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園藝療法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為幫助大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將園藝療法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情感美學理論、沉浸理論、注意力恢復理論成為構建園藝療法的理論基礎,通過園藝療法可以使大學生擁抱自然,身心放松;積極參與,充沛活力;持久參與,培育韌性;真誠合作,學會融入,從而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追求。
【關鍵詞】園藝療法;大學生;健康心理
2016年在全國衛(wèi)生與健康大會上指出“要加大心理健康問題基礎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規(guī)范發(fā)展心理治療、心理咨詢等心理健康服務”。同年,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民政部、等22個部門共同印發(fā)《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文件指出,高等院校要積極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重視提升大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保持良好的適應能力。[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緊緊圍繞構建具有中國特色、體現(xiàn)中國風格、符合中國文化、適應中國學生特點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2]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強調將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融入高校教育過程之中,培育大學生自信自尊、理智平和、昂揚向上的積極心理品質,從而為大學生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園藝療法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再創(chuàng)新,我國悠久的園林文化成為我國獨具特色的園藝療法的歷史積淀,將園藝療法延伸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既是中國價值的具體呈現(xiàn),也是文化自信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肩負起重要的使命,在浸潤心靈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本文結合園藝療法的原理和大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筆者從事園藝療法的實驗中體會,探討園藝療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目前,很多高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同時輔以講座和咨詢。實際的效果表明,這些途徑對于大學生的心理疏導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方式方法過于單一,面對學生的多樣化心理需求,仍無法得到有效的緩解,同時這些方式的實施更多注重知識的傳遞,忽略了學生的真實情感和豐富的生活體驗。圍繞中國特色、體現(xiàn)中國風格、努力挖掘中國文化元素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成為當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緊迫任務。如何既能符合大學生的現(xiàn)實心理需求,又不乏實用性,同時映照學生的體驗與參與性,這成為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個重點問題。基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理念而形成的園藝療法,是集園藝、心理學、醫(yī)學、教育學、行為學為一體的新興心理療法。
二、園藝療法的內涵與嬗變
1.園藝療法的內涵。“園藝療法(HorticulturalTherapy),是通過植物、植物生長環(huán)境以及與植物相關的各種活動,維持和恢復人們身體與精神機能,提高生活質量的有效方法。在臺灣常被稱作園區(qū)福社,英國學者對園藝療法的定義為以園藝作為手段,改善身心的狀態(tài),其特征在于它幾乎能夠適應于所有的障礙者,能夠對應人們所面臨的所有問題。”[3]園藝療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時期的作業(yè)療法及17-18世紀各地廣泛興起的園藝活動,這兩種勞作實踐都滲透著園藝療法的痕跡。園藝療法的嘗試期始于20世紀20-40年代,在美國為了看護退伍軍人而建立醫(yī)院時,引進了作業(yè)療法師和具有花木栽培技術的園藝志愿者。20世紀60年代美國越來越多的大學和科研機構設立園藝療法培訓班,從此正式確立園藝療法,其研究及應用迅速得到推廣和開展。2.園藝療法的嬗變。在英國園藝活動是國民的娛樂形式之一,先后成立了以園藝療法為主要工作內容的殘疾人園藝促進聯(lián)盟和普通人群園藝協(xié)會。同時英國園藝療法協(xié)會還為園藝技術志愿者創(chuàng)設了土地利用志愿組織,志愿者負責土地和莊園的對使用者的指導與培訓及訓練等。美國很早就成立了專門的園藝療法協(xié)會,協(xié)會分為團體和個人會員,出版專門的期刊,并于1973年在大學開設了園藝療法課程。日本園藝療法引入較晚,但發(fā)展較快,被認為能夠解決人口老齡化社會的護理、健康給予及相關社會服務問題。韓國現(xiàn)有10多所醫(yī)院開設了園藝療法的科室,在醫(yī)院設立康復中心,進行以園藝操作為主要實踐活動的療法操作,在當?shù)貓@藝療法師有資格制度要求分二、一、高級三個等級。同時園藝療法在加拿大、荷蘭、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也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在我國,園藝療法的思想早已根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人們自古崇尚自然之法,并將傳統(tǒng)花木作為人格寄托之物,無疑會益于身心健康,這可以看作中國古典式的“園藝療法”,這對有中國特色的園藝療法的構建具有不可估量的歷史貢獻。另外,我國的中醫(yī)中藥、淵源流傳的觀賞文化及各類園林文化都為園藝療法的發(fā)展奠定基礎。我國園藝療法的應用與研究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清華大學學者李樹華最早闡述了園藝療法的相關研究進展,從真正意義上開啟了我國園藝療法的新的發(fā)展階段。當前,大學階段是大學生成長的重要時期。隨著社會發(fā)展、時代變遷、生活節(jié)奏變快、人才競爭日益增強等因素影響,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重視。健康積極的心理品質成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保證,也成為高校教師育人的重要內容,關系到國家、社會、高校、家庭多方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現(xiàn)實中,大學生在學習、生活、情感、人際交往等方面出現(xiàn)問題,造成大學生無法以積極心態(tài)去迎接挑戰(zhàn),進而影響整個大學的生活。如何培育大學生健康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成為德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三、園藝療法的理論基礎
1.情感美學理論。情感美學理論是情感哲學的重要分支,試圖以理性方式揭示人類的情感世界的規(guī)律,該理論認為不同的視覺沖擊影響著人的冷靜、快樂、減壓的相關心理及生理反應,壓力是由內外不利刺激共同作用細皮嫩肉的人體相關反應的反饋過程;需要調整人們的自身行為和生理功能的和諧。簡單說,一個平復的過程是一個情景的產生,能引發(fā)個體舒適、平和的幸福感。當個體接受到土壤、水、綠葉、花朵、園林景觀等視覺影響后,現(xiàn)實的景物對個體身體各部位產生相應的作用,會讓個體在這種特定環(huán)境中升騰愉悅的感覺、幻化輕松的情緒。2.沉浸理論。沉浸理論強調的是一種身心的體驗,在個體認識到自己所處的場域包括自身可以完成的困難或機遇時產生。當困難的克服程序和個體所具備的素質或能力相近或稍高時,個體愿意通過努力去嘗試接受新的事物,從而提高個體的自信心、適應力。園藝療法的實際過程其實就是沉浸理論的一種現(xiàn)實體現(xiàn)和實體驗證。3.注意力恢復理論。該理論由學者威廉•詹姆斯提出,他認為人的意識分為定向意識和自發(fā)意識兩類,個體無定向物刺激,在一定范圍的情境容易產生自我意識,人在無意識情況下進行本能的反應表現(xiàn),從而將人的精神從消極表現(xiàn)中牽引出來,積極的精神得以恢復。
四、園藝療法對培養(yǎng)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及實施策略
根據(jù)農業(yè)院校專業(yè)特色,結合大學生心理問題實際,嘗試將園藝療法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通過體驗式教育,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力量得以充分挖掘。通過半年的實踐得出良好效果,實際的做法可以根據(jù)學校的占地實際,選擇場地作為園藝療法實踐地;認真指導學生,了解一定的園藝種植知識和不同地區(qū)的種植結構,設計種植計劃。本次嘗試選擇種植草本花卉、蔬菜及糧食作物,因為這些植物種植周期短。另外可根據(jù)場地面積大小選擇栽植木本花木,這對于學生實踐而言是一種挑戰(zhàn)力的體現(xiàn)。學生通過體驗式實踐活動,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設計種植計劃,自己動手起壟、施肥、澆水、播種、覆土、鎮(zhèn)壓、除草、管護,身體力行的通過個體的勞動增強體質、平和心態(tài)、促進積極品質的生成與釋放。與此同時,在種植過程中結下的深厚勞動友誼也是社會能力提升的一種體現(xiàn),收獲時期的快樂更是一種自信心重塑的過程。1.擁抱自然,身心放松。將人文綠色理念植入學生心間,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親近土地。眾所周知,園藝療法不是一個快速施治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滲透、升成的過程。實際上,植物生長更是一個緩慢無聲的過程。學生們通過植物生長所昭示出的生命的力量,通過感知、體察自我生命同樣是一個緩慢重建的過程。學生們看到多彩的花木、吮吸芳香的花蜜、撫摸多變的植物器官,從中發(fā)掘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獲得的超然放松。2.積極參與,充沛活力。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生活動力是園藝療法的重要功能,此法不是通過劇烈、對抗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精神,這正好補充了體育鍛煉的弱勢。學生們在參與勞動過程中不斷提升身體素質,在感嘆植物生命力強大的同時,充沛自己精力。從翻土到播種、從出苗到開花、從結實到收獲,每一個階段的田間作業(yè),都是一種身體各部分器官協(xié)作運動的結果。這種在一定目標牽引下,長期的輕體力勞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無限有積極性和充沛的身體活力3.持久參與,培育韌性。植物生長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生命不斷閃現(xiàn)色彩的過程,學生在關注每一次農事勞作的同時,克服急躁心理,培育良好的韌性。例如:植物需要澆水、施肥、修剪,這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過程,學生應該根據(jù)植物生長情況擇機進行田間管理。所以說,園藝療法的實踐是培育學生韌性的良好方法。4.真誠合作,學會融入。“園藝是參與者再認識自身存在價值、改變人生觀的手段之一”[4]。園藝療法實施過程中,可采用個體與團體相結合的原則,根據(jù)個體情況選擇療法分類。通過構建參與共同體,學生們在團體中細致分工,共同制定小組制度,在勞動過程中,尋找共同話題,激發(fā)共同興趣,真誠合作,園藝療法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都是團體合作共同完成的過程,學生們在合作的前提下,學會與人更好的交流與分享,達成心育的效果。園藝療法是農學、行為學、藝術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的結合體,通過鮮活的植物來影響人、感染人、培育人、浸潤人。將植根于人內在原始最本真的對生命的敬畏與對生活的追求的情感喚醒,以期達到身心愉悅的、激昂向上的人生狀態(tài)。當然在園藝療法的實踐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園藝療法對于有些學生還不能起到有效緩解的作用,需要其他的心理學療法配合使用才可。所以說園藝療法不是通用的心理療法。另外園藝療法在各高校的推廣還不夠廣泛,需要多方宣傳,將園藝療法的相關知識及療效進行理性客觀的宣傳,使更多的大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
【參考文獻】
[1]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EB/OL].(2017-01-20)[2017-10-20].
[2]馮剛.狠抓落實,扎實推進,深入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提升計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7):4-7.
[3]李樹華.園藝療法概論[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11:9-10.
[4]吳志雄,邱鴻鐘.園藝療法在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中的作用[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3,(10):94-95.
作者:梁廣東 石凌云 單位:綏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