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等級醫院評審提升現代醫院管理水平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等級醫院評審,突出規范與標準落實,突出管理機制的常態化建立。新時期醫院管理逐步實現由傳統型向現代化轉變,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該院在2017年成功創建二級甲等綜合醫院的過程中,進一步完善質控組織體系,提升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工作,保障醫療安全,持續落實各項標準與制度,達到以評審促進規范化管理與持續改進的效果。
[關鍵詞]等級醫院評審;醫院管理;管理機制;信息化建設
1等級醫院評審提升醫院規規范化管理水平
1.1梳理了全院工作制度,明確各崗位人員職責
《標準》明確了從多個維度對二級醫院內部質量與安全管理和醫療服務的整個過程明確了制度要求。迎評初期,醫院根據《標準》提供的制度管理要求,對全院397條工作制度進行了梳理,其中有醫療篇138條,護理篇79條;梳理了全院臨床和行政后勤各科室196條崗位職責,為醫院實現以“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規范化管理,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該院管理已開始走向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細化了各部門、各科室職能分工,權責明確化,職能清晰化,流程順暢化,醫院組織結構體系更為合理、完善[1]。
1.2完善醫院質量與安全的管理體系
醫院根據院內人事變動,及時完善質量與安全管理相關組織,在醫院質量管理委員會下設置10個專業委員會,明確各委員會的工作制度和職責,根據工作需要每季度召開醫療、護理、院感等質量管理委員會會議,每次會議圍繞工作質量或“三重一大”等事項,總結交流經驗,提出不足,建議使用合適的質量管理工具作持續改進,形成會議紀要下發,有效地解決了工作中出現的重點問題或流程不暢的難題,充分發揮了各委員會集體決策的作用。
1.3強調全員質量與安全持續改進的理念
該院以等級醫院評審為載體,運用質量管理工具,以評促建,評建結合,努力在質量管理上實現規范化、制度化和常態化。近三年來,各科室均能運用PDCA作日常質量持續改進工作,各臨床科室質量小組每年針對本科常見問題,通過頭腦風暴找出代表性問題,作為本科PDCA案例來分析總結,并將PDCA案例的四個標準步驟張貼上墻,PDCA質量管理理念已深入人心。各科能以不良事件上報為抓手,對重大不良事件及時作根因(RCA)分析,通過品管圈、RCA、PDCA、HVA、FMEA、追蹤方法學等科學管理工具的培訓與運用,極大地提高了科室人員運用質量管理工具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2醫院等級評審提升了醫院管理的常態化水平
2.1對照標準落實監測指標的常態化
醫院安全管理質控系統包括了醫療質量管理、藥事管理、護理管理、醫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與輸血管理等。按照標準要求,該院完善了醫療質量安全管理三級質控體系。特別對醫院各項核心制度的落實、醫療環節中的隱患問題、醫療、護理、院感、病歷質量等質量問題進行落實與督查,在每月的《醫務通訊》里定期通報醫療、護理、院感等業務方面的質量指標,對不達標的指標明確提醒,督促日常工作中監測。在醫院質控工作中,充分體會到在質控目標、質量考評體系的建立,要在《標準》要求的基礎上,與本單位實際相切合,重點抓危重、疑難病例的救治協調管理、圍手術期醫療安全管理、病案質量控制與院感管理等工作,重點突出,全面落實,推動本院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持續改進[2]。
2.2促進質量管理制度的常態化
在日常管理中,該院從基礎質量、環節質量與終末質量管理環節落實全過程管理理念,認真解決并提高病歷質量、處方質量、患者安全等目標管理能力,切實提高了全院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的持續改進能力。醫院對全體醫務人員定期進行醫療技術操作規范、管理工具使用能力等培訓,端正所有人員對于質量持續改進工作的認識與態度,嚴格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技術操作流程與人員職責[3]。日常加強重點崗位技術能力評價、再授權機制,持續提高各醫務人員的業務能力與質控落實能力。
2.3加強重點科室管理的常態化
該院為提高自身特色,分析各科室的技術實力與人才儲備,結合當地病種特點,對該院相對成熟的呼吸內科、神經內科、內分泌科、消化內科與心血管內科五個二級學科采取外聘專家坐診與查房、現代化管理等方法進行重點學科建設,如對住院糖尿病患者加強院內管理與多種方式(電話和微信病友圈等方式)隨訪管理,提高治療質量。普外科、婦科、泌尿外科、骨科與手外科中常規開展微創手術,減輕患者手術創傷,促進患者更快康復。
2.4就醫環境整潔安全常態化
該院對醫院門診部、住院部、行政后勤區域,有計劃地實施“5S”現場管理,將“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五個階段經典步驟落實在日常工作中。責任部門以及相關責任人對必需物品進行定點歸置并實行畫線管理,有效避免了藥品標識不清、擺放雜亂導致的差錯發生。在此基礎上開展大清掃活動,全院面貌有較大改觀,明亮有序的工作環境,激發工作人員的向心力和歸屬感,減少無效作業時間,提高工作效率[4]。醫院環境整潔安全,患者身心愉悅,營造了良好的就醫環境。
3等級醫院評審提升了醫院信息化管理水平
3.1大幅提升管理工作效率
根據二甲綜合醫院信息化建設要求,近3年來,我院加快了信息化建設步伐,完成了17個信息化系統建設,電子病歷、門診醫生工作站、不良事件上報系統、病案示蹤管理、合理用藥系統、單病種管理系統等軟件上線后,根據不同職級權限設置,可以對現運行和終末病歷進行質控,方便管理人員快捷提取監測指標作統計分析,為下一步決策提供了準確的第一手資料。使各項醫院管理事務數據采集更為完整、可靠,提高了管理效率。
3.2有效節約人力資源成本
臨床監護信息系統是臨床應用系統的代表,用來檢測病人生命體征,減少了護士頻繁測量血壓和心率等指標的工作量,可以快速方便讀取數值,做出觀察評判,減少因患者多、人手不足照顧不周出現疏漏的現象[6]。
3.3顯著提升病歷文書質量
傳統病歷、醫囑單、護理記錄是醫生或護士手寫的,難免會出現字跡潦草像天書的情況,電子病歷系統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存儲、查閱方便,能夠實現分級保密制度,較傳統病歷安全性更可靠。
4等級醫院評審明確了醫院功能任務
4.1積極履行醫院公益責任
履行社會公益性是二級公立醫院等級醫院評審的核心條款,該院始終將維護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放在首位。①承擔基層醫療機構人才培養任務,與谷陽、寶堰、宜城、辛豐等衛生院開展對口幫扶,幫助其培養臨床、檢驗、超聲科醫生,有效帶動了基層衛生水平的提升。②積極響應國家援藏、援疆醫療服務,派出醫務人員參加,工作得到政府部門充分肯定。③承擔政府指令性任務,完成各項醫療保障任務,配合政府部門完成多項大型公益性體檢活動。
4.2深化醫改目標任務
根據國家醫改政策要求和本地政府的目標任務,醫院制定了單病種實施方案與措施,近2年來,積極開展臨床路徑管理,有效控制了平均住院日與住院費用等指標,降低了患者醫療成本。醫院平均住院均次費用在6100元左右,平均住院天數8d左右,切實減輕了群眾“看病貴”的問題。每年開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詢、義診等活動次數平均在15次以上。該院急診科附近設有本市120急救分站,承擔本區域急救和轉診任務,在全市禽流感、手足口、H7N9等感染性疾病防控和其他突發性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中,均圓滿完成了上級主管部門交辦的任務。
4.3以患者滿意為目標
在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中突出公益性[5],將公益職能與患者滿意作為評價重點,積極落實平安醫院九點要求,加強對安全責任事故、病床使用率、醫療技術安全指數、醫療服務質量的管理,增強醫院的業務發展、創新能力、科研建設與醫院成本控制等自身發展能力,實現醫院運營的科學性、安全性、合理性,構建一個人民滿意,發展穩健、職工幸福的醫院。
4.4重視患者就醫體驗
該院制定了《關于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的實施方案與措施,對危急重癥患者、三無患者實施綠色通道措施,優先檢查、救治[6-7]。優化就診流程,門診大廳一至三樓設置了銀醫通系統(自助掛號繳費機),有效縮短患者就診時間。落實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念,將人文關懷融入到護理服務,完善護理服務流程,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積極開展預約診療服務,建立門診“一站式”服務熱線,接受患者的健康咨詢與投訴建議,對所有出院患者一周內均完成電話隨訪,主動接受患者與社會的監督評價。
5結語
《二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的出臺與實施,使二級醫院的規范化管理有了明確的參考與標準,各醫院能夠結合實際情況,在職能范圍內開展規范化管理工作,堅守公立醫院公益性功能定位,提高醫療質量安全管理,控制醫療成本的增長,保障患者權益,重視患者感受,推動了醫療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為醫院的長期發展提供了持續改進的管理標準,使醫院建設達到以評促管和持續改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柴玉英,陳忠民,雍陶,等.從等級醫院評審看醫院規范化管理[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18):132-135.
[2]乙軍,華明軍,張以來,等.基層二級醫院醫療質量控制要點[J].中國保健營養旬刊,2013,23(10):888.
[3]馬虹,程志亮,劉娜.從等級醫院評審看規范管理的作用[J].醫藥前沿,2013,16(12):95-96.
[4]項國安,江秀鳳.基于公益性的二級綜合性公立醫院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社區醫學雜志,2016,14(16):82-83.
[5]李順振.等級醫院評審推動醫院規范化管理[J].現代醫院,2017,17(12):1725-1728.
[6]王健.醫院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信息系統工程,2016(12):115.
[7]夏惠敬,李林枝,葉小燕.品管圈活動在泌尿外科術前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2):51-52.
作者:眭春芳 單位:鎮江市丹徒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