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院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知識掌握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選擇在成都市婦產兒童醫療機構工作的679名臨床護理人員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工作時間>3年,已獲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排除標準:辦公室行政護士。年齡20~55歲,平均年齡30.05歲;來源于部級醫院313名(46.10%),省級醫院63名(9.28%),市級醫院202名(29.75%),區級醫院101名(14.87%);護士職稱者292名(43.00%),護師職稱者266名(39.18%),主管護師職稱者121名(17.82%);中專學歷者71名(10.46%),大專學歷者471名(69.37%),本科及以上學歷者137名(20.17%);工作中接觸化療藥物者240名(35.35%)。
1.2研究工具
問卷為自行設計的“一般情況調查表”和“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知識、態度、行為調查問卷”。職業防護知識、態度、行為調查問卷包括“基本知識”、“護理操作中防護”、“職業暴露后處理”、“職業性接觸化療藥物的防護”4個維度。
①職業防護知識:共31個條目,每個條目有3個選項,答案正確則記1分,答案選擇錯誤及選擇“不清楚”選項均記0分,該子問卷滿分為31分。
②職業防護態度:共15個條目,調查護理人員對職業防護知識的看法,每個條目均設置“完全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5個選項,并依此按照1~5分進行計分,該子問卷滿分為75分。
③職業防護行為:共43個條目,涵蓋生物、物理、化學等職業危險因素的防護及職業暴露后處理情況,該問卷條目1~13(即“基本知識”和“護理操作維度”是所有護士均填寫的條目,設置5個選項,包括“從不”、“偶爾”、“有時”、“經?!?、“一直”,并依此按照1~5分進行計分,條目6和條目11采用反向賦分,總分為65分。而條目14~26(即“職業性接觸化療藥物防護”維度)為接觸過化療藥物的護士填寫,14~20,22,24,26均設置5選項,包括“從不”、“偶爾”、“有時”、“經?!?、“一直”,并依此按照1~5分進行計分,條目21、23、25是對是否發生化療暴露進行判斷,如是則分別填寫條目22、24、26。條目27~43“職業暴露后處理”維度需對是否發生過職業暴露進行判斷,如答案為“是”,則填寫相應的次數。該問卷經過臨床護理管理、感染管理、護理教育等5名專家對問卷的條目和內容進行評價。知識子問卷的CVR=0.9226,態度子問卷的CVR=0.8400,行為子問卷的CVR=0.8791,問卷總體平均CVR=0.8806。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在某部級醫院抽取50例護理人員進行預調查,進行信度分析,其中知識子問卷的Cronbach’s系數為0.690,態度子問卷的Cronbach’s系數為0.945,行為子問卷的Cronbach’s系數為0.746,整個問卷的Cronbach’s系數為0.837。
1.3資料處理
采用SPSS13.0forWindows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分析。統計方法有描述性的統計方法及Pearson相關檢驗。
2結果
2.1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知識影響因素
將醫院級別、教育背景、科室、職稱、職務、工作年限、是否參加培訓等進行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醫院級別(t=-7.073,P=0.000)、教育背景(t=6.619,P=0.000)、科室(t=153.663,P=0.000)、職稱(t=3.527,P=0.000)、職務(t=-3.893,P=0.000)和是否參加培訓(t=2.196,P=0.028)是知識的影響因素。再將單因素分析中有影響的因素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醫院級別、教育背景、科室和護理人員的職務是知識的影響因素(均P<0.05)。
2.2各級別醫院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知識得分差異比較
不同級別醫院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知識得分情況及方差分析結果見。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醫院級別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知識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用LSD法進一步兩兩比較得出:部級醫院與區級醫院、市級醫院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知識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P=0.000);省級醫院與市級醫院、區級醫院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知識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30,P=0.016);市級醫院與區級醫院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知識得分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4);部級醫院與省級醫院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知識得分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83)。
2.3不同教育背景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知識得分差異比較
不同教育背景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知識得分及方差分析情況見表2。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教育背景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知識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用LSD法進一步兩兩比較顯示:本科及以上學歷與大專學歷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知識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4);本科及以上學歷與中專學歷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知識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大專學歷和中專學歷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知識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梢哉J為隨著學歷增高,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知識得分也增高。
2.4護士長和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知識得分差異比較
護士長較普通護士得分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
2.5護理人員職業防護態度影響因素
直線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醫院級別是護理人員職業防護態度的影響因素(t=2.739,P=0.006),市級醫院護理人員職業防護態度得分高。
2.6護理人員職業防護行為影響因素
直線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醫院級別、年齡、教育背景、職稱、職務、科室、工作年限和是否參加培訓等不是護理人員職業防護行為的影響因素(P>0.05)。
3討論
3.1醫院級別對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知識和態度的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部級、省級醫院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知識得分高于市級和區級醫院護理人員。雪麗霜等[1]調查也發現,不同級別醫院助產士對職業防護的認知及行為存在差別,省市級最好,其次是縣級,鄉鎮級最差。李青文等調查也顯示,三甲醫院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知識得分高于其他級別醫院[2]。每個醫院發展水平不同,對員工的要求不盡相同,員工需要不斷地發展來滿足工作中的需求。級別高的醫院更重視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知識的培訓,其知識水平也較高,因此級別較低的醫院應重視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知識的提高。醫院級別對護理人員職業防護態度得分有一定影響,社會心理學相關理論認為,個體所屬的團體對其態度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團體通過特定的行為規范和準則來約束和限制其成員,團體可利用對其成員的影響力來促進成員態度的形成和轉變。各級醫院管理層對職業防護的重視程度、對護理人員的培訓情況以及護理人員面臨的工作壓力都不同,這些都會影響護理人員的職業防護態度。由此可見,醫院管理層可通過制定規章制度、嚴格考核、加強管理來提高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的知識水平,提高其對職業防護的重視程度,從而做好職業防護。
3.2教育背景對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知識的影響
調查結果提示,護理人員學歷越高,其職業防護知識得分也越高。教育背景是每個護理人員內在的特征,教育背景決定了個體的知識結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對知識的理解接受能力以及對事物的認識和看法。護理人員需要在工作中不斷對職業防護知識進行學習和更新,個體的內部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對知識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學歷越高其獲得知識的能力越強,獲得知識的途徑也可能更為寬廣,學歷不同,對自身的要求也不太一樣,這些都可能影響護理人員對職業培訓知識的獲得和掌握。因此,醫院管理層及護理管理者應當積極鼓勵護理人員進行在職學歷教育,不斷提高獲得知識的能力和知識水平,以提高其職業防護知識水平。
3.3職務對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知識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護士長得分高于普通護理人員,這是由于護士長是科室的管理者和考核者,首先應做好表帥,對自身的要求也較普通護理人員高;同時護士長外出學習的機會也相對較多,其獲得職業防護知識的途徑和渠道也較普通護理人員多一些;另外,護士長的學歷也較高,其中本科以上學歷占40.35%,而普通護理人員本科以上學歷僅18.33%,這也顯示教育背景對職業防護知識存在影響。
3.4培訓對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知識的影響
“是否參加培訓”在單因素分析中對知識是影響因素,而進行多因素分析后則不是影響因素,這可能是多因素分析混雜了其他因素的影響,這與其他學者調查結果有一定差異。有多位學者對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知識培訓前后掌握情況進行了分析,結果提示,培訓可提高職業防護知識掌握和行為依從性。而本研究結果的出現,可能是因為被調查的醫院在進行護理人員自我防護知識培訓的時候,其內容針對性不強,是在業務學習的時候順便講些職業暴露的知識,培訓后沒有進行專門的考核等,使護理人員的培訓與知識的掌握關系不大。這提示醫院及科室進行職業防護知識培訓時應主題明確,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并加強考核。Edgar提倡的“學習金字塔”指出,講授是學習者理解度相對來說非常低的教育方式。謝家興等研究發現,情景模擬教學是護生職業防護教育中一種有效、可行的教學方法。王慧的研究也提示,使用新媒體,如微課,在職業防護教育中可有效提高學生職業防護知識和技能。所以,對在職護理人員職業暴露的知識培訓應通過多途徑、多形式、多感官的刺激,如可開展知識競賽、進行業務查房、案例分析、情景模擬及使用新媒體等,才能有效激發護理人員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顯著地提高教育效果。
4結論
醫院級別、教育背景、科室和職務影響護理人員對職業防護知識的掌握,醫院級別對護理人員職業防護態度也有一定影響;護理人員職業防護行為不存在明顯影響因素。因此,應加強對市區級醫院和低學歷護理人員的職業防護知識培訓,改善護理人員職業防護態度,全面提高護理人員職業防護行為依從性。
作者:黃燕 王玉瓊 單位: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護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