入手,引導同學在課內積極自主發言,在課后認真查閱。還可以課本中的詞句來拓展內容,老師可以以文章的文化背景來講相關的傳統文化故事,激發學生對文章的好奇性。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還可以讓同學們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吸收本民族的文化。
(三)語文課堂應因材施教,多采用傳統文化經典讀本
高校的語文課堂上老師不僅要教授課本上規定的課文,還應該多普及課外相關的讀物。我國有著相關的典籍眾多,學校應準備這方面的讀物在課堂上讓學生宣讀,語文課堂教學管理不應只局限在一隅之地,不但是要在課堂上學習課內知識,還應該拓展到課外,課外閱讀和課外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廣泛的學習傳統文化的知識。目前我國關于傳統文化的社會資源相對來說比較豐富,學生們應該多利用有效的社會資源來豐富自己的學識,多瀏覽相關的書籍,增強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老師們在平時上課的時候可以在課堂上多組織同學們舉辦課堂活動,以傳統文化的故事做背景,讓學生們扮演其歷史人物,展現當時的社會風貌和人文習俗。這樣不僅增加了同學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增長了對傳統文化的認識,還活躍了課堂氣氛,拉近了老師跟同學們的感情。所以應該鼓勵老師在課堂學習上多多創新,不能墨守成規,要在傳統文化的教學上別具匠心。
(四)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不僅僅是局限在課堂的教科書上,還可以通過課內開展一些相關的活動,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還能增加學生在傳統文化方面的積累和精神積淀,加深對文化知識的印象,克服學生妄自菲薄、民族意識淡薄、奉獻精神不強等思想觀念。引導學生樹立起良好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使他們成長在課堂,務實在課堂。比如,以傳統節日為媒介進行傳統文化教育。高校語文課上,要求是要理論和實際相互結合起來,在當下社會的文化沖擊下,不少高校教學中,對學生的要求是要和國際接軌,強調現代生活的知識理念,而不在意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但我們知道,在語文教學中,語文作為我們的母語,在傳承傳統文化的教育工作中這個責任是義不容辭的。也是在文化教育界的主力軍,但是在語文教學方面,還需要多加創新和有效的管理,找到適合同學們能接受的方法,進行文化的傳播和了解,避免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中逐漸落伍。例如在學習《蘇武傳》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關注蘇武在出使匈奴的19年中是如何飲血吞氈、矢志不渝、不辱使命的。讓學生將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蘇武進行比較,讓學生懂得,關注人生才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
(五)豐富課堂內容拓展傳統文化學習
語文學科不僅是中學學習中的基礎學科,同時也是工具學科。學好語文,尤其是學好傳統文化,不僅能在考試中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更多地了解社會,感悟人生,同時能夠在別人的人生經歷中找到自己的方向。這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語文教師要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儲備,淵博的知識,廣泛的社會閱歷。在講解一篇具體的傳統作品時,要能夠引經據典,才能使學生產生敬佩之情,“榜樣是一位好老師”,讓學生由崇敬到愿意學習。其次,要求語文教師要有多樣靈活的教學手段。必須承認,在進行傳統文化授課的過程中,難免由于文字的晦澀難懂、時代距離太大,而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這是就要求教師運用靈活的教學手段去調節課堂,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最后,恰當地拓展、豐富課堂內容。在教育學生思想道德之時,不能把作品中的思想、道理硬套在學生身上,而要將學生的實際生活與歷史名人進行比較,讓學生在歷史人物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以及奮斗的動力。這樣的教育會給學生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讓學生終生難忘。傳統文化是我國文化遺產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將傳統文化滲透于語文教學當中,不僅是將傳統文化傳承的有效手段,更是樹立當代中學生健康、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是語文教學目標之一。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語文教師的教學任務任重而道遠。
四、結論
總之,對于在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高校語文課堂教育有著不可忽視的主導作用,雖然現在高校也在教學方式中做了一些改變,但是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目前的教學方式沒有辦法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感興趣,學生想要學習文化的觀念不強。由此看來,高校語文課堂上對傳統文化的教學,從課堂到課外,從內容到形式,應該推陳出新,勇于創新。不斷提高民族文化在現代文化生活的地位,這樣有利于學生們對傳統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感受,進而更好地在傳承傳統文化的這條道路上前行,建設原本就屬于我們的文化大國。
參考文獻:
[1]弭良滿.大學語文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創新研究[J].語文學刊,2017(5):167-172.
[2]楊清艷.傳統文化滲透于大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42):56-57.
[3]馮芳.高校語文課堂中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的管理研究[J].語文建設,2014(9z):8-9.
[4]李孔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論[M].合肥: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5]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2-13.
[6]王天一.大學語文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學中的功能和定位研究[J].考試周刊,2017(102):46-46.
[7]焦鳳華,吉毛太,應成榮.大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探索[J].文學教育(下),2017(12):50-51.
作者:張彥明 宋敏 單位:成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