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跨文化交際能力與大學茶藝英語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是大學茶藝英語教學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大學生茶藝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顯得更加關鍵。本文結合茶藝英語跨文化教學進行幾點討論和研究。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能力;大學茶藝英語;教學
引言
大學茶藝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目的,是為民族傳統文化在國際上的普及培養更多優秀人才,使中國文化能夠在世界文化之林落地生根,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基于此,相關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投入到相關研究中去,通過親身實踐改變當前茶藝英語教學現狀,提高其教學質量,更好地為文化建設服務。
1茶藝英語跨文化教學
1.1中西方茶文化差異
中國茶文化起源較早,早在神農氏時代,我國就有相關的歷史記載,彼時茶葉以藥用價值開始傳播并逐漸發展為保健性功能飲料。早年間,茶葉種植普遍興盛于西南區域,由于茶飲品的的流行與推廣使得茶葉種植逐步擴大,遍及全國。至今為止,我國已形成了多種多樣的茶葉,不同區域有獨特的茶種與茶葉文化。在此歷史背景下,茶葉的應用與種植中不斷融入民族文化滲透傳統道德思想,并形成了地域性顯著的中國特色茶文化。不僅如此,茶文化在傳承的過程中,與多種文化傳播載體相結合,并以此形成了多元化的茶文化內涵,誕生了的許多茶文化巨作。隨著貿易往來的發展,在漢代時期茶葉開始經銷海外;唐朝時期,誕生了茶文化巨作《茶經》,其對于茶文化的制作、種類、民風習俗等都有詳細的記載。但此時的西方國家由于地理生活環境受限,其不能自主種植茶葉。隨之國家海上貿易的推進,茶葉走入英國,并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征,融入濃濃的文化情懷。隨后在歐洲國家逐漸流行,茶葉不僅在皇室范圍內流行,更在民眾中開始流行。相關統計表明,大部分英國居民將飲茶視為每日必須活動,其人均茶葉消費甚至趕超中國。在茶葉選擇的喜好程度上,中英間也有明顯的差異,我國民眾普遍喜愛不受任何添加劑影響的綠茶,并且其流傳歷史悠久。但是在英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居民則是偏愛飲用紅茶,并與牛奶點心相配合,形成了聞名世界的下午茶。
1.2茶藝專業英語跨文化教學重要性
我國從二十世紀開始,便實施高校課改,英語專業在課程創新的的過程中關注的英語國家文化解讀,利用文化的影響感受語言的差異性,并在此過程中增加語言的實用性。英國文化利用英語進行傳播,在茶藝專業英語中融合跨文化的內容,可在學習茶藝的基礎上增加對英國文化的感受與學習。但是在學習茶藝專業時,其專業性突出,語言對于學習茶文化知識有重要作用,可通過專業的詞匯輔助語言學習者理解茶文化的差異。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語言,語言獨具地方特色,在學習與運用英語之前就了解并認可文化間的差異,有利于提升對語言的理解。可見,將跨文化意識與茶藝英語學習相結合有利于學生在中外文化的對比中了解不同的茶文化特色,對茶藝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并提升信息交流的自主性。在高校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對中西茶文化的比較使學生通過差異的對比,了解中西茶文化的不同風俗習慣,并探尋其中規律,促進對茶文化內在的探究。在進行語言的運用過程中,應當充足考量習慣的差異性,明確英語專業名詞有其特定的規范化解釋。如:英語紅茶為“Blacktea”(黑茶),若進行直譯“Redtea”則有其他含義表示為南美的某漿果飲料,可見在學習茶葉英語時,要了解其行業專業名詞的特定規范,通過對背景知識的學習與用法習慣的掌握,避免翻譯時出現誤差導致誤解。在利用跨文化意識進行英語學習時,可以采用情景導入的方式進行練習,模擬并營造出實際的交流環境,使學生在此氛圍中提升英語的交流與運用能力。
2茶藝英語跨文化教學模式構建
2.1茶藝專業英語跨文化教學中存在問題
近年來,教育界普遍認識到在茶文化專業中利用跨文化的方式進行英語翻譯的重要意義,但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仍存在發展的阻礙:
2.1.1教師缺乏對跨文化意識的重視度。
當前,部分高校的茶藝跨文化英語教學缺乏專業的師資力量,沒有專業的教師團隊,通常是由其他科目擅長英語的教師進行兼任,因此其自身缺乏對跨文化的重視,只是采用傳統的語言教學方式進行英語教學,進而導致英語專業的教學重點依舊是圍繞詞匯的背誦與語法的練習,課堂教學內容以課本教材為主要依據,缺乏創新性的文化拓展,更難引導學生建立跨文化的學習意識。
2.1.2取乏有效的經驗儲備。
當前,我國對于跨文化的應用依舊以理論為主,缺乏實際的教師教學案例。這主要是由于茶藝專業英語教學對于跨文化能力的培養依舊在摸索的階段,因此,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各高校之間存在跨文化教學的差異,難以實現統一化的管理及經驗儲備。
2.1.3有效的實踐教學活動較少。
對于語言類文化的學習良好的學習實踐環境有助于推動學習者提升語言的運用力,同時符合茶葉知識中有關實景模擬訓練的要求,對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效果顯著。但是,當前高校由于來自資金的壓力、場地的局限、能力受限等都導致實踐性英語交際課堂難以開展,教學效果的評價依舊停留在成績判斷、書面表達的層面,對口語成績缺乏重視度,使得跨文化教育工作難以落實,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對跨文化茶藝英語能力的提升。
2.2茶藝專業英語跨文化教學模式構建策略
2.2.1擴寬文化視野,運用合理的翻譯方式進行教學為了提升茶藝英語翻譯的教學質量,需要教師以專業的能力配合科學化的教學方式。對此,基礎工作就是要提升教師的知識儲備與文化視閾,以此來支撐教學的科學性,利用跨文化了解英語茶文化的差異性,強化學生翻譯能力。如對“玻璃器皿晶瑩剔透,便于觀察其湯中的變化,適合用于煮黑茶和奶茶。”進行英語翻譯時,往往難找尋到最為最為準確的翻譯原詞,這時可利用異化茶藝翻譯法,使用歸化策略用目標語的形式表現出原句的意思,保證譯文在符合原文意思的情況下,可富有國外茶文化的內涵,被外國人所理解。“Glassheateraretransparent,allowingeasyobservationofteacolorchangeandbestsuitedforbrewingdarkteaandmilktea.”此句翻譯為“allowing”這一現代分詞的運用保留了原句的表達意思。在運營翻譯的異化策略之時,同樣有需要注意的問題。但異化策略的主要標準與規劃策略相反,是將本國文化以外國茶文化的特點進行反映與展示,即在最大限度上保留本國語言源語特點的同時,保留本國茶文化的特色,將其進行外國茶文化的翻譯轉化,使閱讀者通過英語特點感受中國茶文化。如《茶藝英語》中的典型例子曾指出。翻譯“Thesippingglassteacupisconvenientforviewingtheliquorcolor.”中對茶具翻譯為“玻璃茶杯”,導致其失去了原本的茶文化特色,而“玻璃品茗杯”的翻譯則和我國茶文化特色相契合符合語言表現方式。這是典型的異化翻譯策略運用,更利于表達原文中的茶文化特色,同時有利于在茶文化在我國的交流與溝通。通過適應合理的翻譯方式,有助于向世界傳遞我國茶藝。
2.2.2將茶藝英語的翻譯過程融入實踐內涵
當前雖然歸化翻譯、異化翻譯的效果顯著,但是更多的是強調對理論的探究,缺乏實踐的活動。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茶藝英語實踐能力的培養,利用情景模擬提升學生的語言翻譯能力,同時重視文化的熏陶與培養,利用文化事業的拓展,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使學生對于茶藝文化的翻譯更符合語境的需求,滿足茶文化的差異性。
2.2.3組建翻譯小組,積極強化培訓
為提升茶藝專業的教學水平、英語翻譯的準確性,教師的專業能力與職業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當前部分院校茶藝英語教學的效果難以提升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缺乏專業的教師。對此,教師可對現有師資團隊進行能力的提升與培訓,充分利用綜合資源的整合,提升教師的知識儲備、教學能力、技能水平。同時,還可通過高校間的交流活動,進行教學方法、經驗的溝通交流,實現對現有翻譯教學的創新,以此提升茶藝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結束語
在茶藝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通過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茶藝專業學生英語水平,促進茶文化在國際上的傳播和發展,提高學生茶藝專業學生英語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馬凌.高職英語文化教學的本土化策略與實踐———以茶藝表演專業為例[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8,33(01):84-87.
[2]朱悅.高校茶藝英語教學中茶文化教學與跨文化意識培養[J].福建茶葉,2017,39(04):278-279.
[3]鄭鶴彬,張瓊玉.基于跨文化視角的英漢互譯歸化異化策略———以《茶藝英語》課程教學為例[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28(01):116-117.
作者:王麗萍 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外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