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4-6年級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廣大農村小學生心理困擾與問題不斷增加,通過MHT問卷對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進行了解。最后結合有關數據和影響因素,提出改善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
1目的和意義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處于青春前期,身體和心理發育趨于成熟,在心理發展的這個重要時期,心理健康水平會對其身體和人格塑造產生深遠影響。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迅速,在關注農村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我們不能忽略農村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1]。近年來,廣大農村小學生心理困擾與障礙不斷增加,出于職業敏感和責任感,擬通過問卷對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進行了解,以期引起社會的普遍重視,共同摸索提高農村小學生心理素質的途徑和手段。
2調查對象與方法
2.1調查對象
為了保證調查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本文選用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具備一定閱讀和作答能力的某農村小學4-6年的學生,共記152人進行問卷調查,最終獲得有效問卷135個,其中男生77人,女生58人。年級構成分別是:四年級44人,五年級46人,六年級45人。
2.2調查方法
本文選用周步成等編訂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對農村4-6年級小學生進行問卷調查。MHT共100個題項,8個因子。總標準分大于65分,則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MHT可用于小學四年級到高中階段的學生。信度、效度值均較高。
3調查結果分析
3.1農村中高年級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概述
本次調研中,該校4-6年級的小學生心理健康總標準分的均分為35.94。心理健康各因子:學習焦慮、過敏傾向和身體癥狀存在問題較多。5.19%的學生總標準分大于65分,這些個體存在的情緒困惑或行為問題,需進行引導甚至專業疏導。
3.2不同性別、年級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在性別上,僅t恐怖癥狀=2.33,p<0.05。可見,僅農村女生的恐怖癥狀得分顯著高于男生。這跟大多數女生比男生膽小的經驗相符。對存在恐懼癥狀的學生,通過恰當的認知行為教育,減少其不恰當的恐懼感,必要時接受專業的心理咨詢。其他因子男女不存在差異,說明當代社會農村男女學生受教育機會差不多,所面對的周圍外界刺激和家庭教育對其影響差異不大。在年級上,F對人焦慮=2.99,F孤獨傾向=2.96,F過敏傾向=3.36,F身體癥狀=3.02,F總分=3.98,均p<0.05。事后檢驗發現:在對人焦慮和孤獨傾向因子上,四年級得分最高;在過敏傾向和身體癥狀因子上,六年級得分最高,總體來看,從四年級到六年級呈遞增的趨勢。可見,不同年級階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側重方面是有區別的。低年級學生不知怎樣結識新朋友、與他人友好相處,所以四年級學生的孤獨感更明顯。到了小學快畢業時,隨著青春期的到來,他們對自身形象愈加關注,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敏感多疑,對身體的表征更加敏感。這就致使六年級學生敏感傾向因子和身體癥狀因子以及心理健康總分較高。
4影響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影響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來源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學生內在素質,以及各方面因素的整合作用[2]。家庭在兒童心理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在農村,很多家長去城市務工把孩子交給老人管教,而老人缺少相應的教育意識和正確觀念,此外小學生如果與父母接觸時間較短,來自家庭的情感、生活支持就會很少。當他們面對學習和人際交往以及生活方面的問題時,不知怎樣解決,在尋求心理援助時不知該向誰求助,就會感到緊張無助,遇到問題時會容易沖動、焦慮,長此以往,心理健康就會受到影響。學校教育在學生心理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但農村小學多數并未配備專職心理輔導教師,更沒有進行相應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活動,此外教師還要擔任各科繁重的教學工作,這使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關注很少。還有,學生自身如常偏執、不滿、懦弱或不會調節情緒、心態來迎合多變的環境,就會在與同伴交往過程中,一旦遇到問題和矛盾,易產生嚴重的挫敗體驗以致對心理健康造成影響。
5對策與建議
5.1家長提升有關知識涵養、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家長除了在物質生活上關心孩子外,還要多與孩子進行感情溝通,即使家長外出打工,也要多和孩子通電話,明白孩子的心理渴求,要求孩子“蹦一蹦夠得到”,避免孩子過重的心理包袱。恰當管教的同時,作為家長要提升自身的知識涵養,多看相關書籍,在潛移默化中培養積極樂觀、身心健康的孩子。
5.2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農村小學需要按照兒童年齡和身心發展特點,著力農村小學科任教師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普及和相關培訓[3]的同時,更新觀念使用適合農村兒童教學的手段,在課堂上恰當引導學生。在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同時,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讓學生身心健康發展[4]。注重校園文化方面的建設,良好的班風校風會給予學生心理正向的能量。
5.3學生用知識武裝頭腦,培養積極樂觀的性格
不管外界刺激如何,關鍵還在學生自身的認知和態度,所以作為教師和家長,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使用各種溝通渠道,讓學生和老師、父母以及同伴多交流,讓學生用知識武裝自己,讓自己內心變得強大。這樣可以樹立學生的合作團結意識、培養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塑造良好的性格品質,當將來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他就能應對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參考文獻
[1]沙依然•馬買.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新課程•小學,2015,(10):195.
[2]陳華.淺議影響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及解決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4):8.
[3]張小峰.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及對策[J].新一代(下半月),2014,(2):89.
[4]崔玉民.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中學生素質[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2,(5):107-108.
作者:崔健 單位:滄州師范學院