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基礎英語教學中形成性評價的實驗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形成性評價包括三個因素:學生反饋、教師評價及同伴互評、利用評價結果調整教學。而形成性評價在高職院校基礎英語教學中存在著兩個問題:一是以成績來評判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師的教學質量,二是關注于學生的出勤率。某高職院校的實驗研究表明,形成性評價在高職院校基礎英語教學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將形成性評價滲透于高職院校基礎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有效途徑是:(一)課內課外相結合,拓寬教育基地;(二)多角度評價,不僅局限于學習成績;(三)多主體評價,不單單發揮教師作用。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高職院校;基礎英語;實驗研究
英語是當今世界各國之間交流的國際通用語言,要想獲得更廣闊的人生舞臺,實現夢想,成就更光明的發展前景,就必須掌握必要的英語知識;于社會發展而言,要想走出國門,走進世界舞臺,就必須借助英語這一基石。學校作為為社會輸送人才的平臺,作為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陣地,應當不斷改革教學手段,變革教育理念。然而,當前,我們應該認識到,在高職院校教學中,基礎英語教育基礎尚還薄弱,教學現狀還不盡如人意。古語有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認識到在高職院校基礎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知道難題是什么,癥結又是什么,拿出破解基礎英語教學的難題。基于此,本文將圍繞“形成性評價”這一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出發,做出必要的實驗研究,明確形成性評價這一教學方式的價值所在。最后,本文提出了三項將形成性評價滲透于教學全過程的方式。希望能夠讓英語教師認識到形成性評價方式的意義,給高職院校基礎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新的解決思路。
一、研究背景
(一)形成性評價簡述形成性評價(formativeevaluation)是指將對學生的評價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并從多個角度、全面評價學生,而非局限于成績這一單一因素。與形成性評價體系相對應的是終結性評價,字如其義,終結性評價就是在學生完成某一階段的學習后對學生做出評價,評價對象主要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形成性評價體系與終結性評價二者最大的區別在于對學生評價的時點不同,前者關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全時段,而后者則是聚焦于學生學習的某一結果、某一成績。除此之外,所謂形成性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日常學習過程,而且要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態度、情感等作出反思、觀察、記錄,教師通過反思、總結,進一步完善教學體系。一方面,對于學生而言,可以使學生從“唯成績論”的枷鎖中脫離出來,提高自信心、激發學習熱情;另一方面,教師通過與學生的深入交流,能夠更加全面地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從宏觀上了解整個教學進度、教學質量,為日常教學活動精準把脈。形成性評價主要包括如下因素:一是學生反饋,包括: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況、學生應當達到的學習效果以及縮小差距的措施;二是教師評價、同伴互評;三是利用評價結果調整教學。如上三個因素是構成形成性評價必不可少的要素。
(二)形成性評價在高職院校基礎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當前,大多數的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主要是以成績來評判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師的教學質量,這樣的評價方式容易滋生“平常學不學無所謂,期末拿高分即可”的學習觀念。當成績成為與學生綁定的唯一指標,也就有了“差學生”和“好學生”的區別,并由此挫敗學習積極性,長此以往,學生不僅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自信心也會潰敗。在教學實踐中,部分學校意識到了僅以成績進行評判的消極影響,開始注重形成性評價體系的運用,但在實踐過程中,其關注點也往往聚焦于學生的出勤率上,而非學生的日常表現,最終仍然落到了終結性評價的窠臼。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而終結性評價則只關注考試這一時點,割裂了過程與結果的統一。僅從成績這一角度出發,也無法培育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而形成性評價則是從教師、學生、同學三個主體出發,能夠形成對學生較為全面的評價。因此,明確形成性評價體系之于課堂、學生、教師的意義,對于教師轉變教學思路、推進教學體系深入改革有著重要意義。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設通過閱讀相關學者對于形成性評價體系的看法,結合作者自身的教學經驗,本文提出如下三個假設:第一,形成性評價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形成性評價將注意力放在了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主張課內課外相結合,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因此,本文假設形成性評價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第二,形成性評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形成性評價將學生變為課堂的主導者,而教師則成為學生學習的拐杖,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而引導學生找到癥結所在,及時解決問題;第三,相較于中高水平的學生,形成性評價對于低水平學生的作用愈加明顯。由于這一教學體系不僅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即使是成績較差的學生,也有可能會因為學習態度、學習興趣而得到教師的正面評價,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二)實驗時間2020年9月1日—2020年12月1日。
(三)實驗對象本文以高職院校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樣調查方式抽取兩個班級(分別稱作甲班、乙班),甲乙兩班均為36名同學,甲班為控制班,乙班為實驗班。(四)研究工具和方法本次實驗分為前測實驗和正式實驗兩部分,用到的調查方法主要有問卷調查、訪談法,評價方式包括:自我評價、同伴評價、教師評價。前測實驗在正式實驗展開之前進行。控制班沿用傳統終結性評價方式,而實驗班則是采取形成性評價方式。為提高實驗結果的可信性程度,本實驗在兩個班級學生不知情的情況下展開,且兩個班級的授課教師相同,采用的教材相同。
三、實驗過程
(一)前測實驗為摸清控制班與實驗班兩個班級的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在高職學生返校以后,進行了一場基礎英語測評,對數據分析后,兩個班級的英語成績無顯著差異,提高了結果的可信程度。且基于此次成績,將得分在85分及以上(滿分為100分)的學生劃分為高水平,得分在75—85分這一區間的學生劃分為中等水平,得分在75分以下的學生歸為低水平。除此之外,在實驗開始前,首先根據形成性評價的構成要素,與實驗班的同學一起協商、制定、修改,最終形成形成性評價手冊。將考核要求、考核內容告之實驗班的全體同學,學生將根據教學計劃設定具體目標。對于控制班學生,無上述要求。
(二)正式實驗針對實驗班的學生,授課教師不僅要從宏觀上掌握整個班級的學習狀況,還要深入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找出問題所在,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并要求學生每周五對學習計劃的完成情況、下周的學習安排進行自我評估和總結。教師對學生的周計劃實施方案以及實施情況進行點評,并通過面談、手寫評語、下一學習階段應該采取的措施等反饋給學生。除教師評價外,實驗班學生還進行了同伴評價,教師將實驗班全體36名學生劃分為6組,每名學生由5位同伴做出評價。自主評價則是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的反饋,對比自己已設定的學習計劃,找出不足。學生自己的主動參與,不僅能夠使得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還能夠提高學生制定計劃、執行計劃的實際能力。對于實驗班學生而言,在實驗過程中,尤其注重學生課堂上的表現。課堂是學生展開學習的主要陣地,也是評價學生學習表現的重要場所。除學生課上的積極主動、回答問題、出勤率等非測試性指標外,還包括定期、不定期的測評,其中,在實驗結束前一天,對控制班以及實驗班的學生都進行了期末測評。對于控制班學生而言,則將評價重點放在最終的期末測評上。
四、實驗結果分析
在實驗結束以后,采取調查問卷與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歸納與分析。首先,發放調查問卷,發放對象包括實驗班與控制班全體學生;其次,針對參與此次授課的教師,采用訪談法。針對兩個班級的學生發放問卷72份,收回問卷72份(有效率達100%)。針對學生的問卷內容包括“是否贊成繼續使用形成性評價方式”“你認為形成性評價方式具有哪些優勢”等。根據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結果:高達94.8%的學生贊同繼續使用形成性評價教學手段,他們認為形成性評價可以增強自身的自信心,提高自身學習熱情。同時,有學生表示形成性評價可以提升溝通合作能力;78%的學生認為,形成性評價激發了學習主動性,感受到了老師對自身的關心,改善了師生之間的關系;81%的學生認為,形成性評價使得自己與小組內、小組外的同伴相互監督,共同進步,在班級里營造了積極向上、勤奮學習的氛圍。針對教師進行面對面訪談,訪談內容包括“您認為形成性評價是否有利于教學”“您認為形成性評價是否有利于更好地引導學生”等,授課教師表示,形成性評價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使課堂成為學生發揮創造性、主觀能動性的陣地,真正體現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值得應用與推廣。通過測試指標與非測試指標的分析、對比正式實驗展開前與結束時的成績,可以得到如下結果:實驗班的學生成績提升幅度高于控制班的學生,就實驗班學生而言,低水平學生的學習成績增長幅度普遍高于中等水平以及高水平學生。由此,上文提及的三個假設得到證明,形成性評價在高職院校基礎英語教學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五、將形成性評價滲透于高職院校基礎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有效途徑
由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形成性評價具有較大的優勢,教師應當采取合理的措施,將之貫徹落實到日常教學過程中。為此,可以從如下三個角度入手。
(一)課內課外相結合,拓寬教育基地不可否認,語法結構、單詞等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是學好英語的基礎,但僅有此,是遠遠不夠的。正如俗話所說“大道至簡,實干為要”,理論學習離不開實踐這片沃土。學習語言,不僅要學會“寫”“讀”,也要學會“聽”和“說”,而這就要求學生走出課堂,勇敢地與別人對話、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說,讓學生走出課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自信心,于樂趣中提高成績。因此,應當將課上的理論學習與課外的實踐緊密銜接,鼓勵學生在課外多說英語、多聽英語。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思考:基于某一場景,讓學生自主編排對話,又如,基于一定的劇本,讓學生一同表演英語節目;舉辦英語演講比賽、辯論比賽等。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參與、主動思考和學習。
(二)多角度評價,不局限于學習成績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基于考試成績對學生做出評價簡單易行,但這樣的評價方式也容易滋生問題:一方面挫傷成績較差的學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導致作弊、“唯成績論”等錯誤做法。相較于普通大學學生,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基礎較為薄弱,長期以來被“學習成績不好”的陰影籠罩,若一味地“以成績論英雄”,必然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勢必無法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而形成性評價方式所主張的從多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使得學生從學習成績中脫離出來,有更多的展示空間與更廣闊的展示自己的平臺,課堂上表現積極、某次作業完成得好、英語讀音標準流利等都可以得到教師、同伴的積極評價,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找回已丟失的自信心。
(三)多主體評價,不單單發揮教師作用傳統的評價方式強調教師的作用,但僅僅依靠教師的作用顯然是不全面的。一方面,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最需要的,是通過反饋帶來的存在感和成就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的作用絕不僅僅是“解惑”,而是要用愛與包容貼近學生,充分挖掘每位學生的優點,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對于學生的錯誤做法,也要給予負反饋。為此,教師評價可從以下方面入手:上課是否認真聽講,課堂表現是否積極;是否能大聲、有節奏、流利地說出所學的單詞及句子,語音語調是否準確等。另一方面,要發揮同伴評價的作用,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依據評價標準,同伴之間對學習狀態、過程及效果做出評價。使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閃光點。評價應當盡量挖掘每位學生的閃光點,并將其展示出來,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結語
評價是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通過評價,學生可以明晰自身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以對學生學習情況完整摸底。科學合理評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能否做到科學合理評價,則取決于評價方式的選擇。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利用好形成性評價這一教學理念,擺脫結果性評價這一桎梏,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時展日新月異,但教育作為社會發展的進步基石不會發生改變。不論社會環境如何變化,教師應當始終追求先進的教學理念,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己任,不斷變革傳統教育理念,將嶄新的、科學的教育理念運用于教學全過程,為社會進步源源不斷地輸送優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陶貴芳.形成性評價在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5).
[2]宗小葉.淺析形成性評價在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企業教育,2013(22).
[3]徐艷艷,王桂霞.形成性評價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8).
[4]李睿.形成性評價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2).
作者:郭麗 單位: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