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優等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學生學習的科目日益繁多,學習競爭壓力加大,心理問題的出現屢見不鮮。而優等生作為學校中優秀的代表,各方面表現突出,競爭意識較強,壓力較大,習慣掩飾自身的不良情緒,從而較容易滋生心理問題,而又因為其優秀的外在印象,使教師和家長較容易忽視其的心理健康。本文將從優等生的心理出發,關注優等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優等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優等生;心理問題;健康教育
經濟高速發展,文化復雜多樣,外界的干擾使人類面對著越來越多的挑戰,與此同時產生心理問題的可能性增加,“抑郁癥自殺”類似的事件層出不窮,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了社會發展的必然。而且據研究表明,抑郁癥高發的人群主要為藝術性較高且能力較強的一類。所以即使是優秀成功的人士也不可忽視其產生心理問題的可能性。在學校里通常設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也有專業的心理老師進行輔導,可以為學生的心理保駕護航。
一、優等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一)耐挫能力差與心理負擔重的矛盾目前生活水平提高較快,生活條件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且在計劃生育的政策下,家庭優生優育,孩子能得到父母更為全面的照顧,過分的寵愛、溺愛下使學生成了溫室里的花朵,經歷的磨難較少,導致學生的內心不夠強大,不能很好的接受住挫折所帶來的挑戰,心理成熟年齡較晚[1]。
(二)強烈的虛榮心與自信心不足的矛盾由于教師或家長不正確的價值觀,不能公平的對待每個學生,對優等生一味的“捧”或“夸”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虛榮心,喜愛攀比,不能正確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不能很好的接納自己,所以內在力量缺乏,不能虛心的改進自己,一旦遇到挫折,便會失去對自己的信任,產生虛榮心與自信心不足的矛盾。
(三)爭強好勝心與恐懼感的矛盾在家庭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模式下,容易出現“小霸王”、“小皇上”的現象,導致學生在學習和社會中也較容易出現爭強好勝,拔得頭籌的心理,表現在優等生身上就會希望在學習中取得優秀的成績獲得成就感,但是物極必反,過度的渴望成績就會觸發擔心成績下滑的恐懼心理,而這種恐懼感會又促使學習成績的進步,所以對于優等生而言擺脫恐懼感具有一定的難度,致使產生矛盾的心理。
二、預防與消除優等生心理問題的途徑
(一)培養健康和諧的人格品質2018年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學生殺人案件,行兇者和被害人都是高校的優等生,班級的第一名殺害了班級的第二名,問及殺人原因竟是出于單純的嫉妒心理,“沒有他,我就是第一名了”,如此扭曲的價值觀,如此偏執的人格,如此痛心的現實,可見成績并不能作為學習的主要目的,也不能作為學生唯一的考核標準,高智商犯罪更容易引起社會的恐慌,教書應當從育人開始,培養健康和諧的人格品質,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才是適合自身發展和社會需要的人才,也才能更好的在社會上立足。
(二)培養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人艱不拆”是社會新型的流行語,成年人的世界沒有人是容易的,世界是守恒的,沒有白費的努力,也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需要具備接受各個挑戰的能力,也需要做好接受失敗的準備。拿破侖有第十一次的成功,曾國藩有“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佳話[2]。有拼搏的勇氣,才能有成功的希望。1.增強耐挫力在學習中要敢于失敗,不畏懼失敗,增強自我意識,失敗和挫折的另一面是成長,“生命有裂縫,才能照的進陽光”,接受不完美,不完美的才是人生,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自己的挑戰,走出生活的舒適圈,加強自律性,增強耐挫力。2.克服脆弱心理“玻璃心”、“公主病”在社會這個大染缸下顯然已經不符合社會的發展,在新聞中經常能夠聽到“高中生高考失利,由此自暴自棄,跳樓自殺”。“初中生,面對母親的不理解以及批評,賭氣跳橋身亡”。“學習誠可貴,生命價更高”石頭夠堅固,才不會一擊即碎。優等生只有能夠接受的了失敗的打擊,才會有贏得成功的底氣。
(三)培養積極創新的學習品質將學生引入求知新境界,開啟思維的門扉,教導學生用開拓思維的方法來尋求學習的最佳方式,而并非局限于課本,死記抽象的知識點,進入學習、考試的死循環,給自己帶來沉重的學習壓力。培養積極創新的學習品質,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好的學習方法像一件好的武器,選對了才能夠所向披靡。優化學習方式,提升學習的效率,由衷的愛上學習,由被動的學習轉為主動的學習,有利于終身學習的開展[3]。
(四)培養奮發向上的道德品質預防和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需要學生自身對事物有正確的認知,培養其正確觀念的形成,以及具備積極向上樂觀的思想態度,正確的定位自身的價值,不因別人不恰當的言論而郁郁寡歡、懷疑自己。將心態放平和,快樂的去學習,遇到問題及時的去解決,及時的整理自己的情緒。只有自己的意志力夠堅定,有足夠的正能量,路才會越走越遠。
結語
優等生之所以優秀是因為其身上具備好勝、上進、努力、自律等良好的品質,可萬事萬物皆有其雙面性,優等生的心理問題也應引起教師和家長們的重點關注,及時的給優等生做心理建設,傾聽疏導他們不良的心理情緒,幫助其解決心理問題,加強對優等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鄒燕.小學優待“優等生”現象的道德審視[D].南京師范大學,2017.
[2]李梅.優等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輔導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09):180.
[3]王俊.淺談優等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盲區[J].貴州教育,2014(14):24-26.
作者:李峰 郭思 單位: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