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汶川地震10個受災市縣的青少年心理健康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汶川地震10個受災市縣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汶川地震10個受災市縣的青少年心理健康

        摘要:目的了解汶川地震8年后地震災區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方法以892名汶川地震四川10個受災市(縣)的15~23歲青少年作為被試,采用自編的一般情況問卷、癥狀自評量(SCL-90)和事件影響量表進行調查,并將獲得的數據運用SPSS處理。結果16.8%的地震災區青少年存在各種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地震災區青少年scl-90各因子得分高于中國正常人常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焦慮、恐怖、軀體化因子上男生與女生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地震時是否被困者和對救災是否滿意者在闖入、回避、高警覺因子上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在回避因子得分上男生與女生之間的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結論汶川地震災8年后地震災區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仍然較低,因此有必要對汶川地震災區青少年進行長期的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地震災區;青少年;心理健康;癥狀自評量表;事件影響量表

        地震屬于創傷性事件的一種,其毀害性和對今后生活環境的不確定對災民的身心發展具有重大影響[1]。兒童和青少年相對成人而言,身心發育尚未成熟,其心理承受力和身體抵抗力較弱,因此地震對其的影響值得我們關注。研究也表明創傷性事件會通過不同的方式對青少年和兒童的大腦功能活動產生影響,從而可能導致長期癥狀反應[2]。2008年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造成多人傷亡。由于地震發生在下午上課時間,中小學生屬于受災情況最為嚴重的一部分人群。因此課題組于2016年10至12月,對2008年汶川地震的10個重災區進行了抽樣調查,其目的為:跟蹤研究四川地震災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以期為災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參考。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按照分層抽樣的方法,以遭受地震重創的10個市(縣)作為樣本區域,對每個區域發放100份調查問卷,共發放1000份。10個市(縣)分別為汶川縣、茂縣、北川縣、安縣、平武縣、綿竹縣、什邡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青川縣。其中有效問卷為892份,有效問卷率89.2%。444名(49.8%)為男性,448名(50.2%)為女性。

        1.2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由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員按照統一的指導語進行問卷調查。采用的問卷為:(1)一般情況調查本文所編制的一般情況問卷基本內容主要包括性別、年齡、民族、是否被困、對救災是否滿意等。(2)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3]癥狀自評量表用于評估被試的心理健康水平。該量表共90個項目,包含10項因子,分別為軀體化、強迫、抑郁、敵對、偏執、人際關系敏感、焦慮、精神病態等。量表分為5級評分(1-5級),1=從無、2=輕度、3=中度、4=相當重、5=嚴重。計分方法:總分≥160分為陽性;陽性項目數≥43為陽性;因子分≥2為陽性。(3)事件影響量表—修訂版(ImpactofEvent-Revised,IES-R)使用Mar-mar和Weiss1997年修訂的事件影響量表的中文版,該量表用于評估精神創傷在過去1周的影響。共計22個項目,包括3個因子:回避、闖入、高警覺。該量表分為5級評分(0-4級),0=沒有、1=輕度、2=中度、3=重度、4=極重,總分0-88分。黃國平等人研究顯示重測信度為0.86,Cronbach'sα系數為0.96[4]。

        1.3統計學分析

        對所獲得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016年汶川地震

        10個受災市縣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地震災區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892名青少年中有587人因子分≥2,150人因子分≥3。根據我國SCL-90使用標準,65.8%的青少年存在各種輕度的不良反應,16.8%的青少年存在各種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地震后災區青少年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強迫癥狀、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

        2.22016年汶川地震

        10個受災市縣青少年SCL-90因子分與中國常模[5]比較汶川地震10個受災市縣青少年SCL-90各因子得分在1.360~1.767之間。軀體化癥狀、強迫癥狀、抑郁、焦慮、敵對、人際關系敏感、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均高于全國常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32016年汶川地震

        10個受災市縣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的性別比較女生在軀體化、焦慮和恐怖因子得分上顯著高于男生。在其他因子得分上,則無統計學差異。

        2.42016年汶川地震

        10個受災市縣青少年事件影響量表得分總體情況汶川地震10個受災市縣青少年的事件影響量表總分平均得分為16.260±10.827,闖入因子平均得分為5.450±4.180,回避因子平均得分為4.470±3.878,高警覺因子平均得分為4.510±3.307。

        2.52016年汶川地震

        10個受災市縣青少年事件影響量表差異比較地震時是否被困者在闖入、回避、高警覺因子得分中差異具有統計意義。對救災是否滿意者在回避、闖入和高警覺因子得分中差異具有統計意義。性別在回避因子得分中差異具有統計意義。其他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地震災害給人們造成巨大的心理影響,研究表明震后災民容易產生抑郁、焦慮、強迫、軀體化反應等心理障礙[6-7]。本研究在汶川地震8年后對地震10個受災市縣青少年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現,65.8%的地震災區青少年存在各種輕度的不良反應,16.8%的地震災區青少年存在各種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由此可見,雖然汶川地震已經過去8年,但汶川地震10個受災市縣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仍非常突出。本研究結果顯示,2016年汶川地震災區青少年與中國正常人SCL-90常模比較,其SCL-90的各因子的得分顯著高于常模得分,其中地震災區青少年陽性心理癥狀檢出率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強迫癥狀、軀體化及人際關系敏感,研究結果也與張春芳[8]等人對地震災區中學生研究的結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汶川地震10個受災市縣多數青少年在經歷地震時,總體年齡偏小,心理復原能力較弱,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地震災區青少年會出現總是擔心禍事而強迫自己準備應變等強迫心理。而地震災區青少年軀體化因子得分顯著高于常模可能是由于在地震中造成的軀體受傷有關,除此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地震造成的心理創傷轉化為軀體癥狀,如頭昏,四肢發麻、胃部不舒服等模糊的癥狀。其他多個研究也表明地震過后40%~60%的受災者會出現軀體化癥狀[9-11]。再者,人際關系敏感可能是由于青少年對未來可能發生禍事的敏感造成的,從而使其情緒暴躁、易怒,甚至出現攻擊性行為。在軀體化、焦慮和恐怖因子得分上,女生顯著高于男生。這與張曉茹等人的研究結果相同[12]。說明地震對女生的影響大于男生,其原因可能由于女生的情緒敏感和心理、生理相對不穩定的特點,使其在面對與地震相關的場景時會有焦慮、恐怖感覺以及軀體化癥狀。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在回避因子得分上,男性得分顯著高于女性。這與黃月勝[13]等人的發現不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為,社會對男性的角色要求為“男兒有淚不輕彈”,但面對創傷性事件可能會促發情緒反應,因此男性會采取回避的方式。在回避、闖入、高警覺因子得分上,對救災不滿意者均顯著高于滿意者。究其原因可能由于對于救災不滿意者對救災過程中的歸因方式為責備救災人員。Delahanty[14]等發現以責備他人為歸因方式的PTSD患者的癥狀水平尤其是闖入性思維高于自責歸因方式患者。在回避、高警覺、闖入因子得分上,地震中被困者顯著高于沒有被困者。研究結果與朱秀杰[15]等人研究相似。這說明在重大災害事件中,被困經歷是心理創傷的重要原因。綜上所述,汶川地震8年后,汶川地震10個受災市縣青少年仍存在各種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強迫癥狀、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為確保汶川地震災區青少年心理衛生健康,我們今后仍需定期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再者對于對救災不滿意以及在地震中被困的青少年需要對其心理健康予以更多的關注。

        參考文獻

        [1]胡麗,趙玉芳.汶川地震7個月后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0,37(14):2676-2678.

        [2]HOFFMANMA,KRUCZEKT.ABioecologicalModelofMassTrauma[J].TCP,2011,39(8):1087-1127.

        [3]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306-310.

        [4]黃國平,張亞林,向慧,等.事件影響量表-修訂版(IES-R)在女性犯人中的信度、效度分析[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6,20(1):28-31.

        [5]陳昌惠.心理衛生評定量表[M].長沙:湖南長沙科技出版社,1993:31-36

        [6]張媛媛,楊艷杰,喬正學,等.地震災區高中學生心理健康與個性相關性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0,26(3):377-378.

        [7]劉斌志.地震后災區兒童心理應激障礙表現及疏導對策[J].中國公共衛生,2008,24(10):1153-1154.

        [8]張春芳,趙玉芳,趙雪峰.汶川地震后震區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4):477-478.

        [9]CHENCC,YEHTL,YANGYK,etal.Psychiatricmor-bidityandpost-traumaticsymptomsamongsurvivorsintheearlystagefollowingthe1999earthquakeinTaiwan[J].PSYCHIATRES,2001,105(1–2):13-22.

        [10]ZHAMGW,LEELC,CONNORKM,etal.Symptomsofneurastheniafollowingearthquaketrauma:re-examinationofadiscardedsyndrome.[J].PSYCHIATRES,2007,153(2):171-7.

        [11]王麗萍,張本,姜濤,等.唐山大地震所致慢性創傷后應激障礙臨床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5,19(8):517-520.

        [12]張曉茹,石靜,彭懷晴,等.蘆山地震災區初中生心理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公共衛生,2014,30(10):1338-1341.

        [13]黃月勝,鄭希付,王海濤,等.汶川地震災區兒童歸因方式、焦慮感受性與創傷后應激癥狀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18(6):750-752.

        [14]DELAHANTYDL,HERBERMANHB,CRAIGKJ,etal.Acuteandchronicdistressand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asafunctionofresponsibilityforseriousmotorvehicleaccidents[J].JConsultClinPsychol,1997,65(4):560-7.

        [15]朱秀杰,蔣霞,張蘭,等.泥石流災后中小學生創傷后應激障礙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3,22(1):65-66.

        作者:李希彤 陶璐 謝靜濤 單位:湖南中醫藥大學人文社科學院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一区二区三不卡高清区免费 | 亚洲中文另类婷婷久久 | 亚洲A∨日韩AV高清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国产按摩 | 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 |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