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手術病患噪音的干預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王金鳳、田鵬、潘麗霞、楊洪平 單位:大慶油田總醫院
噪音是不規則的無周期規律的聲波振動。可定義為75分貝以上不想聽的聲音,或是出現在不適當的時間、地點,不渴望或討厭的任何聲音,在心理、生理上使人緊張和有害[1]。噪音使人產生厭煩、心情焦慮、血壓升高等一系列生理及心理上的影響,手術室由于承載著所有手術病人術中的生命支持和配合,需要大量的醫療儀器、手術器械和無數醫護人員的參加,這些都是使手術室噪音增強的因素。衛生部綜合醫療管理標準(試行)規定,手術室噪音應不超過38分貝,否則會對人造成生理及心理的傷害[2]。而現在,我院手術室噪音已遠超這個標準,達到了65~90分貝,甚至更高,如何降低噪音,為病人手術的順利進行創造良好的條件,這是我們今后應該努力的方向。
1臨床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在2011年6~9月期間,選擇非全麻、清醒的擇期病人80名,其中子宮肌瘤25名,疝修補術20例,膽囊手術病人22例,腸道手術病人13例;年齡在18~60歲之間,平均年齡(34±4.52)歲;手術時間在35~123分鐘之間,平均手術時間(61±13.23)分鐘;無高血壓、心臟病,無心理疾病、理解力及表達能力正常,無聽力障礙。將這80例病人按隨機方法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名。
1.2方法
選用杭州愛華電子研究所生產的AWA6218型噪聲統計分析儀監測噪音,實驗組病人術中采取降噪措施,使環境中噪音水平控制在40分貝以下,對照組將病人完全置于手術室的噪音環境下,對環境中的噪音未采取任何控制措施。術前、術后讓兩組病人分別填寫焦慮自評量表(SAS),通過SAS量表的變化分析病人的心理狀態、焦慮的程度。
2結果
實驗組40例病人中出現輕度焦慮癥狀的26例,中度焦慮的13例,重度焦慮的1例;對照組出現輕度焦慮癥狀的10例,中度焦慮的19例,重度焦慮的11例。對照組病人焦慮程度明顯高于實驗組。
3護理
3.1分析噪音產生的來源
手術室內各種監護儀器工作時聲音及報警聲,電話鈴聲、工作人員之間的交談、手術治療車及手術器械的碰撞、電鉆、電刀、空調、空氣層流裝置、手術室的開關門聲、計算機及打印機等都是產生手術室噪音的主要因素。
3.2噪音對人體的影響
噪音使人的基本生理過程-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平衡失調,導致條件反射異常,病人感覺心情煩亂、頭暈腦脹、恐懼、易怒等;使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快、心律不齊、血壓升高等;還可使胃腸系統的分泌和蠕動功能改變,引起代謝失調,造成胃液分泌減慢、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癥狀。正常環境的噪音應是40分貝以下,而手術間由于各種混合噪音而達到65分貝以上,給人的心理及生理造成了傷害。由于病人心情焦慮、血壓變化等情況的出現,使術中鎮靜劑、控壓藥等藥物的使用劑量增加,這也增加了病人手術的風險及延緩術后的恢復。
3.3控制噪音的措施
3.3.1對工作人員的要求
定期對工作人員尤其是新進人員進行噪音知識的培訓,了解噪音對人體的危害,培養醫務人員的自律性,手術間內不要談論與手術無關的話語,談話距離盡量控制在3米之內,不允許攜帶手機進入手術間,如確是工作需要攜帶,應調至振動,嚴格控制手術間人數,走動時腳步要輕、快。
3.3.2對手術間的要求
手術室內有明顯的“安靜”標識,手術間墻壁與地面、天花板采取相應的吸隔聲減震處理,減少手術間墻壁直角的數量,因為直角可以使聲音振動增強[3]。中心吸氧和中心吸引裝置要采取吸隔音包扎,空調四周采取密閉處理。手術間內安放語音指示燈,當噪音超過正常標準時,燈色由綠轉紅,提醒我們尋找噪音增加的原因,采取措施。
3.3.3對手術中所需物品及監護儀器要求
各種監護儀在正常運轉或報警時都會發出音響,選擇噪音小的監護儀,根據病情調節病人監護指標報警的限值。據調查,75%的報警聲都是無效報警,病人的生命指征并沒出現危險情況。吸引器隨用隨開,定期對儀器、手術車等檢查、維修、保養。準備充足術中所需器械和用品,盡量減少出入手術間,減輕開關門聲音。
3.3.4對病人的準備
詳細向病人介紹手術室環境,術間設備、手術過程,術中需要用到的醫療儀器及可能出現的聲音等;術中對于出現的聲音告知病人聲音的來源,耐心解釋,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減輕病人的恐懼和緊張,必要時可給予病人耳罩或耳塞以隔絕聲音。
噪音作為當今世界三大污染之一,已越來越多的受到人們的重視[4]。病人手術期間是身體和心理最脆弱的時候,為病人創造一個安全、安靜的手術環境對病人的疾病恢復非常重要,降低噪音可減輕手術病人的焦慮和恐懼感,提高病人對手術的適應能力,減少麻醉鎮靜劑等藥物的用藥劑量,減少術中發生危機情況發生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