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音樂療法下心理健康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音樂療法概述
我國古代就已經有了運用音樂進行治療的先例,例如漢代的史學家司馬遷就在《史記.樂書》中寫到音樂能夠“動蕩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1]但是音樂治療是在美國最早發展為一門學科,其標志是1950年美國成立了第一個全國性的音樂治療協會。1974年,世界音樂治療聯合會成立,自此以后音樂治療作為一門學科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現在音樂治療師在國外已成為一種職業,得到了社會的廣發認可。我國的音樂治療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到2004年就已有超過500家醫療單位開展了音樂治療。[2]所以在高校中應當認識到音樂療法對于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積極運用音樂療法來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當前很多學者對音樂治療給出了自己的界定,較為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國著名音樂治療學家K.Bruscia,他認為音樂治療就是“一個系統的干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治療師利用音樂體驗的各種形式,以及在治療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作為治療的動力的治療關系來幫助被幫助者達到健康的目的。”[3]從這個界定可以看出,音樂治療所運用的主要手段是音樂體驗的各種形式,例如聽、獨唱、樂器演奏、合唱、各種音樂詞曲創作等多種音樂形式,這些音樂形式是治療的媒介或者橋梁。再者音樂治療不是一個簡單的治療,而是一個系統的復雜的干預過程,通過這個復雜的過程來使接受治療者達到健康。在本研究中,音樂療法主要是為了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輔導,借助學校的音樂教育以及各種音樂活動,有專門教師運用音樂治療的原理對學生進行的各種心理輔導,其目的旨在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音樂療法的理論基礎
音樂治療與其它的心理治療存在明顯的差異。一是體現在媒介上,一般心理治療以語言為媒介,而音樂療法則是以各種音樂活動形式為媒介。二是體現在效用機制上,心理治療是通過語言的影響,糾正受治療者的不正確的觀念,實現治療的目的。而音樂治療則是以音樂為媒介,通過對接受治療者施加影響,引起其情緒的變化,改變其精神狀態,改變其認識,促進其心理問題得到糾正。從物理學來看,音樂是一種機械波,這種現實存在的能夠被人感覺到的聲波會對人體的各個部分形成影響。有研究發現,當具有“音樂性”的各種聲波作用于人體時,會對人體的各個部位都造成影響,人體的胃、腸、肌肉、心臟、腦電波等隨之產生和諧共振,各器官節律趨于協調一致,各器官的紊亂狀態隨之改善,從而解除疾患,促進康復。[4]有理論認為音樂對人的影響機制為首先作用于人的情緒,使之產生各種不同的情感,然后通過情感的作用引起人的生理的變化。還有理論認為音樂首先作用于人的生理,通過生理上的變化引起人們心理上的變化。而事實上開看,這兩種影響機制并不是不相交集的,而是隨時產生交互影響。根據以上的影響機制可以看出,音樂對于喚醒、聯系甚至整合人格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產生不可替代的力量,音樂是人們實現自我表現以及釋放自己情緒的重要的特殊手段。對于音樂治療而言,一般認為音樂能夠改變人們的情感,通過情感的改變來改變認知,在音樂治療的具體操作中,正是運用音樂對于改變認知的能動作用來實現治療的目的。
三、音樂療法對于促進心理健康的積極作用
(一)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
當前在諸多大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中,情緒不穩定是很重要的表現,且大學生自身對情緒不穩定缺乏調節能力,如果長期得不到有效的調節,就會進一步激發情緒的不穩定性,容易造成各種情緒上的困擾,導致各種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會出現極端事件。不同的樂曲可以產生鎮靜安定、輕松愉快、活躍興奮等不同作用,這些作用會對人的內環境產生影響,可以起到排憂、鎮痛、降壓、催眠等效果。因此在實際操作中可以根據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對樂曲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例如對于那些在情感上憂郁、沮喪、精神萎靡等狀況的學生,在進行音樂治療時可以選擇情調歡快、節奏鮮明,旋律優美的樂曲,如《喜洋洋》、歡樂的天山》等。對于情緒上不穩定,存在一定程度焦慮感的學生,可以選擇那些情調優雅、節奏緩慢的樂曲,如《平湖秋月》、《春江花月夜》、《梁祝》等古典傳統曲目。
(二)提高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
在日常的學生管理過程中,經常發現有學生存在表達上的障礙,這樣的學生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沉默寡言,有時甚至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學生對自己的表達能力表現為不自信,對自己的評價也較為消極,甚至是對自己持否定的態度,這部分學生不能正常的與人進行溝通,存在一定的人際關系障礙。對這樣的學生而言,采用音樂治療的方法促進其心理健康無疑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通過音樂對其施加影響,使音樂成為實現自我表達的一種途徑,這一音樂途徑的實現可以借助于集體音樂活動,例如在合唱活動中,可以通過歌曲的演唱來實現表達自己的情緒及情感,可以是毫無顧忌的來表達這些情感,在合唱這樣的集體活動中獲得成功的經驗及別人的認可,這種成功經驗的體驗以及別人認可帶來的成就感能夠促進自我概念的形成,對于積極的自我評價的形成是非常具有正向作用的。
(三)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對于合唱、合奏等集體音樂活動而言,要想取得演奏的成功就需要成員之間需要具有較好的合作關系,演奏舞臺也就是一個成員之間相互交往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要是各個成員之間不具有合作精神,沒有集體意識,這個社會就會呈現出雜亂無序的狀態,也就會直接導致演奏的失敗,這種失敗會影響演奏者,使其產生心理上的不快感。而為了避免這種不快感的產生,就會產生一種必須要進行合作的力量,這種力量會監督參加者進行很好的合作,抑制了個人的那些可能不利于演奏無序的行為。所以,音樂參與對于缺乏集體意識,缺乏合作精神的學生而言,對于其消除與同學們之間的隔閡,促進心理上的包容性,提高其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都是具有積極作用的。(四)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人類認識世界有兩種方式,其一是通過科學的邏輯思維,其二是通過藝術的形象思維。根據腦生理科學的相關研究,人的大腦可以分為左右半球,左腦主要主管理性與計算,主要負責語言、邏輯、數學計算和次序的安排等工作。右腦則是主要負責感性及藝術,主要起到處理節奏、圖像構造、想象幻想等創造性的活動。當前我們的教育所重視的是左腦功能的體現,不注重右腦功能的開發,且常時間使左腦處于緊張的狀態,促使身體加快衰老,比較容易出現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各種影響身體健康的癥狀。左腦的過分專注,會造成右腦的開發不夠,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對人的創造性思維的產生。所以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應當重視右腦功能的開發,而開發右腦的重要途徑就是音樂,可以通過音樂活動來促進右腦的開發,右腦的開發能夠提升人的想象力,對于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應當重視運用音樂活動對人的右腦進行開發。
(五)塑造完善人格
人格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決定心理素質狀況,心理素質的好壞也能體現出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對于大學生而言,大學階段是完善人格的重要階段,應當積極通過音樂來促進大學生人格的不斷完善。優秀的音樂作品所展示的美體現出了人們對于美的追求。學生通過欣賞音樂中的美,切實體驗音樂中的美,能夠起到發現自我升華途徑的重要作用。通過自我升華,可以實現心靈的凈化,超脫對物質的過分追求,活動精神層面的和諧,提升自我境界。例如《春江花月夜》,這首樂曲優美的旋律,給我們呈現的是美麗壯觀的山水風景。《黃河大合唱》則是能震撼人心,使人產生強烈愛國的新認識。這些美妙的音樂體驗,對于大學生凈化心靈,提升精神追求層次,提升個人境界都具有積極的重要作用。
四、結語
音樂治療對于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具體而言,可以從情感、自我表達、合作精神、提升創新能力、塑造完善人格等各個方面對大學生形成影響。因此在日常的大學生管理過程中,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加強對音樂治療的運用,積極發揮音樂治療的功能,促進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改善,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使之成為對于社會有用的合格人才。
作者:解永菲 單位:太原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